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路決定出路。
思路制定必須與時俱進。正確的思路來源于對“時”的科學把握和準確回應。什么是“時”?“時”是形勢,也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把握了這一條,就把握了方向,把握了大局,就有了科學指針。“時”又是一個地方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實際。吃透了實際,才能把中央精神有效地貫徹落實好,把一個地方的優勢發揮好,把干部群眾的積極性調動好。
山東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踐行“四個意識”:所有決策部署都體現了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把握,對中央精神的創造性貫徹。黨的十九大召開不久,省委召開十一屆二次全會,對接新時代征程上的“三個奮斗目標”,提出“三個走在前列”;全省經濟工作暨金融工作會議,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緊扣新時代,聚焦高質量,求解新發展。
在全國的大格局中,山東又承擔著特殊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對山東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這一政治使命,體現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報告中,體現在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十九項任務分解落實中。省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在強省建設表述中強調,加快建設發展質量效益高、生態環境優、人民群眾富、社會文明和諧的經濟文化強省,與時俱進成為鮮明特點。
2017年,山東高點站位,與時俱進理思路,立足實際,上下同心謀發展,匯聚起新一輪發展的強大動力。
審時度勢,找準發展新方位、完善奮進新目標
洞察時代風云,把握發展大勢,直面自身問題,這是山東理清發展思路的基本遵循。
2017年6月8日,省十屆十六次全會,與會代表分組討論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稿。省委書記劉家義的發言振聾發聵:總書記要求山東走在前列,怎么走在前列?總書記強調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山東是“兩個70%”(傳統產業占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比重約70%),山東的問題在經濟結構,山東所有的問題根子在經濟結構。
找到了山東問題的根子,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也就抓住了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關鍵。山東“兩個70%”的產業結構,是在過去追求發展速度中累積起來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就要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新舊動能轉換成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被省委、省政府定位為全省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工程。
在推進這個重大工程過程中,有一條鮮明的邏輯鏈:為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山東推出新舊動能轉換這個重要抓手;為落實這個重要抓手,在落實“三去一降一補”的同時,山東精準謀劃十大產業;為推動十大產業盡快落地,山東通過發展環境等制度建設提供保障。
新舊動能轉換,要做好“培育新動能”這篇“立”的文章。立足本省產業優勢,面向未來發展,山東選擇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等十大產業精心培育,成果豐碩。2017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保持兩位數增長,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成功緩解了去產能帶來的增長壓力。
開放這個詞匯,與改革緊緊相連,成為近40年中國發展的主題詞。進入新時代,與時俱進調整開放戰略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山東是沿海開放大省,但截至目前,開放度僅為23.1%,遠遠落后于廣東的79.3%和江蘇的44.2%,也低于全國32.7%的平均水平。在開放方面,我省還存在著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過多等結構性問題。差距表現在數字上,根子在觀念、眼界、格局、環境上。
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大會,對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一系列部署。大會鮮明提出,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是全方位的、寬領域的、高層次的,要著力融入“一帶一路”,著力提升引資引智水平,著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著力加強各類園區建設,著力發揮好企業主體作用。以此為起點,山東以全球眼光和開放思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主動對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等國家重大戰略。濟、青、煙、威、淄、濱等多個城市開通中歐、中亞班列,這些鋼鐵駝隊去年前10個月拉動山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20.8%,實際投資增長90%。
高質量發展需要有優良的環境支撐。省委書記劉家義多次指出,現在的招商引資,不能再靠給多少土地、稅收優惠政策,那都是二十年前的土辦法了,現在要從創造好的營商環境這個基礎性、根本性工作上用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去年我省開展削權減證、流程再造、精準監管、體制創新、規范用權“五大行動”,初步建立起行政許可事項目錄清單、行政權力清單等“四張清單、一個平臺”的政府權力運行體系。截至去年底,本屆省政府累計削減省級行政審批事項641項,完成削減任務的108.5%。通過減少各種收費為企業降成本。截至目前,我省正在執行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比2016年初減少30項,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取消,每年為企業減輕140億元的負擔。
去年我省出臺的《關于加快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十條意見》《關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十條意見》,更是從政策、制度建設上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健康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等考核評價體系。新一屆省委不斷強化頂層設計,發揮好考核評價體系“指揮棒”功能。以往的考核,偏重固定資產投入、外商投資、財政收入等傳統量化指標。而在新考核評價中,山東是多“曬一曬”新興產業收入占比、研發投入占比、重點實驗室數量等更多體現質量效益的指標,從而引導工作目標集中到高質量發展、平衡充分發展上來。尤其引人關注的是,山東把國有企業負責人完成新舊動能轉換任務情況納入業績考核體系,并與薪酬掛鉤。
初心如磐,回應人民新期盼、滿足民生新需求
萬物皆變,唯變不變。千變萬舉,不離其宗。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當代中國的變與不變:進入新時代,主要矛盾變了,發展基礎變了,發展理念變了,但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至上的發展目標沒有變。山東在理清發展思路的過程中,以“通九變之利”而不忘初心為指引,不斷回應人民新期盼,滿足民生新需求。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不充分”的問題需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是長期任務。矛盾運動總是處在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發展中,但過度失衡就會使矛盾激化,甚至出現危機。解決“不平衡”是當前的突出任務。
民生改善是發展質量、發展成果最真切、最生動、最溫暖的詮釋。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有哪些需求?孩子能上更好的學,自己有份高收入的工作,抬頭能看到更藍的天,端起杯子能喝上更干凈的水,社會環境更公平、更正義、更安全……群眾的需求是具體的、有溫度的。然而我們在民生領域、文化領域、社會領域的供給,不精、不均的問題十分突出。
