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這些屢立戰功的"國之重器" 你知道多少?

2018-05-14 08:37   來源: 半島網-半島客戶端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21世紀,人類進入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時期,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人民迸發出來的創造偉力喝彩”,他所點贊的幾項重大科技成果當中,就包含了深海觀測等海洋項目。

  近年來,青島作為全國海洋科技名城,正在不斷為中國海洋科技發展積蓄新動能,十余條大型科考船組成的科考船隊已形成航次共享機制,全球第三條大洋科考船“夢想號”將于2021年下水。海洋地質九號已在青島入列,未來將在可燃冰開采中發揮重要作用……

  功勛卓著的“大洋一號”和“科學號”

  5月3日,我國遠洋科考功勛船“大洋一號”完成“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海試任務后返回青島母港。稱它為功勛船,是因為這是我國第一艘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它原名“地質學家彼得·安德羅波夫號”,曾是前蘇聯的一艘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94年引進國內,1995年進行了第一次初步改裝,2002年進行了現代化增改裝,具備多學科的調查、研究工作條件。“大洋一號”船長104.5米,型寬16米,型深7.4米,排水量5600噸,是我國承擔國際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活動的主力調查船,曾完成我國首次環球科考,多次接待國內外領導人登船指導工作和參觀訪問。

  



  2016年12月,“大洋一號”進駐船廠進行改裝工程。2017年6月,重裝上陣。回歸后,“大洋一號”立即承擔了“蛟龍探海”重大工程任務,通過在東海、西太平洋、南海開展相關設備試驗,推動了“海龍”和“潛龍”系統的發展,同時還在海試期間統籌安排了西馬里亞納海盆海洋調查、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試驗工程項目等任務,成功探索了“一船多用、一船多能”。

  



  在青島,除了“大洋一號”之外,人們最熟悉的一條科考船非“科學號”莫屬。“科學號”船舶總長99.8米、型寬17.8米,排水量4711噸,續航力15000海里,是目前國內綜合性能最先進的科考船之一。它的應用時間并不算長,自2012年進行海試至今只有6年,但它是中科院為實現“創新2020”戰略重點而構建的“中國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體系”重要內容之一,幾乎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幾條綜合科考船的建設“范本”。而且,“科學號”承接了已退役的“科學一號”36年積累的科考經驗,每年出遠海考察大約五六個航次,在西太平洋建成了我國第一個深海實時觀測網,能夠將深海3000米范圍內的溫度、鹽度和洋流等數據傳輸從“錄像轉播”轉變為“現場直播”。

  “向陽紅”系列擔負環球海洋科考重大任務

  “向陽紅”系列是本市科考船隊的一個醒目的標簽。

  隸屬北海分局的“向陽紅09”船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第一艘4500噸級遠洋科學考察船。2007年11月,經過中海工業增改裝的“向陽紅09”成為國內第一艘深潛試驗母船,曾載著“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區域完成了7000米級海試任務,見證了“蛟龍號”在試驗性應用航次階段成功實施的152次下潛。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向陽紅01”船2016年6月在青入列。該船是我國新一代全球級現代化海洋綜合科考船,船長99.8米、型寬17.8米,排水量4980噸,具備大氣、海面、水體、海底及深海極端環境立體綜合海洋環境和資源調查能力。2017年8月,“向陽紅01”從青島起航,航程穿越南半球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南極半島周邊洋區,是我國首次將大洋科考與極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活動。此次環球海洋綜合考察分為6個航段,整個航次航程38600海里,歷時260多天,將于5月18日返回青島母港。

  



  此前,“向陽紅18”順利返航,它搭載著31套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燕—4000”級水下滑翔機和“海燕—10000”米級水下滑翔機等設備奔赴馬里亞納海溝,共完成了18個剖面的下潛觀測,其中超過4000米深度的觀測剖面3個,最大工作深度達到8213米,刷新了下潛深度的最新世界紀錄。

  此外,本市還有“向陽紅06”“向陽紅81”等科考船,在不同海域貢獻著自己的科考力量。

  “海洋地質九號”為可燃冰開采添利器

  2017年9月,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北斗2”號3000噸級漁業調查船在上海開建。這是農業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漁業科學調查船,被稱之為“漁業航母”。

