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大數據監測!青島規模化奶牛場用上可穿戴設備

2018-02-28 08:45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使用發酵床讓奶牛生活得更舒適。



  

獸醫師要對采集的發酵床樣品進行化驗。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每日的活動量都能通過手機等智能電子設備統計出來,實際上,奶牛也跟運動達人一樣“潮”,每一步都會被記錄。半島記者近日跟隨青島市畜牧工作站工作人員,走訪位于萊西的奶牛規模化養殖場,在這里多種益生菌被用來改善奶牛的生活環境,可穿戴設備應用在每頭牛身上,通過監測步數輕松掌握奶牛的身體狀況。據悉,越來越多科技含量高的技術被應用于養殖業,在不斷縮減養殖成本的同時,也在極大提高著養殖產品的質量。

  發酵床可食用可做“床”

  半島記者2月24日一早跟隨青島市畜牧工作站工作人員趕到萊西市日莊鎮胡家溝村,來到青島富昊德奶牛養殖場。據青島市畜牧工作站推廣研究員馮永勝介紹,此行的一個目的是指導推廣發酵床的使用。

  曾被戲稱為“懶漢養豬法”的發酵床養豬技術取得良好效果:使用木屑或者秸稈碎屑一類,加上一些有益的細菌做成的發酵床,豬生活在上面,其排泄物會被細菌很快降解,實現養豬無污染、無臭氣。但養豬好用的發酵床應用到養牛上,還需要克服不少難題。據了解,青島富昊德奶牛養殖場的發酵床墊料厚40厘米,成分主要是稻殼、固液分離后的牛糞、稻草等。到今年4月份,養殖場負責人孫德偉在自家養殖場引入發酵床將滿一年時間。“好處真不少!”他說,奶牛平時常見的疾病有乳房炎和蹄病,對比沒有使用發酵床的牛,使用發酵床的牛兩種疾病發病率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孫德偉介紹,使用發酵床的牛產奶量也上升了,由此前的每天每頭牛產奶29公斤左右上升到31公斤。

  雖然養殖戶說好,作為專業人士,還要拿出數據支撐。在走訪牛舍時,高級畜牧師衣服德和獸醫師郝小靜還進入到牛舍中,認真采集了發酵床樣品,準備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研究。“需要化驗出里面有益菌和有害菌數量、比例,研究如何調節比例,更有益于奶牛生活。”郝小靜說,有益菌的比例越高,奶牛更容易保持健康狀態、不易發病,借助于實驗室分析結果,就能人工干預這一比例,除了將有益菌用于奶牛生活環境,各種專用菌劑也被用于直接食用。馮永勝詢問得知,孫德偉這里的牛飼料中并沒有添加益生菌劑,馮永勝表示可以添加到奶牛飼料中,服用一段時間查看效果。“奶牛吃的料中,有一部分是維持身體狀況,另外一部分則用于生產牛奶。有益菌能夠幫助奶牛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養殖戶效益。”馮永勝說。

  大數據監控產量和運動量

  說起自家養殖場奶牛的情況,孫德偉都能說出很具體的數字來。比如,每天每頭牛平均產奶量在30到31公斤,而最高“記錄”,有一頭牛一天產奶達到67公斤。對于一個有著數百頭牛的養殖場來說,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大數據”支持。記者走訪牛舍時看到,每頭牛的腿上都綁著一個具有計步器功能的設備。在養殖場設置的“監控中心”里,有一臺電腦不停歇運行著,那些計步器記錄的數據會源源不斷傳輸到系統中。

  據高級畜牧師王建華介紹,給青年牛和泌乳牛安裝計步器,通過牧場或擠奶廳安裝的感應器自動識別牛號并記錄當天的活動量,實時監測牛只活動量、產奶量等數據,輔助配種員進行發情鑒定,提高發情鑒定率,對牧場制定配種工作計劃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王建華說,牛的健康狀態、生理狀態都能從“步數”中監控出來:若奶牛每小時的活動量突然減少,可能是患上肢蹄病或其他疾病;活動量增加,就能夠判斷牛是否發情……因此,通過步數,可以通過大數據提示奶牛最佳配種時間,并可監測繁殖障礙牛、流產牛、乏情牛等;可以監控牛舍舒適度,進行臥床管理,人員是否對牛群進行干擾等;通過手機APP功能,牛場任何角落都可查詢牛只數據,實時預警需要處理的牛以及奶廳清洗等。此外,記錄每頭奶牛產奶量也很有意義。據介紹,通過牛號感應識別器、牛奶電子計量器、電導率檢測器等,泌乳牛進入擠奶位時,牛只所佩戴的頸圈或計步器與擠奶位的感應器對應識別,每頭牛產奶量、電導率等在線檢測和實時傳輸,系統自動分析出每頭牛的檔案信息。牧場管理者隨時掌握奶牛的生產性能及健康狀況,對個別異常牛只及時進行檢查治療,防止病情加重、預防疾病的發生。