為此,省委確立了區域協調、陸海統籌、城鄉融合的均衡發展戰略,按照共建共享、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城鄉發展不平衡是山東最大的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是山東最大的發展不充分。省委、省政府直面“三農”問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注重前瞻性和系統性,研究謀劃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僅脫貧攻堅工作,2017年出臺的《推進深度貧困地區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關于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的意見》《山東省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三個文件,從“真脫貧、脫真貧”的方法,到干部的責任,再到資金的使用監督等,作了細致入微的謀劃。
教育既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去年11月,省委書記劉家義主持召開“落實十九大精神,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座談會,就山東教育發展問計業內人士。為解決我省教育“鄉村弱”和“城市擠”的問題,省委、省政府實施“解決大班額問題”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074億元;為改善農村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難題,累計投入資金484億元,到去年底竣工率達到99%……
健康山東建設關乎每個人的福祉,我省在這方面展現出走在前列的工作標準和思想境界: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省、市、縣三級完整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率先建立全省統一、城鄉一體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率先開展城鄉一體、全省統籌的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率先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率先開展職工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這“五個率先”叫響全國,成為山東引以為豪的“民生名片”。
2017年5月,我省首次明確提出創建“國家醫養結合示范省”的目標,省財政每年列支10億元養老服務業專項資金,在全國第一個發布了養老服務行業領域的“醫養結合”標準。12月12日,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第二批國家試點啟動儀式在濟南舉行,山東朝著打造成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的方向邁開步伐。醫養健康產業大發展,不僅為百姓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務,還有望成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亮點。
凝智聚力,借勢實現新突破、激發社會新活力
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新時代、新藍圖、新任務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滾滾洪流,因時而變、借勢而為,方能事半功倍。2017年,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寫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精彩篇章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為十九大召開營造良好環境,
既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又成為我省文明和諧建設的強大助推力。
為迎接十九大,省委提出“一切圍繞十九大、一切服從十九大、一切捍衛十九大”的工作總要求。經過艱苦工作,化解經濟社會發展的很多沉疾舊疴,消除了很多不和諧因素,使平安山東、文明山東、和諧山東的招牌更亮眼了。
穩定壓倒一切,社會和諧穩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我省實施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省委常委帶頭落實領導干部到基層接訪制度,扎實開展化解信訪積案集中攻堅活動,各地很多上訪積案一舉解決。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做好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和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扎實做好軍隊退役士兵有關工作,有效安置25萬多人。同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集中開展排查安全隱患,防范暴力恐怖事件、群體性事件、個人極端事件、安全事故等四類專項行動,保持對各類犯罪的高壓態勢。在十九大召開期間,山東開創性地實現了“五個不發生”的目標。
安全生產牽動著千家萬戶,關系社會穩定和諧。去年,省委、省政府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多次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全省安全生產電視會議,持續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快嚴”集中行動,深化大檢查和百日攻堅治理行動,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十九大召開前,全省共排查企業132.8萬家次,排查風險點163萬個,全省累計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8.9%和10.1%。
借環保督察的東風,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是省委、省政府借勢而為的又一大手筆。去年8月,中央第三環保督察組蒞臨山東。省委和全省各級以高站位認識這個問題:是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旗幟鮮明講政治的現實檢驗,是解決山東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推動生態山東建設的重大契機,也是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轉型升級的契機。
省領導帶頭落實環保督察問題。2017年8月中旬,省委書記劉家義在五天內奔赴四市,到河畔實地了解污水產生原因,到養鴨場、養鵝場查看污染整改情況,到老舊樓房地下室查看積水處理情況,有效督導有關問題的解決。“硬碰硬、嚴又嚴、實打實,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劉家義書記對生態環保斬釘截鐵的表態,成為全省黨員干部生態攻堅戰中沖鋒在前、事不避難、勇于擔當的縮影。
借勢而為的成果是豐碩的。去年1-10月,全省“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同比增加12.8天,細顆粒物平均濃度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周邊省份中位列第一。去年全省在財政收入、企業收益等穩步增長同時,工業能耗總量出現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下降。
上下同心,其利斷金。針對重點問題、關鍵工作深入到群眾中調查研究,將群眾的智慧、經驗上升到黨和政府的決策,從而把黨的主張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結合起來,山東畫出匯民智、聚民心、謀發展的最大同心圓。
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方能百事不廢。不打招呼下基層調研,連續9天召開系列調研座談會,選派干部到金融單位掛職……向百姓問計,向專家借腦,向外地先進作法借力。山東不斷激發全社會活力,點燃全民奮斗激情,營造出活力迸發、創新涌流的發展氛圍。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構建高質量發展現實落點的關鍵期。與時俱進,理清思路,山東方向明確,路徑清晰。全省上下一心,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走在前列的步伐必將更加豪邁。
記者 袁濤 王川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