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斯涵涵 浙江省在全省范圍指導實施推遲上學,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示范,緩解了部分學生家長送孩子難問題,不啻于一場守護孩子睡眠時間的“及時雨”,這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浙江省教育廳2月23日發布指導意見,要求全省范圍內各小學施行早上推遲上學工作,以確保小學生每天有10小時充分的睡眠時間、充裕的早餐時間、從容的上學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據悉,全省范圍指導實施推遲上學,在全國尚屬首例。(2月25日《光明日報》)
護送孩子早起上學,一直是讓很多家長操心、頭疼的大事。睡眠在青少年成長發育期具有關鍵作用,小學生早起易導致睡眠不足,孩子每天睡眼惺忪地去上學,影響學習效率和健康成長,而家離學校遠的孩子,更希望晚一點到校。但我國絕大部分學校都是執行“7:50到班”的作息習慣,家長催促孩子早起、匆匆忙忙護送孩子上學、孩子隨便吃點甚至不吃早餐成為不少家庭的常見場景。
浙江省在全省范圍指導實施推遲上學,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示范,緩解了部分學生家長送孩子難問題,不啻于一場守護孩子睡眠的“及時雨”。
仔細觀察,此次“推遲上學”政策具備幾個特點,第一是普遍性。全省范圍指導實施推遲上學,要求各學校不得組織集體早自習,寄宿制學校也不得組織走讀學生參加學校晚自習,全省一盤棋,有利于全省統一作息時間和評判標準,更好地調配相關資源,有效破解小學“上學早、放學早、接送難”矛盾。第二,提出借鑒寧波、拱墅、江山等地小學上午安排4個課時或3個課時的做法,將每課時教學時間調整為40分鐘或35分鐘,做到“長短課”相結合,既不會影響教學進度,也可以在下午正課結束后為學生提供更多拓展活動時間。
當然,推遲上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到校時間不是隨便改個時間點那么簡單,而是牽涉到學校、家庭、交通等多個方面。“到校時間不得早于8時”究竟是早還是晚?8:30到校上課會不會影響交通?接送孩子與大人上班時間產生矛盾怎么辦?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縮短會不會催火校外培訓班?在全面推行“推遲上學”工作的實踐中,有可能出現這樣、那樣預想不到的現實疑難,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配套措施,也需要社會各方全面配合,共同應對。
令人欣喜的是,浙江省的“推遲上學”并沒有簡單地一刀切。而是要求,在實施改革前,學校需全面了解每位家長對推遲送孩子上學的接受情況,重點梳理部分家庭有特殊原因、不能推遲上學的學生情況。對確需早到的部分學生,學校應開通綠色通道,允許其適當提早到校。這樣就為“推遲上學”提供了更多安全備選項,彰顯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政策關懷。
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要求。確保小學生每天有10小時睡眠時間、充裕的早餐時間、從容的上學時間也是一大教育目標。浙江省推遲上學政策體現教育管理理念的轉變,凸顯了教育服務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