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郯城路公廁夜景。
智能管控平臺成為農村廁所“千里眼”。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永端
三堵土坯墻一圍,在地上挖個坑,坑基上放兩塊大青石。一年之前,膠州市膠東街道大麻灣二村86歲老人羅方俊家里,用的還是這樣的簡易廁所。
可自從去年伴隨膠州的一場“廁所革命”,羅方俊老人家的“土坯廁所”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型的三格式蹲廁。
“原來風一吹,廁所的臭味到處飄,夏天整個院子被蒼蠅占著。”羅方俊說,“現在的廁所里哪里還有臭味,找個蒼蠅都難嘍。”這些,只是青島農村廁所革命的一個縮影。
在市南區,一場“多功能集成式”的公廁革命已在這個冬季悄然完成。
“多功能集成式”公廁不光成為青島這座城市的一張新名片,小公廁的背后彰顯出的是“大民生”。
農家廁改之“凈” 先前的臭味沒有了,廁所里的蒼蠅、蚊子也不見蹤影。
周邊被三堵土坯墻圍著,土坯墻的下面挖出一個大坑,坑基的上部再放兩塊長方形石頭。
這個簡易廁所的上部沒有頂棚,雨天如廁需打傘,夏季蒼蠅蚊子肆虐,風吹來臭味四處彌漫。這些,對于羅方俊和92歲的老伴劉桂蘭,似乎早已習慣了。羅方俊家的廁所,是大麻灣二村上百戶村民家中廁所的一個縮影。
去年6月,一個消息傳到了大麻灣二村。“當時村干部來我家,問家里需不需要改造個廁所。”羅方俊說。
“改造廁所,怎么改造?”羅方俊向村干部詢問。
村干部說,改造廁所就是將原來的廁所拆除,所有費用由政府承擔,改造后的廁所,將來還有專人清理。
“不用你家掏一分錢。”村干部強調說。
就這樣,羅方俊同意了。
過了不久,由膠東街道辦派出的施工隊伍載著施工工具、水泥、磚頭、便器、管道、高壓水桶等物資來到大麻灣二村,走進了羅家,并在羅方俊家廁所舊址上開始挖坑、砌磚、灌注、安裝管道、高壓水桶和蹲式便器,整整一天時間,一個嶄新的廁所展現在了羅方俊老人面前。
三天之后,等灌注的水泥完全硬化,施工人員再次來到了羅方俊老人家,將這個新式廁所的使用方法手把手教給老人。兩位老人看著自己沒掏一分錢,就展現在眼前的這樣一個新廁所,不禁笑起來。
事實上,在羅方俊老人家新廁所施工的同時,村里其他300多戶村民家的新廁所也在陸續施工。
農村的簡易廁所在統一規劃下,由政府出資進行統一的改造。顯然,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廁所革命”。
現在,如廁之后的村民只要抬腳輕踩一下壓力閥,廁坑就被沖得干干凈凈。先前的臭味沒有了,廁所里的蒼蠅、蚊子也不見蹤影。
這場史無前例的農村旱廁革命,不光在大麻灣二村進行。
大半窯、前豐隆屯、斜溝崖、羅家村、于家、前辛莊、安家村等幾十個村中,也傳出了廁所施工機械的轟鳴聲。
誰能說如廁是小事呢?
膠州市膠東街道辦建設中心副主任陳曉晨為半島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人1天7次如廁、一個人1年下來光在廁所里的時間就是255.5小時;一人以75周歲計算,一生要有2年多的時間是在廁所里度過的。
“一人一生要有2年多的時間在廁所度過!”陳曉晨說,“習總書記日理萬機中抓老百姓‘廁所革命’,有點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正是基于此,膠州農村的“廁所革命”被擺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膠東街道用了半年時間,就對所轄47個村莊的14110戶村民的旱廁進行了改造。
“每個旱廁改造費用為1100元,其中青島市財政補貼400元、膠州市和鎮(街道)財政各補貼350元。”膠州市愛衛辦主任劉希暖則表示,膠州市用1年時間完成了12萬座旱廁的改造。
青島市城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下旬,青島已完成農村改廁57萬座,新建改建旅游廁所近800座。
糞水變寶之“用” “廁所革命”從源頭上改變了農家衛生狀況,還讓臭烘烘的糞水重復利用,節約了水資源。
“‘廁所革命’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要因地制宜,首先要保護好周邊環境。”陳曉晨說,“不能因為改造了廁所,表面看上去干凈了,地下看不到的環境卻受到了破壞。”
正是基于這點,膠東街道辦在對大沽河沿岸大麻灣二村等5個村的旱廁進行改造時,不像其他多數村莊一樣用“雙甕式”,而是用了“三格式”。
所謂“三格式”,就是地下的存污池分3個隔斷,這樣更利于糞水在一段時間內的氧化;而“雙甕式”就是在地下放兩個“甕”來存糞水。“三格式”存污池相對于“雙甕式”存污池,更利于沉淀、氧化污物,更利于環境保護。
旱廁建起來了,轄區14110戶村民每天的尿液和糞便如何處置,成為當地在“廁所革命”中不得不考慮解決的問題。
“不能將廁所建起來一扔了之。”陳曉晨說,“若是讓村民自行處置糞水,這將失去‘廁所革命’的意義。”
怎樣解決糞水處置的末端?
