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市最長公交線奔跑20年 客流稀少即將取消

2017-12-01 07:44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單程票價9.5元,312路公交車是青島票價最高的公交線路。



  

一路上,乘客都很少。



  

314路公交最早提出導游式服務。(資料照片)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實習生 任展輝(署名除外)

  11月29日早上不到7點,公交312路駕駛員姜法良和乘務員楊芳早早來到路隊,投入發車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但兩人的心情都很復雜,因為這樣的工作狀態也許持續不了幾天了,這條有著20年歷史的島城最長公交線路即將取消。

  312路是一條進嶗山線路,全程69.55公里,從輪渡碼頭出發沿途經過超過100個站點,直至嶗山仰口,途經市南、李滄、城陽、嶗山,單趟運行下來需要3個多小時,單程票價9.5元,是目前島城所有公交車輛中線路最長、停靠站點最多、全程票價最高的。

  來回一趟六七個小時

  楊芳介紹,目前312路車一天有兩班,分別是早上7點30分和下午2點20分發車,從輪渡發往仰口,然后再返回輪渡。從輪渡發往仰口共101個站點,返回則是103個站點,“一個來回就要六七個小時。”楊芳說,“線路太長了,從輪渡發車后,到哪一站的時間根本沒法預估,稍一堵車就會偏差很大,想坐這班車可能也等不到。”近期道路施工較多,堵車多了,運行時間更沒準了。

  據了解,早上7點30分的班次,按照規定從仰口10點30分往輪渡發車,如果能夠較早到達就可以稍微休息會兒。“但我們早班車肯定會有堵車現象,到仰口一般都超了這個時間,所以沒法休息了。”楊芳說,他們就匆忙上趟廁所,立馬返回。

  數十個站點上車人數是“0”

  1997年8月,公交集團嶗山巴士公司的前身——青島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當年4月開通的團島至嶗山景區埡口、北九水、仰口的304、311、312路等公交線路,成為該公司首批公交線路。開線時每天六個班次,隨著公交線路的不斷開通,村民出行越來越方便,312路線客流逐漸分流到其他重疊的公交線路,乘客越來越少,班次逐漸減少。

  早上7點30分公交車開始運行,半島記者開始記錄上車人數。經過粗略統計,輪渡站7人、團島站5人、西康路4人、十二中0人、火車站0人、棧橋2人、大學路0人、魯迅公園3人、海水浴場4人、中山公園5人、武勝關路2人……在魯迅公園附近,由于修路道路擁堵,不時經過的公交車里都塞滿了人,但312路車上最多時只有十幾人。

  經過了銀川路站后,半島記者看到,只有零星乘客上下車,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終點仰口車站。此時是上午11點30分,這個班次運行了整整4個小時。半島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從輪渡到仰口這101站中,約60站上客人數為零。楊芳查看了打卡機,確認打卡88人,應收130.5元,實收36.5元。另外,她還收到31元現金票錢,加起來這一趟票錢是67.5元。“這點票錢,連公交車使用的燃氣費用都不夠。”楊芳說,這就是312路公交車的現狀。

  “鐵桿粉絲”坐全程紀念

  開通20年,312路公交也有了一批“鐵桿粉絲”。從李滄區政府車站上車的王老先生,坐車的主要目的是“溜達”。“現在這個季節山里景色很美了,我有空就坐這趟車到仰口附近逛逛,能看很多光景。”他說,這些年里沒少坐312路車,得知近期要取消,他還特地多坐了幾次。

  “剛確定要取消這趟車的時候,有一名40多歲的大哥帶著老母親來坐車。”楊芳說,老人對這趟車有很特殊的感情,想要乘坐全程做紀念。“老人年紀大了,我勸她到了仰口換乘別的車回市區,一下子坐六七個小時,太累了。”

  說起不舍,實際上楊芳和姜法良都是同樣的感情。楊芳已連續多年在312路車上售票,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節奏。姜法良今年59歲,明年4月份退休,本來公司考慮312路專線車太累,把他調整到別的線路,姜師傅主動要求站好最后一班崗,“這條線路開了11年了,心里很不舍。”姜法良說。

  “現在的公交線路已經很發達,不再需要這樣長距離的線路了。”楊芳說,一條線路就是一部歷史,恰好在312路開通20周年完成了使命,“我們將在公司建設展覽室,將線路牌等物品陳列起來展覽,并免費開放。”

  ■講述 20年的記憶 暖心故事真不少

  如今已經退休的青島市勞模宮國華,當年是島城公交系統為數不多的女司機之一,也是312路公交線的首批駕駛員,可謂是公交車進嶗山景區的“開路先鋒”。宮國華回憶,當她開著綠皮的大公交車沿著村莊道路進入北九水景區時,沿線的村莊都轟動了,幾乎全村人都出來看熱鬧。“當地村民說,以前從來沒見過公交車開進嶗山,再就是從來沒見過女公交司機。”宮國華說,她結識了很多沿線的村民,有的至今都還是朋友。

  在宮國華的印象中,記憶最深的是一次下大雨,“當時山路本來就窄,天氣好的時候兩輛公交車錯車都要小心翼翼。”當年那次雨下得特別大,途經的一段窄路一部分被沖塌了,路面變得特別窄,“老鄉們見我有點犯嘀咕,就主動要求下車幫我指揮。”車上十幾名老鄉有的上車前,有的跑車后,冒雨指揮著,十幾米的路開了接近五分鐘才通過,在通過的一瞬間宮國華和老鄉們都像打了勝仗一樣,整個車廂里都顯得特別歡快。

  20年前,進山公交只有這一條,改變了不少村民的出行方式,“之前村民都只能靠摩托和出租面包車出村,見到我們正規的公交車進村,都感覺特別親切。”宮國華介紹說,村民們在瓜果蔬菜下市時坐著公交車出去賣,“好多村民出行方便了,對我們這些駕乘人員都盡量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下來的第一筐櫻桃都要送給我們嘗鮮。”駕駛進山公交的宮國華等人也在農忙時節幫老鄉們捎些火燒,“他們忙得來不及做飯可以臨時墊饑。”老鄉們出門坐上公交車就像“到家”了一樣。

  宮國華如今已經退休了,但是和老鄉們的情誼并沒有“退休”,據宮國華介紹,雖然和老鄉們只是駕駛員和乘客的關系,但是感情早已遠遠超過這層關系,“我和很多老鄉現在還是朋友,時令水果下來了都邀請我去品嘗做客。”現在村里的條件好了,私家車也多了起來,道路也更寬了,出行方式更加多樣化了,“但是最初的記憶一定是最珍貴的。”

   [編輯: 劉曉明]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