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住房保障工作,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完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為切實解決好群眾住房問題,青島市委市政府將住房保障工作作為執政為民、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已連續十一年將住房保障工作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好的市辦實事之一,通過實施住房保障來幫助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住有宜居”夢想。
成績斐然 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明顯緩解
近年來,我市住房保障政策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住房保障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對于調結構、惠民生、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26.3萬套,越來越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夢”在保障房建設的持續推進下得以實現。
(一)完善政策,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工作體系。一是建立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將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四類保障性住房統籌建設、統一申請,實現了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并軌運行。通過適度擴大租賃補貼發放范圍,逐步將保障方式從實物保障為主轉向實物保障和租賃補貼并舉,支持住房困難群體市場租賃住房多渠道解決住房困難,確立了我市住房保障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相結合的新體系。二是進一步擴大保障范圍。為使住房保障政策惠及更多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我市不斷降低保障家庭申請準入門檻,適時調整收入線標準。近年來,在保障城鎮戶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基礎上,我市逐步將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和部分人才納入了住房保障體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設面向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供應的保障性住房共計約4萬套。
(二)確定目標,編制實施住房保障發展規劃。截至目前,我市已啟動實施了四輪住房保障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市累計開工建籌保障性住房9.6萬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3萬套。通過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的加快推進,我市累計解決了61.1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城鎮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蓋面已超過20%。根據《青島市“十三五”住房保障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市將通過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等方式,力爭對城鎮戶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逐步解決和改善新就業職工和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等新市民的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
2017年,我市計劃通過實物保障和發放租賃補貼實施住房保障6000套(戶),其中貨幣補貼4000戶,實物配租2000套。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住房保障7052套(戶),其中配租公租房2393套、配售限價商品住房240套,發放租賃補貼保障4419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17.5%。
落實人才強市戰略,筑巢引鳳吸引人才安居創業。2012年以來,我市共開工建設人才公寓603萬平方米、7萬套,基本建成406萬平方米、4.8萬套,面向各類人才分配使用約265萬平方米、2.8萬套,為吸引人才來青創業提供了住房支持,助力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建設。2017年,我市人才公寓建設目標為新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截至目前(預計到年底),全市新開工人才公寓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三)因地制宜,多渠道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堅持集中建設和配建相結合,多渠道籌集保障性住房,特別是配建制度的實施,優化了保障性住房區位布局,滿足了居民工作、生活需求。拓寬保障性住房投融資渠道,確保財政資金的穩定投入。對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應保盡保、及時供應。
(四)注重品質,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使用功能。在建設程序上,嚴格執行規劃許可、招標投標、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質量安全監督、工程監理、竣工驗收備案等建設程序,要求配建項目的保障性住房與商品住房同步開工、同步建設,同質量要求。在戶型設計上,努力做到“戶型不大、功能齊全”。在裝修標準上,要求公共租賃住房統一進行裝修,滿足居民基本入住需求。在配套上,確保水、電、氣、暖、電話、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與商品住房同步到位,讓低收入家庭與其他群體共享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2017年,市國土資源房管局修訂出臺了《青島市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和租賃型人才公寓裝修及配套標準》,積極提倡在公租房建設中應用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進一步擴大了標準適用范圍,推廣了住宅新規范。
規范管理 確保惠民政策真正惠及住房困難家庭
(一)嚴格審核,確保公共租賃住房公平分配。在資格準入上,實行“兩級審核、兩次公示”制度。街道受理初審、初次公示,區住房保障管理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復審、二次公示。結合街道受理初審,將住房保障與民政部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接軌,通過社區調查評估、公示和召開民主議事會的工作程序,提高保障資格的審查質量。建立了“六部門聯審制度”,由房管、民政、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積金、稅務等六部門,聯合對申請保障性住房家庭的住房、收入、婚姻、財產等情況進行核查,保證符合條件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在保障房的分配上,實行輪候排序和綜合計分,真正讓最急需住房保障的家庭和群體,享受到優惠政策。在總結原輪候排序規則試行經驗的基礎上,2017年,市國土資源房管局修訂了公共租賃住房輪候排序規則,對輪候規則的部分內容進行了細微調整,縮小了各收入群體之間的分值差距,將年齡分值適當上調,健全公租房公平分配機制。
(二)以人為本,不斷提升管理運營水平。一是實行差別化租金和梯度退出。我市住房保障并軌后,實行差別化租金機制。公共租賃住房租金標準按照低于同地段住宅市場租金標準并考慮承租家庭承受能力的原則確定。根據新政策,可申請公共租賃住房的群體根據收入不同,劃分為4類, 享受的租金標準分別按照0.75元每平方米每月,以及同區域市場租金標準的30%、50%和70%確定。在實施差別化租金政策的基礎上,實行“梯度退出”制度。承租家庭如果收入提高了,政府可以根據其收入的提高情況調整租金水平,如果收入完全超過了保障房標準,并且確實沒有其他住房的,承租人申請并經批準可繼續租住,按照市場價格支付租金。這項制度的實施可以給承租家庭提供一個更加穩定的居住環境。
二是加強公共租賃住房經租管理。政府投資集中建設的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工作監督考核制度,將租金收取、動態巡查、公共設施維修等管理和服務工作納入考核范疇,有效提高了后期管理的工作效率。對承租政府投資建籌的公共租賃住房的低收入家庭,市財政根據其家庭收入予以適當補助,補助資金從租金收入中列支,不足部分從住房保障資金中安排。
三是實施信息化動態管理。通過主動申報和年度復核相結合的方式,對住房保障情況實施動態管理,重點對被保障家庭的收入、住房等情況進行跟蹤年審,并根據年審結果及時調整保障方式,對不符合條件的及時進行調整或清退。開發建設了以“地、樓、房、戶、人”為數據結構的住房保障信息系統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和分配監管系統,實現了對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分配、管理工作情況以及相關部門履行職責情況實施全過程電子監察,進一步提升了住房保障的工作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再接再厲 公租房實行實物配租和貨幣補貼并舉
近年來,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政策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多項制度創新得到了國家、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的肯定,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先后2次榮獲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和“山東人居環境范例獎”。
下一步,我市將全面貫徹十九大關于“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精神,以“保基本、兜底線、促發展、惠民生”為目標,健全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十三五”期間,我市計劃通過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實施住房保障6.5萬套(戶):發放租賃補貼保障1.5萬戶住房困難家庭;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萬套,其中面向低收入家庭1.3萬套,面向新市民2.2萬套,面向各類人才1.5萬套。到2020年,力爭實現城鎮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蓋率達到23%以上。
[編輯: 焦琳]
相關專題:
2017"三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