膠東街道辦仍覺得這一“短板”由政府出面集中處置,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臭氣彌漫的現狀,最終解決農村的風貌。
對此,“膠東衛生廁所智能管控平臺”因需而生。半島記者在膠東街道辦發現,這個智能管控平臺在膠東街道辦的一樓辦公室里。“哪戶村民家里需要抽糞水,幾點報上來,幾點抽取的,都能在管控平臺上體現出來。”陳曉晨表示,“這個管控平臺是街道辦自主研發并使用的國內唯一的管控平臺。”
這個管控平臺的背后不光連著每一戶村民的旱廁信息,還連著處置村民糞水的第三方——物業公司,而這個物業公司位于大半窯村北2公里處。
12月1日上午9時37分,管控平臺上突然出現了一個紅點,這意味著有村民要抽取糞水。陳曉晨指著紅點告訴記者,這個紅點顯示大麻灣二村的一戶村民家需要抽取糞水,而該條信息是村里的廁所信息員羅方輝通過手機微信發來的。
接到這條信息后,管控平臺馬上將這一情況告訴了物業公司的相關人員,相關人員接到信息后,向大麻灣二村趕去。
隨后,膠東街道辦建設中心工作人員同記者一道趕往處置糞水的物業中心,并跟隨抽污車一道趕往大麻灣二村,目擊抽污全程。
抽污車上路僅用了短短7分鐘就到達了大麻灣二村。到達現場后,沒有任何村民提示,抽污人員就直接將車駛到了一戶村民墻外,悄無聲息地開始抽取糞水。
沒有村民提示,抽污人員如何知道哪戶居民家需要抽污?
抽污人員告訴記者,管控平臺上的編號連接著村民家外化糞池排氣管道上的編號,來抽污不用問姓名只看編號就可以了。
將車上的管道插入村民墻外的“三格式”化糞池口,工作人員開啟罐車發動機,整個抽取過程僅用了不足5分鐘。
隨后,罐車載著糞水趕往物業中心,并將大罐內的糞水抽出放入正在咕嚕咕嚕冒泡的廁污處理系統內。站在這個容積為1200立方米、敞口式的發酵池面前,卻聞不到廁污的氣味。
物業中心相關負責人向半島記者表示,該處理系統采用厭氧發酵的五格式處理裝置,糞水經過五格厭氧發酵后其有害物質全被殺死清除,處理后的糞水能夠用于正常的種植、養殖和灌溉。
“物業中心附近的上千畝苗木就是用處理過的糞水澆灌出來的。”陳曉晨說,“‘廁所革命’不僅從源頭上改變了農家衛生狀況,減少了傳染病的傳播,還讓臭烘烘的糞水重復利用,節約了水資源。”
城市廁改之“堅” 在寸土寸金的市南區,幾乎每一座廁所改建或新建都是在“攻堅克難”中完成的。
膠州鄉村的“廁所革命”讓糞水變寶,而在市南區,這里進行的一場“多功能集成式”“廁所革命”不僅讓公廁方便于民,還讓公廁成為彰顯島城魅力的文化名片。
今年7月始,細心的島城市民會發現,位于五四廣場“五月的風”的東北側,一座嶄新的公共廁所啟用了。
這座公廁在啟用前的“廁所革命”中,經歷了一場不小的“波折”。
長期以來,雕塑“五月的風”周邊只有一個公共廁所,若有大型活動在五四廣場上舉辦,相關部門不得不臨時調用車載式移動廁所。
早在2016年春天,就有市民向相關部門反映這一情況,相關部門指示市南區城市管理局就這一情況進行調研。
負責調研任務的市南區城市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周愛清等人到現場發現,這個地方確實如市民和游人反映的那樣,需要增加一個公共廁所。
當年春天,這一工程被立項。
周愛清與同事到現場進行選址之后,發現廁所施工地點的周邊不但有綠地、大樹、車行道、人行道,而地下還埋著光纜。
如此復雜的施工環境,破土動工必將牽涉多個部門。
于是,身為女性的周愛清和同事一道開始找辦事處、小區物業、亮化、排水、施工和設計部門。
“一次次調研、一次次開會,施工難度極大。”周愛清告訴半島記者,“直到今年3月份,這個工程才又被重新‘拾’了起來。”
廁所在馬路的北側,廁所的排污管網要接入馬路的南側,開膛的道路為避免影響車輛、人流通行和周邊居民休息,施工只能在夜間的上半夜和白天進行。施工中挖開綠地、車行道、人行道、小區門口等多個關口,在地下建起了8個起落井,才完成了排污管網的接入。
