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橫周戈莊祭海節上,傳統而盛大的祭海儀式。
青島地處膠東半島,自古以來就與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早在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在海邊或近海采貝、捕魚,這就是早期的漁業和海上活動,為了祈求平安,他們舉行祭海活動。近來,祭海這一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又悄然興起。祭海節的舉辦,在為地方豐富精神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僅田橫周戈莊祭海節三天就吸引游客15萬人次,帶來收入2000余萬元。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云明
農歷正月十三、十四“瑯琊祭海”活動、公歷3月15日~18日田橫祭海節周戈莊主會場活動、4月4日~7日“漁祖郎君文化節”、田橫祭海節山東頭分會場活動也在這兩天如火如荼地舉行……近年來,祭海節逐漸成為連接文化與休閑經濟的最好載體,在為地方積累起豐厚的精神財富的同時,也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商機。
三大祭海節各具特色 主祭人先率隊鳴號、后獻祭牲、再請神祗入位,隨后又與當地漁民行祭祀大禮、率眾誦祭文、行三拜九叩大禮,以此表達對漁祖的感恩和尊崇……這是4月4日上午舉行的漁祖郎君氏祭祀儀式。
從2012年開始,每年清明節的前夕,在紅島經濟區韓家民俗村郎君廟前,這樣隆重而盛大的祭祀儀式都會如期上演,以表達對這位漁業祖神的崇敬,感恩大海賜予的福祉出海打魚海不揚波、魚蝦滿艙,如今已是第7個年頭。“紅島是古代山東海鹽的主要產地之一,居民們非常崇尚漁鹽文化,有著拜祭漁祖和鹽宗的習俗,不過這一習俗因為多年前郎君廟遭到破壞而中斷,2012年,隨著郎君廟修繕,祭祀儀式又得以恢復,并發展成了今天的‘東夷漁祖郎君文化節’,該節也是中國首個以漁宗“郎君”命名的節日。”青島韓家民俗村文化有限公司經理劉群英向半島記者介紹道。
目前在青島,除了“東夷漁祖郎君文化節”,與其形式類似的還有田橫祭海節和“瑯琊祭海”活動。三者之中,田橫祭海節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東夷漁祖郎君文化節”已申報成功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瑯琊祭海”在2014年被列入青島市市級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田橫祭海節比“郎君節”早20天左右,該活動源自當地漁民傳承500多年歷史的“上網節”。每當谷雨時節,在即墨市田橫鎮周戈莊村,為祈求來年漁獲豐收、出海平安,當地漁民都要選擇黃道吉日將漁網抬上船,舉行盛大的祭海儀式。據統計,參加3月17日當天祭海儀式的多達10萬人次。
在西海岸新區,當地的漁民們也有屬于自己的祭海活動——“瑯琊祭海”。正月十三是膠東民俗中“龍王”的生日,也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瑯琊一帶漁民千年傳統祭海節日,漁民們會在這一天舉行祭海儀式,儀式根據姜太公封立四時主、秦始皇三次巡游瑯琊臺、徐福東渡等史實以及瑯琊民俗演繹而來,表達漁民對大海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明珠,瑯琊祭海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幾處祭海節都是對本地傳統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既各具特色,又展示了青島海洋文化歷史的悠久和深厚的祭奠。”青島市民俗學會會長田清來說。
節會讓漁民至少增收20%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祭海節成為連接文化與休閑經濟的最好載體,在為地方積累起豐厚的精神財富的同時,也對當地經濟產生越來越強的輻射力量。田橫島旅游度假區相關負責人向半島記者透露了今年祭海節的數據:“為期三天的周戈莊祭海節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15萬人次,實現經濟效益2000余萬元。”
