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負式脈沖氣壓噴霧水炮首次投入使用。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偉
1月18日上午,位于世博園西側的上臧山上突發“山火”,火焰吞噬荒草迅速蔓延,空中濃煙密布,而相隔不遠處就是高壓電線和村莊,情形十分危急。發現“火警”后,李滄區森林防火應急中隊、消防官兵、護林員等多部門60多人迅速出動,利用風力滅火機、高壓水泵、背負式脈沖水炮等設備成功撲滅大火。
多部門迅速集結撲滅“山火” “上臧山頂突發山火,請各部門立即出動搶險。”18日上午,一位護林員在巡護上臧山時,發現山頂冒出濃煙,火焰在荒草叢生的山坡上蔓延,于是趕緊通過對講機通報火情。由于起火點緊靠高壓電線,相隔不足百米處就是村莊,現場形勢非常緊急。接到應急指令后,李滄區建管局、區衛計局、各涉林街道、區應急辦、交警李滄大隊、李滄消防大隊、區森林防火應急中隊和盛太園山林養護公司等12個單位隨即出動搶險人員趕赴現場,并在最短時間內安置好各種救援設備,挺身面對大火展開救援工作。
一時間,幾十臺鼓風機轟鳴,一束束水流通過水管由山底二次抽取到火場噴射,搶險人員將山火切割分片后,逐一進行了撲滅。直到確保山火不會復燃后,對講機里傳來“山火成功撲滅,演練結束”,才讓大家意識到這場山火并非意外,而是一場森林防火演練。“李滄轄區內有百果山、虎山等十幾座山,每年森林防火的壓力都很大,特別是2017年,由于夏季雨水少,防火形勢更為嚴峻。”李滄區建管局副調研員李志俊介紹,為進一步提高全區森林防火隊伍處置突發森林火情的快速反應、協同作戰和火場施救的能力,他們啟動《李滄區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四級應急響應,演練隊伍快速集結、協同滅火處置、受傷人員救護等科目。
新裝備一升水滅火60平方米 撲救山火過程中,幾名隊員身背的新型滅火器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只見搶險人員扣動“扳機”后,手臂粗的鋼管噴出高壓的水霧,射向火焰能迅速減小火勢。“這是背負式脈沖氣壓噴霧水炮,是應用脈沖噴霧滅火機理研制的新一代便攜式滅火裝備,是演練中首次使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噴霧水炮一次性能裝液體介質10升,利用壓縮空氣瞬時釋放產生的極大動能,使空氣與液體滅火介質在毫秒量級時間內相互沖撞碾碎。經噴嘴加速后,突然膨脹霧化,瞬時噴射,產生高速度、高密度的超細水霧,直達火源根部。超高壓氣流從根部切斷火焰,附隨而至的滅火介質包裹住火源,將吹斷、窒息、冷卻三種滅火原理集于一身,從而達到高效快速滅火的目的。
“在滅火中,水滴噴射速度越快,直達火源根部的水量越大;水滴越小,其熱吸收能力越強。脈沖滅火技術正是利用這一原理,通過高壓將水滴由正常的700微米打散至約100微米,所以1升水的滅火面積由普通的5.8平方米提高到60平方米。”工作人員稱,這樣在幾秒內就可以將一個密閉空間的溫度由1000℃降低到40℃,同時,高壓水滴以120米/毫秒(432千米/小時)的高速噴出,在極短時間內穿透火球并在根部滅火。
已建成35公里防火通道體系 除了現場使用的各種滅火設備外,由山底通向山頂的防火通道在滅火過程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作為防火工作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防火通道既能阻隔山火蔓延、方便日常巡山護林,又能方便搶險人員和設備第一時間趕赴到距離火場最近的地方。
記者了解到,李滄區域內山林眾多,有虎山、百果山等十幾座山丘,森林防火壓力很大,為了確保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2017年李滄區投資6000余萬元,依照山勢走向新開建鄭莊、東王埠、佛耳崖等8條防火通道,總長度約7km,并配合景觀新建5處防火備用水源,蓄水量為100~200立方米,進一步完善了全區森林防火通道網格化體系。經過近幾年的大力投入建設,目前李滄區已經基本形成了以虎山、臥龍山、世博園周邊以及十梅庵公園周邊為重點的防火通道體系,總長度已達到35公里。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