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環境規劃:2035年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成常態

2018-04-24 06:57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圖均由市環保局提供)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媛

  劃定2836平方公里的生態空間進行管控;規劃生態、大氣、水、土壤、噪聲、近岸海域環境六大要素空間分區方案;構建“一灣、兩翼、八廊”通風廊道體系……作為全國第三批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城市,4月23日,《青島市城市環境總體規劃(2016-2030)》正式發布實施。《規劃》系統分析青島市未來發展形勢,通過橫向比較分析青島市與國內外47個同等城市的環境經濟競爭力,提出總體目標。《規劃》強調環境“空間管控”,規劃范圍為青島市全域,陸域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約12240平方公里。規劃基準年為201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0年,遠期目標年為2030年,并展望2035年。確定生態環境安全、環境資源承載、環境質量維護、環境公共服務4大領域7方面26項指標,其中10項為底線指標。

  《規劃》展望2035年,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蔚然成風,環境質量大幅提升,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成為常態,全面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生態空間

  劃定總面積2836平方公里


  《規劃》首次提出“生態空間”。記者了解到,城市生態空間為城市提供生態系統服務,是保障城市生態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不可或缺的城市空間,另外,生態空間管制是中國國土空間管制的重要內容。

  何為生態空間?指具有自然屬性、以提供生態服務或生態產品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包括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灘涂、岸線、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凍原、無居民海島等。《規劃》中,青島市生態空間主要包括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重要區,水土流失等生態系統敏感區,以及潛在生態廊道、重要生態節點等。主要集中在北部大澤山、東部嶗山、中部大沽河流域、南部大珠山和小珠山等區域,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重要濕地、生態公益林、自然岸線、生態廊道。  

  規劃》確定了總面積2836平方公里的生態空間,約占陸域面積的25%。根據青島市生態系統評價和生態景觀格局分析,識別潛在生態廊道,結合重要生態板塊等構建生態網絡,實施生態空間管控。通過落實生態空間管控措施,可有效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生態脆弱區以及人居保障區。在此基礎上建立國土生態安全監測與監察體系、預測與預警體系和國土生態安全管控體系,為生態多樣性、脆弱生態系統和人居環境的保護提供保障。

  >>>生態紅線

  2020年底完成勘界定標


  “生態保護紅線”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青島于2014年提出劃定“生態紅線”,2015年“生態紅線”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此次發布的《規劃》中,正式確定了青島陸域生態紅線和海域生態紅線的劃定范圍,并根據生態功能重要程度,實施差異化管控,構建源頭預防、過程嚴控、共同保護、責任追究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確保各類生態用地“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系統保護“山水林田海島灣”生命共同體。

  生態保護紅線指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被形象地比作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生命線”。《規劃》明確青島的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包括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等生態功能區,涵蓋必須要嚴格保護的省級及以上禁止開發區、國家公益林、自然岸線等各類保護地。其中,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禁止開發區應根據評估結果及實際情況等開展邊界校驗,確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具體范圍,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生態保護紅線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

  青島的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包括海洋自然保護區等禁止開發區域,及海洋生物資源恢復區等限制開發區域,總面積1080.0平方公里,占海域面積的8.85%。禁止開發區域包括海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區和預留區等兩種類型,總面積304.16平方公里,占海域面積的2.49%。限制開發區域包括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的適度利用區和生態與資源恢復區、重要砂質岸線及鄰近海域、重要濱海濕地、特殊保護海島、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遺跡和重要濱海旅游區等七種類型,總面積775.8平方公里,占海域面積的6.4%。

  >>>分區管控

  劃定六大空間分區方案


  《規劃》結合污染源的分布、環境承載力稟賦等,劃定生態、大氣、水、土壤、噪聲、近岸海域環境空間分區方案,并分別制定分區管控措施。

  根據青島市氣候氣象條件、大氣污染物擴散規律、地形地貌、開發格局和現狀空氣質量,《規劃》將全市劃分為大氣環境核心保護區、重點管控區、一般管控區三類大氣環境管控區。并分別制定差別化管控措施。基于《規劃》的研究成果,后續可指導島城大氣達標等規劃的編制。

  根據自然匯流特征、水環境功能、水質狀況和污染源分布,構建“流域—控制區—控制單元”三級管控體系,將青島市43個流域劃分為220個控制單元,劃分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控制區、水源涵養控制區、城鎮生活控制區和農業面源控制區四類。

  根據土地利用類型、污染源分布及影響范圍,劃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兩類土壤環境管控區,農用地按風險狀況劃分為優先保護區、安全利用區、嚴格管控區,建設用地按照風險狀況分為安全利用區、嚴格管控區。

  按照城市功能布局、重點噪聲源和環境敏感目標狀況,分為機場噪聲控制區、工業噪聲控制區和生活噪聲控制區三類管控區。

  “以大氣環境為例,之前的大氣顆粒物源解析工作沒有將源落到空間。《規劃》首次從空間角度分析造成大氣污染的源分布,識別源頭布局敏感區、污染聚集脆弱區,劃定核心保護區、重點管控區、一般管控區三類大氣環境分區,并分別制定差別化管控措施。”市環保局副局長章群介紹,從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噪聲環境等入手,分別構建以網格單元為基礎的環境分區分類管控體系,實施精細化、差異化管理,可以引導城市功能、人口、產業合理布局。