  新技術助力縮減養牛成本

  2017年,孫德偉花費將近200萬元,在養殖場里安裝了這套設備,其中軟件就花費了6萬元,還做了不少土建等硬件更新。

  “省太多事了!”孫德偉說,以前監測奶牛基本靠“眼力”,每個人都要瞪大眼盯著可能出現的一絲絲變化。以生病奶牛為例,及時發現可以防止疾病傳播,但在數百頭牛中找出這些牛繁瑣又費力,人工成本也較高,還不可避免存在疏漏。引入大數據后,只要系統提示某頭牛狀況異常,敲下鍵盤,這頭牛就能“自動”進入特定區域等待檢查。原來,擠奶廳出口安裝有分群門,具備牛號識別系統,對需要處理的牛及時進行分群,徹底改變以前“人找牛、人等牛”的情形,變為“牛等人”:通過系統設定,實現特定奶牛自動行走分類、自動挑選、調群、擠完奶后自動分群。讓工作人員原來60%的時間空出來關注到每一頭牛,及時處理每天需要治療、妊檢、分群的牛。

  記者24日下午與工作人員又來到位于萊西市店埠鎮的青島新高地奶牛養殖場,這里每頭奶牛脖子上都掛著項圈,該設備具備牛號識別與發情輔助鑒定功能。據介紹,在青島市畜牧工作站的指導推廣下,目前越來越多島城奶牛養殖場用上了TMR(全混合日糧)飼喂遠程監控、奶牛計步器輔助鑒定發情、產奶量自動計量、全自動機械清糞等技術。

  據悉,青島市畜牧工作站開展“科技興牧”示范引領,積極為基層提供畜禽疫病綜合技術服務,2017年與養殖場簽訂技術服務合同19份。科技人員開展下基層技術服務、調研工作,通過科技人員上門服務、技術咨詢等方式,及時發現養殖生產和疫病防控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為健康養殖提供技術支撐。

  ●養牛者說 讓牛過得“更滋潤”,產奶量翻番

  青島富昊德奶牛養殖場負責人孫德偉從2011年開始養奶牛,親歷了島城奶牛養殖業的發展變化。他還記得,一開始每頭牛每天的產奶量僅在15公斤左右,到現在早已實現了翻番。“養奶牛,我們的目標是以牛為本,讓牛怎么舒服怎么來。”孫德偉說,不同于肉豬、肉雞的養殖,奶牛生活得舒服,才可能多產奶。因此,從關系生活環境的牛舍到每日的糧食,奶牛在養殖過程中都被嚴格控制著。“可以說,奶牛吃的東西非常科學、合理,比人的好得多了。”孫德偉表示,比如他家奶牛會嚴格按比例食用全株玉米青貯、苜蓿草、花生蔓、燕麥草、全棉籽等,既有粗飼料又有精飼料,保證每天日糧營養平衡,并產出高質量牛奶。

  在牛奶質量方面,孫德偉感嘆,“比外國的標準都高了!”他說,奶牛每個月都要體檢不說,牛奶也會進行復雜繁瑣的檢測,最為嚴格的要數收購牛奶的企業,劃定出牛奶質量線,不合格就拒收,一大罐牛奶全部“廢了”,質量高的收購價則相應也高。因此,奶牛養殖戶不斷提高自家奶品質量,在市場的力量下自主追求高品質生產。據孫德偉介紹,自己開始養牛時還有不少“散戶”,近年來奶企開始拒收散戶牛奶,為萊西市當地一家乳品公司供奶的戶數從370余戶減少到210余戶:“雖然戶數減少,但供奶量基本沒有變化,供奶的質量在逐年提高。可以說,島城奶業實現了提質增量。”

   [編輯: 劉曉明]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