  11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300噸級河口淺水型科學考察船“創新二”號在蓬萊正式交付使用。這是一艘適用于長江口附近河口淺水區和近海區的小型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將重點支撐長江口及其南北鄰近海域的生態環境觀測和現場模擬研究。

  



  12月,“海洋地質九號”在青入列。該船總長87.07米,寬17米,深7.8米,排水量4390噸,是一艘無限航區綜合物探調查船,裝備有目前世界上先進的長排列多道地震勘探系統,可拖帶960道長度達12公里的地震采集電纜,配備雙震源共6排最大容量9000立方英寸的氣槍陣列,可根據勘探地質目標靈活組合震源、電纜排列方式,既能實施針對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深海油氣資源的地震勘探,也能滿足深海深地探測科學研究需求。

  其實,青島科考船隊一直在不斷“增員”。今年1月,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新一代深海大洋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在上海下水。該船是教育部近60年來立項建造“東方紅”系列科學考察船中的第三代船型,其建造標志著中國科學考察船已經挺進世界一流船型行列。據悉,這艘排水量達5800噸的科考船是我市目前最大規格的科考船,其多項技術性能系國際首創,在船舶線型優化、船底多波束安裝方式、全船減振降噪等關鍵技術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船預計今年年末交付中國海洋大學使用。

  隨著新的科考船不斷入列,本市各個涉海的高校院所幾乎都形成了從近海到大洋的科考船隊。基于這種優勢資源,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搭建了科考船共享平臺,不僅將我市各院所的科考船“收納”在一起,還引進了廣州地調局的“海洋地質八號”“海洋地質十號”“奮斗四號”等四五條科考船,通過組織船時、航次、數據共享,努力打破科研力量“碎片化”現狀。

  “蛟龍號”等船載深潛器成為科考探海神器

  近年來,我國深海觀測、探測事業成績斐然,多數有鮮明的“青島元素”。

  最著名的“蛟龍號”,是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它長8.2米、寬3.0米、高3.4米,最大荷載是240公斤,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載人作業型潛水器深潛紀錄,目前能夠進入全球99.8%的海底。2015年3月17日,“蛟龍號”隨 “向陽紅09”船緩緩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正式安家青島。2017年6月,為期五年的試驗性應用航次圓滿收官,“蛟龍號”即將步入業務化運行。

  



  “科學號”搭載的 “發現號”水下有纜潛水器(ROV),設計下潛深度4500米,帶有水下定位系統和深水超高清攝像系統,配備Titan4和Atlas兩種機械手,能直接抓取重達300公斤以上的生物和巖石,是開展深海探測研究的先進工具。今年4月19日,“科學號”船搭載“發現號”,在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鏈進行了7次下潛作業, 獲取了巨型和大型底棲生物的寶貴樣品356個,涉及刺胞動物、棘皮動物、多孔動物、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多毛類等135種生物,包括許多之前未見的新奇物種。

  目前,在肩負著深海科考重任的國家深海基地,相繼已入駐7000米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3500米級“海龍二號”無人有纜潛水器(ROV)和6000米級“潛龍一號”無人無纜潛水器(AUV)。“蛟龍號”“海龍二號”和“潛龍一號”,是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深海勘查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三類典型的深海運載器。

  除了這些已入駐青島的深海探測利器。近期,遠洋科考船“大洋一號”搭載我國最新自主研發的“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完成了一系列海試試驗。“海龍三號”潛水器完成4500米級深潛試驗;“海龍11000”潛水器完成3000米級下潛試驗;“潛龍三號” 潛水器完成南海海試及試驗性應用,最深下潛深度達3955米,最長航行42小時48分鐘,航程達156.82公里,創下我國自主潛水器深海航程最遠紀錄。據悉,“潛龍三號”隨“大洋一號”停靠青島后,正進行一系列設備驗收工作,同時為后續試驗做好準備。

  未來,更多的深海探測利器將入駐青島,為我國海洋科考續寫全新的輝煌。(王娉 鄭文斌)

   [編輯: 劉曉明]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青島 國之重器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