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9項目入選國家科技獎 "蛟龍號"獲進步一等獎

2018-01-09 06:45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西南印度洋,蛟龍號應用航次現場,國家深海基地項目參加人員在布放潛水器。(資料圖片)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8日上午,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了解到,青島市共有9項成果獲獎,包括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其中,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參與完成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創建了我國載人潛水器深潛作業技術體系,實現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由跟跑、并跑向領跑的重大跨越。

  “蛟龍號”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記者了解到,本年度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項目中,青島市有來自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9個項目入列,包括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其中,“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主要完成單位包括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等。

  據了解,“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包含潛水器本體、母船及水面支持系統、潛航員培訓、應用體系等4個方面。在國內僅有600米載人深潛技術的基礎上,通過100多家單位連續十余年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解決了7000米大深度耐壓、密封、安全技術,可靠水聲通信技術,深海復雜環境下精細作業技術等世界性難題,創建了我國載人潛水器深潛作業技術體系,實現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由跟跑、并跑向領跑的重大跨越。成功研發的三人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總體技術水平和關鍵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技術創新特別突出,對我國深海裝備行業科技進步的推動作用特別明顯。

  2013年以來,科學家142人次搭乘蛟龍號親臨海底,直接觀測、直接測繪、直接取樣,廣泛應用于資源圈占、礦區勘探、生態調查、深淵科考等作業領域,作業海域遍及中國南海、太平洋、印度洋,取得了豐碩的應用成果。該項目開創了深海資源高效勘探的新模式,開辟了我國深淵科學研究的新領域,為維護我國在國際深海大洋的權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院所成果豐碩

  本年度島城高校院所成果豐碩,作為牽頭單位的獲獎項目創下新高。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牽頭完成的“提高輕油收率的深度延遲焦化技術”、山東科技大學牽頭完成的“煤礦深部開采突水動力災害預測與防治關鍵技術”,以及青島農業大學牽頭完成的“花生機械化播種與收獲關鍵技術及裝備”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均為高校科研成果。此外,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參與完成的“海相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精細描述、數值模擬及高效注水開發技術”,以及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參與完成的“國家海島礁測繪重大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分獲技術發明二等獎和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提高輕油收率的深度延遲焦化技術項目屬石油煉制領域,目前劣質重油輕質化主要通過延遲焦化完成。該項目開發了結焦速率低、停留時間長、處理量大、輕油收率高的深度延遲焦化技術。該技術已在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化工等50多套延遲焦化裝置上獲得成功應用,總加工規模超過5500萬噸/年,接近全國延遲焦化總規模的50%。

  據介紹,海相碳酸鹽巖油氣田開發研究團隊長期致力于海相碳酸鹽巖油氣藏的高效開發利用。該團隊在國家973計劃、國家油氣重大專項等項目的支持下,突破了海相碳酸鹽巖油藏開發的技術瓶頸,取得了三項重大技術發明。該團隊還發明了空間結構井網設計及注采優化、堵水封竄技術,實現了高效注水開發,節約了水資源,實現了節能、減排。目前,該團隊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塔里木塔河、渤海灣埕島潛山等十多個油氣田應用,實現了我國油氣田開發由陸相碎屑巖油藏向海相碳酸鹽巖油藏的重大跨越,并成功應用于俄羅斯UDM、伊朗雅達等海外油田。

  此外,青島農業大學獲獎項目“花生機械化播種與收獲關鍵技術及裝備”,顯著提高了我國花生的機械化水平,近3年累計推廣應用機器57518臺,作業面積達2808.7萬畝,新增產值4.51億元,項目第一完成人尚書旗教授7項成果總體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被評為新中國60位農機推廣功勛人物,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除了高校科研院所外,島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也不斷增強,數據顯示,青島市作為參與單位完成的項目中,企業自主創新項目為3項,包括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高效視覺特征分析和壓縮關鍵技術”項目,青島鐳創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低發散角半導體光子晶體激光器關鍵技術及應用”和青島達能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氣液固凝并吸收抑制低溫腐蝕的煙氣深度冷卻技術及應用”項目。

