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毛建國
2018年春節是新修訂的《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頒布實施后的第一個春節,節日期間,北京空氣清新、環境整潔、城市安寧、氛圍祥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發出感謝信,感謝全體市民對禁放新規的理解、支持和自覺遵守,感謝基層一線干部群眾和廣大志愿者的大力宣傳、積極參與和辛勤值守。(2月22日《北京青年報》) 狗年春節之前,很多城市都出臺和修訂了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其實,很多人并非不知道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危害,只是在“保衛年味”的理由下,自認為放鞭炮只是做了一件“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事情。
“年味淡了”是一件大事。與西方節日有所不同的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文化屬性往往強于消費屬性。一個個傳統節日,是觀察傳統文化的窗口,在這樣的背景下,應該尊重所有“保衛年味”的努力。只是需要回答,鞭炮與年味之間到底有多少必然聯系?不放鞭炮與年味不減之間一定是對立關系嗎?
所謂年味,就是一種過年的感覺。這種感覺,并非虛無縹緲,而是有具體指向的。在很多人的春節記憶中,都有著過年放鞭炮的印象。但這只是春節記憶的一個符號,而不是唯一符號。很多人不遠千里回家過年,主要還是享受團圓的感覺,而不是燃放煙花爆竹。更重要的是,燃放煙花爆竹的時代背景已然過去了。
作為春節的一種文化敘事,燃放煙花爆竹確實有著悠久歷史,古代的人們對于現實和未來有著很多不安定感,需要煙花爆竹寄寓美好,而且當時地廣人稀,鞭炮帶來的副作用較小。可是今天,且不說城市已經不太具備燃放煙花爆竹的空間,就說對年味的維持也不太需要煙花爆竹來實現了。
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感謝信中特別提到,廣大市民自覺遵守禁放新規,收到了良好成效,實現了“鞭炮不放,年味不減”。一個事實是,廣大市民逛廟會、品小吃、賞民俗,在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中共享濃濃的“年味兒”。不僅是在北京,放眼全中國,大凡努力打造豐富多彩節慶活動的城市,都讓自己的市民感受到了年味兒。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鄉愁,年味也是一種鄉愁。培育屬于這個時代,屬于我們孩子的鄉愁與年味,已是一種必然要求。只要多一點文化自覺、多一點智慧,找準方法和路徑,完全可以做到“年味不減”。這樣,我們的孩子也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春節記憶。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