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毛建國
紅的、白的、黑的……顏色真不少;能坐、能放、還能裝,用處可謂全。近日“春運神器”塑料桶火了,大家腦洞大開,有人認為是紀念品,有人認為可當水桶,還有人說能當凳子。(2月5日《南方都市報》) 其實這款“春運神器”過去一直有,只是沒想到今年突然火了。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使用的人確實不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塑料桶與人們想象的時代表情有些反差。
如果回憶的話,在春運的歷史上,還有過其他的“春運神器”。比如,馬扎、報紙、蛇皮袋、方便面、大雪碧……這些不起眼甚至看起來老土的東西,能成為一種“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家的吸引力。“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正是出于對家最直接最純樸的向往,人們才不辭勞苦回家去。與這些“春運神器”相伴隨的,是一段并不輕松的旅行,但因為家的召喚,人們甘愿承受,甚至從中找到了快樂。
“春運神器”里是對家的深情。那些拎著各色塑料桶的旅客,多處于社會的底層。這個社會固然有著地位的不同、財富的差別,但在對家的向往上,卻是一樣的。這些塑料桶看似不起眼,卻有著強大的實用功能。網友提煉的各種“功能帖”,并非無稽之談,也正因如此,才讓塑料桶豐富了春運回家的表情。
其實,那些拎塑料桶回家的人何嘗不想路上輕松一點,只帶錢回家?但生活對他們來說,可能并不容易。他們往往只能通過大包小包,來彌補對家人的虧欠,來外化這一年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所以,塑料桶里裝的也是這一年的人生。“春運神器”里有復雜的現實。這個社會有光亮的一面,也有沉重的一面。但不管如何,“春運神器”里有每個人的詩和遠方。這“遠方”是指家,而“詩”,正是一年的生活感悟。這種詩與遠方值得尊重,值得珍視。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