在寸土寸金的市南區,幾乎每一座廁所改建或新建都是在“攻堅克難”中完成的。
漳州路公廁在新建前是一片雜草叢生的空地。由于該地離居民樓近,居民反應強烈,意見較大,有居民建議在該地點建個公廁以解決隨地大小便的問題。
周愛清到現場調研時,發現荒地的地下不但埋著熱力管道、燃氣管道還有電纜。
建公廁的項目審批下來,周愛清帶著項目書見管道和電纜的所屬公司時,就有公司直接回絕:“管道哪能隨便動?”
見多部門的碰頭會召集不起來,城管局干脆向十多個所涉單位發函,函件發出去了,碰頭會仍召集不起來。于是周愛清硬著頭皮又一次次帶著項目書前往這些公司,就有公司直接提出“給我(公司)10萬元我就改線”。
“公司提出這樣的要求令人尷尬。”周愛清說,“市民呼聲之下的公廁工程一旦立項了,就不能更改。”
為了建成這個公共廁所,管道被從地下挖了出來重新設計,掛在了旁邊的墻上,才將這一便民工程完成。
香港花園公廁新建之前的地皮,同樣是路人甚至健身者大小便之地。除了小區環境遭受嚴重污染之外,此地“年年種綠不見綠”,甚至還因人隨意大小便,引發樓上居民不滿,而與小便者揮拳頭大動干戈。
后來,該處建起公廁后,有居民給城管局打去電話:“你們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得給你們送面錦旗,還得放鞭炮。”
香港花園公廁,成為山東省第一個具有“第三衛生間”的公廁。
“‘廁所革命’絕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簡單。”在身為廁所建設和規劃專家的周愛清看來,建一個公廁,只要動土,可能會牽扯電力、熱力、燃氣、社區、街道、光纜、綠化、土地、城建等多個部門,甚至還可能會遭到極個別居民的反對或阻止,“真心期待有些部門和市民支持廁所改建或新建”。
集成公廁之“靚” 如今的公廁已逐步升級改造成兼具衛生、休息、審美、商業、文化等功能融合的新空間。
周愛清說,大通池上放上長水泥板再用短水泥板隔開,1980年之后島城街頭的這些公廁算第一代公廁;到了1990年之后,島城公廁的大通池沒了,新建公廁的每個小格還加了1.2米的矮門,廁所窗戶上也加了紗網,以防蒼蠅進入,這是第二代公廁;2000年之后,島城的公廁進入第三代,除了隔斷門加高到了1.8米,有效保護了如廁人的隱私外,每個小格內還安裝了物品掛鉤,男廁內有了小便斗,甚至有些廁所內還裝上了LED屏、鏡子和洗手臺。2015年之后,島城公廁進入第四代的“多功能集成式”年代。
改造后的山東路公廁就是“多功能集成式”公廁的代表之一。
記者在山東路與江西路交叉口處的山東路公廁看到,該公廁從外部看除了“公共衛生間”外,還有“城市美容師驛站”、“便民服務點”和“第三衛生間”。
走進公共衛生間,男衛生間內以淺黃色色調裝飾為主,而女衛生間則以橘紅色裝飾色調為主,色調的不同更顯人性化。記者在衛生間內發現,整個衛生間不但沒有半點臭味,而且還散發著一股淡淡清香。
“廁所內使用了益生菌植物除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前青島公廁的除臭方式是“以香蓋臭”,現在的“益生菌除臭”是系統自動噴出的活性菌將臭味吃掉后,再釋放出芳香。
除了利用活性菌除臭外,市南公廁還利用增加室內高度,改變自然通風與采光的方式進行除臭,有些公廁的內部高度達到了3.6米。
島城四代公廁一個顯著的特性——“第三衛生間”誕生。“第三衛生間”就是專為孩子、家庭成員、夫妻、老人或殘疾人提供的衛生間。
周愛清說,若是一名父親帶著4歲的女兒去衛生間,到底該去男衛生間還是女衛生間,這往往讓父親為之撓頭。隨著“第三衛生間”的誕生,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名父親完全可以帶著孩子到這個設置有兒童馬桶和兒童洗手盆的“第三衛生間”,將門關起來如廁。同樣,母親也可以帶著兒子獨享這個“第三衛生間”。一對夫妻、行動不便被家人攙扶著的老人也可以用這個衛生間。
