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由我們承擔并入選國家863計劃的‘生物基增塑劑綠色催化技術及產業化研發'項目,去年完成驗收,歷時9年。”近日,全國三八紅旗手、山東吉青化工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甄曰菊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起參加立項評審的場景。“2014年,我帶著已啟動6年的項目參加評審,并被科技部部長萬鋼點名聽取陳述答辯。”最終立項申請獲得高票通過,成為自國家863計劃設立以來,為數不多由縣級民營企業承擔的項目之一。
甄曰菊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中科院院地合作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1項,并獲發明專利15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是國家科技專家庫入庫專家、國家火炬計劃專家庫入庫專家。
其實,2003年,甄曰菊才與科技“結緣”,那年她38歲。此前,初中畢業的甄曰菊開過肉食雞養殖場、干過工程承攬,去過海南種水果蔬菜。直到一次偶然的旁聽,她毫不猶豫地舍棄了這些“小打小鬧”。
“那年3月,幾位北京化工研究院的專家碰巧來到我開的餐館吃飯。他們閑談中,提及正在尋求合作伙伴,要開展與阻燃劑相關的項目。”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甄曰菊對項目產生了很大興趣,經過進一步交談,她有了初步認識,并與對方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隨后,經過3個多月的實地考察和市場分析,她認定這是“一個好項目”,正準備大干一番時,對方卻突然單方中斷合作。
“我不甘心啊。我跑到北京,軟磨硬泡27天,后來干脆化裝進入教授家當保姆。終于,教授被我打動了,他告訴我,此項目技術要求高,擔心我這個沒有任何相關背景的農村婦女難以承擔。”在甄曰菊全力爭取下,教授表示,現在要教給她部分基礎知識,如果她能理解記住,合作達成。“教授說著,我趕緊記。我一夜沒睡。第二天,他問什么我答什么,一字不錯。”項目最終成功落地青州。
2005年,甄曰菊創辦的山東吉青化工有限公司投產運營。為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她從董事長位子退下,全力鉆研化工技術。她先后到四川大學攻讀碩士、到北京化工大學攻讀博士,“我每年會用三個月時間去各地高校學習充電。”
乘著國家“一帶一路”的東風,甄曰菊還在馬來西亞、越南、老撾、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和地區,建設了棕櫚、胡麻、腰果、麻楓果等種植基地。“新時代是最好的時代,國家為我們指明方向,輔以政策支持。我們要把握機會,利用好各種資源,創新鉆研,努力奮斗!”甄曰菊對未來充滿信心,要在生物基材料行業繼續探索。
記者 劉一穎 張晨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