據了解,今年田橫島度假區依托祭海節大做文章,豐富3條旅游線路內涵,培育10個鄉村旅游示范點及三大漁家風情主題酒店集群,組建“田橫旅游發展聯盟”,打造“醉美田鄉鮮美田橫”品牌,深挖田橫文化內涵,融合祈福、祭海、民俗、鄉游等元素,提升鄉村民俗節慶吸引力,借助第三方平臺,深化線上營銷、線下體驗,推動旅游+電商+節慶+共享模式進入快車道……讓漁民們在享受祭海祈福文化的同時,全面參與旅游產業共享發展成果。
距離周戈莊2公里的寶湖馬術小鎮是一家國家級3A景區,去年9月份開始對外運營,田橫祭海節的舉辦也讓不少人來到小鎮。據景區負責人介紹,祭海節舉辦的三天給小鎮增收3萬余元。
除了旅游外,祭海節也帶起數條“產業鏈”。融合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祭祀民俗的田橫“香餑餑”面塑每個賣到68元依然供不應求,必須提前幾天預定。經過統一注冊、包裝推出的海參、干鮮海產品、茶葉、豆腐、粉條等一系列地方無公害農特產品,成了“民俗游”的搶手貨,利潤翻番。在3月18日周戈莊祭祀活動當天,一個小攤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賣出了300根雪糕,這是平常近一個星期的銷量。
“田橫的海鮮因為祭海節讓更多人知道了,原來漁民可能把打撈上來的魚賣到魚販子手里,現在可以通過電商直接賣到商家手里,至少為漁民增收20%~30%。”田橫度假區旅游電商部門負責人如是說。
在經濟效益之外,祭海節對當地的社會效益還有很大的提升。“我們公司有60多名員工,雇傭的都是周邊的村民,人均工資在2000元/月左右。”劉群英告訴記者,祭海節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解決不少當地人的就業問題,村民實現了增收。
祭海節在媒體的報道下,影響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從去年起,半島全媒體在田橫祭海節的文圖視頻直播取得海量訪問量,觀看直播的用戶更是來自天南海北,不僅有山東省內觀眾,還有北京、江蘇、黑龍江等省份,甚至還包括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外粉絲。今年的祭海盛況全景展現,也在半島客戶端、半島官方微信、微博等全媒體平臺引發了廣泛關注和巨大反響。
讓傳統民俗文化走得更遠 記者看到,三場祭海節中,“瑯琊祭海”活動是由琊鎮臺西村主辦,田橫祭海節由村莊按照傳統祭祀習俗自發組織,而“漁祖郎君文化節”則是由民營企業青島韓家民俗村文化有限公司主辦。
劉群英介紹說,“郎君節”自2012年舉辦伊始就得到了政府支持和幫助。每年節會期間,在宣傳、交通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政府部門都投入很大力量支持,每年在“郎君節”期間來韓家民俗村的游客有近萬人,而且規模日益壯大。
“與全國眾多民俗節慶相比,青島即墨田橫祭海的特色優勢在于‘火種在民間’,三場原生態祭海儀式皆由沿海漁民當主角。”田橫島度假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從2004年田橫鎮政府主辦“周戈莊祭海民俗文化節”,到2006年增加古祭海典禮、舉辦祭海老照片展等,再到2008年的即墨田橫祭海節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這些活動內容豐富和品牌建設成熟的背后,隱含了政府的努力。
2010年起,即墨開始“還節于民”,引導協調漁民自己辦節,政府部門“退居幕后”,成為祭海節的服務者和保障者。做好節慶期間交通、安保、宣傳等工作,既避免了傳統節日過度行政化和商業化,同時也更好地保留了田橫祭海節的“原汁原味”。
“相比于以往政府主辦,民間辦節的規模和節目內容有所減少,但是增加了地方大鼓隊和秧歌隊表演,使更多村民參與到辦節過程中。表演節目的人沒有專業的演員,均為當地村民參演。”
“讓民俗活起來,讓民俗留長久,讓民俗樂萬家,就是要讓民俗回歸民眾,讓民眾同享歡樂。民有,民享,才能民樂。而與眾同樂,其樂融融,才是我們民俗文化的盛景。”田清來認為,舉辦節事活動是歷史民俗文化得以自然延續的最好形式。政府部門“讓節于民”,是讓村民開始關心自己腳下的這塊土地,參與文化活動,是保存民俗傳統,降低節會運作成本,振興鄉村的好辦法。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在方向上給予節會的主辦方以引導,繼續對本土傳統民俗文化深入挖掘,保持當地獨有特色,避免同質化和過度商業化,讓傳統民俗文化走得更遠。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