  其中,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高效視覺特征分析和壓縮關鍵技術”項目,從視覺特征分析和編碼有機結合出發,突破了基于場景分析的高效視頻編碼、視覺特征高效提取與壓縮、視覺對象精準分割與識別等關鍵技術,建立了分析和編碼相融合的圖像視頻高效處理技術體系,主導制定了視覺搜索緊湊描述國家標準ISO/IEC 15938-13和監控視頻高效編碼國際標準IEEE 1857-2013,對我國圖像視頻大數據產業和應用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項目成果表明我國在圖像視頻大數據表達分析和識別檢索方面已經位居國際前列。

  而青島鐳創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低發散角半導體光子晶體激光器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則發明了系列的光子晶體激光器技術,將光子晶體能帶結構引入到半導體激光結構中,實現了電子能帶與光子模場的聯合調控,使得這種激光器在保持激光高效率輸出的同時,輸出光束的發散角大為壓縮,光束質量明顯改善。同時,項目團隊還建立了完整的半導體光子晶體激光器研制技術系統和平臺,攻克了批量化技術。

  青島達能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氣液固凝并吸收抑制低溫腐蝕的煙氣深度冷卻技術及應用”項目屬于動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交叉學科研究領域。該項目發明了S03/H2S04濃度、硫酸露點溫度和低溫腐蝕性能的檢測方法及裝置,提出了通過氣液固三相凝并吸收從而抑制煙氣深度冷卻低溫腐蝕的技術路線,實現了低溫腐蝕的有效防控。研發了系列煙氣深度冷卻器及系統、裝置及產品,并實現了大規模工程應用,累計創銷售額54.3億元,近3年累計新增銷售額47.6億元,節約煤燒16.08萬噸,減少污染物排放53.4萬噸,取得了顯著經濟社會效益和突出節能減排效果。

  奏響中國創新最強音 從國家科技大獎看創新走向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日在京舉行。作為我國最權威的政府科技獎勵,這場頒獎大會無疑是科技界的盛事。今年更有著不同尋常的時代意義——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后和中國科技獎勵制度進入“深改時間”后的首次國家科技獎勵大會。重大科技成果從零星到井噴,從量變到質變,人們看到,中國科技正站在飛躍發展的新起點。

  自然科學獎“雙響”

  時隔11年,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迎來“雙響”——唐本忠院士團隊“聚集誘導發光”和李家洋院士團隊“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雙雙折桂。自1999年以來,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秉持“慎之又慎、寧缺毋濫”的高標準原則,曾9年空缺,距2006年產生兩個一等獎已有11年。

  “值得關注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都有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問世。獎項從較為集中的基礎物理學領域,擴展到化學、生物學,呈現‘多點開花’之勢,創新拔尖領域更加多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

  基礎研究是支撐科技強國的“創新源”。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不斷進步,局部已“領跑”全球。自然科學領域“賢必舉歐美”的時代開始“終結”。

  科創能力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

  縱觀2017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獲獎項目,在油氣開發、現代煤化工、深海探測、交通基礎設施等多個重要領域,我國通過自主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深化高鐵“走出去”戰略等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表示,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第一動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既要“高大上”,也需“接地氣”

  科技創新既要“高大上”,也需“接地氣”。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榜單上,3項水稻研究成果(團隊)名列其中:除了李家洋院士團隊外,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潘國君團隊完成的“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新品種選育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此次獲獎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等團隊針對中藥大品種三七研發與應用的關鍵科學問題,形成了基于系統生物學原理的集成植物育種、栽培、化學物質發現、藥效機制破解、生產自動化及循證醫學研究的關鍵技術與方法,在“種好藥、做好藥、用好藥”上做出了新文章。

  “唯有在自己的土地上產生出一批代表人類創新發展的中國科學巨匠,才能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尊重。”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孫曉波表示,當國家實力積累到一定階段,財力、政策和機遇捕捉的能力都上了一個臺階,科技發展就會邁入歷史的新起點。  據新華社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