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濟南公布366處歷史建筑 承載的歷史值得"深閱讀"

2018-01-30 09:57   來源: 濟南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原標題:濟南公布366處歷史建筑 承載的歷史值得"深閱讀"

  

 后宰門街的院落 首席記者王鋒 攝



  

 起鳳橋街 首席記者王鋒 攝



  

西更道街的老建筑 首席記者王鋒 攝



  1月29日,濟南公布了第一次歷史建筑普查名單,共366處歷史建筑。但這不是一篇“嚴肅臉”的新聞稿件。事實上,記者更希望它“長得”像小紅書、大眾點評上的一條熱帖,被你們轉發(fā)、收藏。

  當我們身為一個游客,想去往心儀之地游逛,那肯定會查閱各種網站、APP,搜索更多更全的資料做攻略,以便在濃縮的時間里,盡可能地領略和享受“彼城”的韻味。

  但久居“此城”的我們,反而常常會對身邊的美好和精彩視而不見。那些老街巷、那些老宅子,反正都在那里不動,等有空再去就好了嘛。——這樣想的,不止一個人。

  可是,最應該被親近的卻總是被無視,是不是有點不公平呢?無論是濟南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后宰門街,還是神秘的“五七車站”、保存完好的原日軍騎兵營,都值得“老濟南”“新濟南”“深閱讀”一次,細感受一回。

  歷下區(qū)數量最多 槐蔭天橋工業(yè)遺產多

  366處歷史建筑就像一張斑駁的“老地圖”,于濟南各處靜默。有人說,走近這些歷史建筑,就讀懂了濟南的近現代史。與人們熟知的歷史名建筑不同,這次普查名單里在冊的歷史建筑,都是未納入文物保護對象的老建筑。通過這次普查確定名單之后,這些建筑被分五類、三級,下一步加強對它們的保護與管理,禁止拆真建假、拆舊建新,做好濟南歷史建筑的掛牌、保護、修繕和利用工作。

  入選濟南歷史建筑條件也不低:建成年代在五十年以上,或建成三十年以上不足五十年,但具有特殊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或者具有特殊紀念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建、構筑物,才有資格。

  這366處建議歷史建筑,按建筑使用功能劃分為5大類:傳統(tǒng)民居類(260處)、工業(yè)遺產類(25處)、商業(yè)辦公類(38處)、宗教文化教育類(20處)、其他類(23處)。按建筑年代劃分為三個時期:明清時期(約110處)、民國時期(約190處)、建國后時期(70多處)。按建筑風格劃分為4種風格: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折衷主義建筑風格、傳統(tǒng)建筑風格、日式建筑風格。像十畝園東街11號院內的石頭房子、方榮翔故居、“五七車站”、7313社區(qū)原日軍騎兵營、躍東里傳統(tǒng)民居、何家花園等“陌生建筑”,均進入名單里。

  從各區(qū)分布來看,作為老城區(qū)所在地的歷下區(qū)最多,有118個,占了全市近三分之一。市中區(qū)為73個,其他的散落在槐蔭、天橋等各區(qū)縣。

  分類別看,作為古城的核心區(qū),歷下區(qū)傳統(tǒng)民居和宗教文化教育歷史建筑最多,從這一點上,也看出歷下區(qū)在近現代史上就是政治、文化和宜居的首善之區(qū)的地位。因為地處百年商埠的發(fā)源地,槐蔭和市中區(qū)工業(yè)遺產和商業(yè)辦公類歷史建筑占比較高。新中國成立后,濟南北部的天橋區(qū)是工業(yè)的聚集地,所以工業(yè)遺產類歷史建筑不少。

  “一寸街,一段史” 后宰門街平均40米藏一處

  濟南老街巷眾多,各有特色,各有風情,哪條街堪稱“歷史建筑第一街”呢?這次公布的普查名單給出了答案:后宰門街11處位居榜首;啟明街10處屈居第二;芙蓉街8處位列第三。

  很多人看到這一結果會大跌眼鏡。因為,據說100個外地游客來濟南,90人會去芙蓉街,60人會去曲水亭街,只有不到30人會去后宰門街。

  后宰門街在哪兒呢?大體方位知道,再追問就含糊了吧。后宰門街是濟南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是一條東西街道,東起縣西巷北口,西至曲水亭街與文廟、芙蓉街相連,北通岱宗街、鐘樓寺街,南鄰院后街、珍池街,將處于濟南老城的政治文化機構、繁華的商業(yè)區(qū)與秀美的風景區(qū)便捷地連接在一起。

  這條全長僅406米、寬4.6米的老街,藏著11處歷史建筑,這還不包括已被列為文保單位的基督教堂、關帝廟和田家公館、同元樓飯店等,可謂“一寸街一段歷史”。

  像剛躋身歷史建筑名單的后宰門街41號院,是一處典型的濟南四合院。這不是一個特別方正的四合院,主體為磚石結構,外墻墻礎用大方石砌筑,主墻體由青磚砌筑而成,雙坡屋頂鋪設小青瓦,木門木窗以及門窗上方的拱形窗裝飾也保存完好。

  走近后宰門街56號萬家大院,院子大門還能看出朱瓦碧階、雕梁畫棟的痕跡,老宅為三進院落,正門在院后街,后宰門街的大門樓為后門。不過此處院子和街上其他一些院子如今是私人住宅,門口掛著“謝絕參觀”的牌子,市民如果去這些民居游覽,可在外邊拍照,就不要進院叨擾住戶了吧。

  需要給文青劃重點的是,這條街上有7家酒吧、兩家咖啡館,日式居酒屋、英倫小酒館、德國啤酒館,每到夜晚,這里燈紅酒綠,儼然已成為“濟南版后海”或“濟南版麗江”。

  漫步啟明街則會有雙重收獲:它坐擁10處歷史建筑,還是無名泉最多的濟南老街。

  2013年有關部門命名了30處無名泉,有4處在啟明街這條長600米的南北向老街上,它們都在民居院里甚至屋里。像此次列入歷史建筑名單的49號院門東側就有一眼百家老井,當地人都稱“華家井”,井口是圓形,井壁上有很多繩索勒出的痕跡。井四周有石頭砌起來的圍欄。井深約5米,井水清澈,光可鑒人。

  啟明街上的民居分布得很密集,家家戶戶的房子都是緊緊挨在一起,界限并不分明,一堵墻,既是這家的,也是那家的,就仿佛一條街上的都是一家人。白墻,黑青色瓦,隨意停放在墻外的自行車、三輪車,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院后街、西更道街、西公界街、麟趾巷……一座座建筑身上,記載的是一段段滄桑。已經陌生了這么久,還要繼續(xù)下去嗎?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張珍珍]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歷史建筑 濟南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