除了這些變化外,“公共衛生間”內還有熱水器、自助售貨機、手機加油站、圖書閱覽室、梳妝臺、嬰兒架等設施。
在這里,除了這些公用的設施外,供清潔工所用的管理間還設置了休息室、沐浴間和就餐間。為使公廁更具人性化,漳州路公廁則加高一層,建起了市南區城市美容師驛站,環衛工可隨時前往樓上休息、就餐、喝熱水。
市南區的“廁所革命”,還有效盤活了地下空間。
郯城路公廁在建設之前是一處地下閑置房,為了解決火車站周邊游人和居民的如廁難,地下被建成廁所的同時,一些現代光波模塊元素在廁所的外部體現得淋漓盡致,夜晚一到,光波大放異彩,盡顯島城獨特魅力。
與全國各地景區一樣,前些年青島前海一線女游客如廁要排長隊,成為一時解決不了的大難題。
身為高級工程師和公廁項目負責人的周愛清,在多次調研中以專業和女性特有的眼光,發現了一個“秘密”:女性如廁的生理需求平均1.3分鐘/次,而男游客的生理需求僅為0.8分鐘/次。顯然,女廁前多見排隊與女性生理特性有關。
“同一個公廁,若是對男女蹲位進行調整了,排隊的狀況也就解決了。”周愛清說,自“廁所革命”以來,市南區對新建和改建公廁進行了女男蹲位為2:1的調整,景區女游客排隊的狀況得到了有效緩解。
網絡數字化公廁,在當下的市南、李滄等島城區域正逐步運用。
只要在百度輸入“市南區××路段公廁”等字樣,一個離你最近的公廁就立馬顯現在你的手機屏上;李滄區則實現了利用手機APP導航尋找公廁的功能。
“以前的公廁讓人望而卻步,如今島城的公廁已逐步升級改造成了兼具衛生、休息、審美、商業、文化等功能融合的新空間。”在周愛清看來,“只有這樣才配得上‘革命’二字。”
■鏈接 國家旅游局: “廁所革命”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截至10月底,全國共新改建旅游廁所6.8萬座,超過目標任務的19.3%。“廁所革命”逐步從景區擴展到全域、從城市擴展到農村、從數量增加到質量提升,受到廣大群眾和游客的普遍歡迎。
國家旅游局發布的《廁所革命推進報告》中提到,農村地區80%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的。其中與糞便有關的傳染病達30多種,最常見的有痢疾、霍亂、肝炎、感染性腹瀉等。
廁所不僅是日常生活必備的設施,還是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標志。由于基礎設施不配套以及陳舊觀念的影響,農村土廁并未完全消失,嚴重影響著農村的生態環境和群眾的身體健康。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來個“廁所革命”,解決好廁所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標志性意義。
截至目前,全國共完成新建、改擴建廁所占“三年行動計劃”的89.33%。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加強人性化服務、解決特殊游客群體的如廁需求,從去年底開始,國家旅游局全面推進第三衛生間建設,要求所有5A級旅游景區必須具備第三衛生間,并鼓勵其他旅游景區及旅游場所建設第三衛生間。
國家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廁所革命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實施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只是一個起點,需要持續推動和全社會參與支持。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