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周末,濟南泉城公園生態(tài)廣場上的相親角就會聚集一批老年人,他們相互介紹著子女的情況和孩子的擇偶條件。即使沒有相親信息展板,他們三五成群也能聊得很火熱。“我兒子就是太優(yōu)秀、太忙啦。”“我女兒是老師,名牌大學畢業(yè),知書達理。”在各大相親角,老人們口中的子女不乏優(yōu)秀者,但是,到了適婚年齡的他們,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伴侶。
不愿給孩子壓力
替女兒網上相親 今年60歲的陳麗美從沒想過,兩個女兒的婚事會成為一家人的心事。她的大女兒是1982年的,有房有車,在一家外企做品牌主管,單身。二女兒是1989年生人,在濟南一所私立幼兒園當老師,也是單身。倆女兒條件都不差,之前一家人沒把她們的婚姻當回事。但當大女兒到了30歲那年,全家都急了。這幾年,為了給女兒們找對象,濟南市區(qū)的大小相親角、相親會,陳麗美差不過都去過。
“小伙子只要踏實,有事業(yè)心,對人好就行。”與大部分家長一樣,陳麗美的擇婿條件,看似簡單。她每天都在擴充著自己的老年朋友圈,到公園里也專往老年人多的地方鉆。陳麗美善言辭,往往很快就能跟對方熟絡起來。“老人都熱情,說不準哪個認識的人就給介紹個對象呢?”
陳麗美說:“其實,我給她倆選了很多條件不錯的男孩。”但倆女兒的想法卻出奇地一致,都不愿上相親會隨便拉個人結婚,覺得不夠知根知底。“總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行。” 陳麗美常常覺得無奈,但也不愿給孩子壓力。擔心孩子會感覺沒面子,陳麗美有時候只能瞞著女兒去相親角。
她甚至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偷偷注冊了某相親網站的會員,填上了女兒的信息。“網上什么人都有,上傳的資料也不一定真實。”陳麗美說,她不熟悉互聯網的“套路”,她做了用戶認證,也只與已經認證的用戶溝通。她謹慎地在網上交流,跟對方互相詢問子女身高、學歷、工作情況,也會交流雙方家庭情況。“雖然也碰到過條件不錯的,但還沒線下見面。”
為催女兒找對象
拉來全家人助陣 臨沂蘭山區(qū)57歲的孫阿姨是陳麗美在相親角結識的,兩人經常為了孩子的婚姻大事相互交流心得。
在孫阿姨眼中,自家姑娘楊洋也很優(yōu)秀,身高1米63cm,身材苗條,在機關單位工作,但不知怎地,拖到了30歲還沒對象。
與陳麗美不同,她給女兒的壓力全都寫在臉上。“我媽總跟我說,咱年齡也大了,不能太挑,哪有十全十美的?這樣下去甭找了。”楊洋特別煩媽媽嘮叨。“一嘮叨,啥事都能扯到找對象上。”
今年春節(jié)回家,孫阿姨先聯系了娘家兄妹家孩子,從同齡人角度給女兒上課。又找了孩子大姨和姨夫、小舅和舅媽給孩子談心。見還沒成效,大年初二,直接聯系了爺爺那邊的叔叔、嬸嬸來了場座談會。“座談會從下午兩點談到六點,就圍繞我那點事,誰能坐得住?”楊洋說,為了擺脫窘境,她只能答應盡快解決婚姻大事,才得以脫身。
春節(jié)后,孫阿姨干脆搬到濟南跟女兒同住。4月11日早上,母女倆最終爆發(fā)了一場大的沖突。原因是媽媽喊楊洋起床跑步,她賴床。媽媽不高興了,認為把身材鍛煉好了,才更好找對象。“你趕緊回臨沂,別在我這住了!”楊洋突然坐在床上大吼大叫:“你是要逼死我嗎?”
“再過分也得干涉,誰讓我是你媽。”孫阿姨說:“只要你找到對象了,你愛咋滴咋滴!”
“如果父母對子女婚姻過分干預,可能會造成子女的反感和對抗。”國家二級心理師、濟南心理衛(wèi)生協會理事徐九悅提醒說,父母應該尊重、理解孩子的感受,找到子女不結婚的癥結,才能幫助孩子分析解決問題、對癥下藥,而不是橫加指責、隨意干涉。
超兩億單身人群
組成龐大相親市場 像陳麗美和孫阿姨這樣的家長在中國還大有人在。據2016年國家年鑒數據顯示,婚姻的圍墻之外,超過2億的單身人群及其背后家庭組成了龐大的相親市場,家長在各類相親市場中奔忙,折射著中國式的婚姻焦慮。父母代替孩子相親,成了不少鵲橋會上的“新常態(tài)”。
徐九悅分析說,單身問題已經不是家庭、個人問題,而是社會問題。父母遠比子女著急,與代溝相關。受時代背景影響,父母的認知仍然停留在他們的時代,期望孩子“先成家后立業(yè)”。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更是希望在他們還能幫忙帶孩子的年紀,看到子女解決個人問題。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馬廣海認為,隨著“80后”、“90后”群體逐漸步入傳統(tǒng)婚戀年齡,越來越多的“50后”、“60后”大軍浩浩蕩蕩加入充滿焦慮的父母群體之中,他們共同的擔憂,就是生怕子女“被耽誤”,而被甩在主流生活軌道之外。父母的觀念相對傳統(tǒng),而子女有一定獨立意識,在婚戀問題上易產生意見分歧。
國家二級心理師、婚戀督導師徐力分析說,在擇偶問題上,父母輩和當代年輕人著急的點并不一樣。父母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孩子能找到將來的依靠,而現代年輕人選擇結婚對象,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契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崔巖 范佳
實習生 馬卓儀 溫珊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