  >>>通風廊道

  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近三十年氣象觀測顯示,青島城區在城市化過程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2℃以上,平均風速減小了30%,風速的下降已成為引起霧霾和城市熱島加劇的原因之一。《規劃》針對青島城市化進程中熱島效應增強、城區平均風速下降的趨勢,根據青島規劃用地建設方案和空氣流場特征,構建“一灣、兩翼、八廊”通風廊道體系,并提出控制廊道內的開發強度和建筑高度要求,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提高大氣自凈能力。

  通風廊道體系中的“一灣”為膠州灣,保持膠州灣北岸大沽河河道、白沙河河道、紅島至棘洪灘水庫、前海一線經青銀高速至嶗山水庫西側四條通風廊道。“兩翼”為藍谷、西海岸新區,藍谷:鰲山灣溫泉河和大任河入海口沿河道至河流上游、S215穿越嶗山段兩條通風廊道;西海岸新區:靈山灣小珠山南麓至風河入海口,鐵山水庫沿鐵镢山東側至古鎮口和董家口兩條通風廊道。

  規劃還提出構建“河流、干渠、水庫”清水通道體系,保持重要水源輸送功能,維護優良水體,打造宜居水景觀,保護水生態系統,其中飲用水源型清水通道包括25條河流(總長908公里),2條干渠(總長100公里),34個水庫(總庫容13億立方米);景觀生態型清水通道包括17條河流,總長422公里。

  構建南部大珠山-小珠山-鐵橛山、東部嶗山、北部大澤山-天柱山之間的廊道作為一級生態廊道,依次構建二級生態廊道、一般廊道,形成縱貫南北的生態廊道體系,保護潛在生態廊道。構建大沽河干流防洪堤壩外緣線外側200米,大沽河一級支流兩側50~100米,為母親河生態廊道。

  章群解讀指出,“一灣、兩翼、八廊”通風廊道體系是《規劃》的一大創新和特點,將有利于城市大氣污染擴散。“通風廊道對于促進城市空氣循環,降低空氣污染,改善城市小尺度的風環境,特別是舒緩夏季的熱島效應,減低冬季采暖期霧霾發生的頻率,將發揮積極作用。”章群透露,通風廊道內容后續可納入青島市城市規劃展示和管理平臺,為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用地管理和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提供依據。

  >>>海域環境

  灣、島、海岸線分類管控


  《規劃》堅持海陸統籌,制定了近岸海域環境保護戰略。實施海灣、海島、海岸線分類管控,將全市49個海灣分為“三灣”、重點管控海灣和一般海灣三類;全市120個海島分為特殊保護類、限制利用類和開發主導類三類;全域的海岸線分為自然岸線、受損岸線和無序開發岸線三類。制定綜合防治陸源污染、海水養殖污染、船舶港口污染和廢棄物污染管控要求,保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

  “三灣”中,膠州灣群以生態功能修復為主,至2020年膠州灣海水水質保持不下降;至2030年,逐步提高海水水質功能達標率。靈山灣群劃為以生態保護為主的濱海綜合旅游岸帶,至2020年靈山灣海水水質保持不下降;至2030年逐步消除無機氮超標問題。鰲山灣群保護優先適度開發,建設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為特色的中國藍谷,至2020年鰲山灣海水水質保持不下降;至2030年,逐步消除無機氮超標問題。

  重點管控浮山灣、太平灣、青島灣,以生態保護為主的旅游度假區,丁字灣以治理修復為主。一般海灣包括嶗山灣、麥島灣、瑯琊臺灣(含楊家洼灣、陳家貢灣)等19個海灣。

  朝連島一島、朝連島二島、石老人、唐島、大福島、小福島、長門巖北島、長門巖南島、七星巖島、西砣子、朝連島、太平角島等12個海島為特殊保護類,禁止任何與保護無關的活動,健全海島生態保護管理體制,逐步實施退養還灘還礁,清理散亂垃圾,修復侵蝕岸線,打造最美山、海、島、灘標桿岸線。

  ■新聞背景 從“事后救火式治理”變 “事前預防式保護”模式

  根據國務院有關要求,原環境保護部決定在部分城市先行開展環境總規編制試點工作。2012年9月,確定大連、南京、廣州等12個城市為第一批試點城市;2013年6月,確定貴陽、海口、本溪等14個城市為第二批試點城市;2014年12月,經市政府申請,青島市與廈門等4個城市被確定為第三批試點城市。目前,全國共有30個城市編制了城市環境總體規劃。山東省已有4個城市作為試點城市,分別是濟南、青島、煙臺、威海。

  未來一段時期,是青島市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的關鍵時期。《規劃》是指導青島市開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戰略性、綱領性文件,是“多規合一”空間規劃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環境保護參與綜合決策的基礎性規劃。章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規劃》從源頭奠定城市生態環境格局,將環境保護工作從“事后救火式治理”切換至“事前預防式保護”的模式。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青島 環境規劃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