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追隨丈夫89歲老太捐獻遺體 兒子兒媳為其送別

2017-11-06 07:53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母親走了,帶著對生活的眷戀,帶著對家人的不舍。母親您放心走吧,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您的優良傳統……”昨天上午,一場簡單的告別儀式在位于青島大學醫學院的紅十字生命奉獻廳內舉辦,逝者何茉莉的兒子吳先生,在母親的遺體前念下這段悼詞,遵照母親的遺愿,將她的遺體捐獻,用于醫學教研。今年89歲的何茉莉女士本月4日晚上因病去世捐獻遺體,成為我市第728位捐獻者,而她的丈夫吳以祿在2012年去世實施了遺體捐獻,是我市第306位捐獻者。

  現場:

  兒子兒媳為老母送別


  昨天上午,吳先生和妻子站在紅十字生命奉獻廳內,在遺體捐獻志愿者的主持下舉行了簡單的告別儀式。吳先生輕輕念著自己寫的悼詞,他的妻子在一邊悄悄抹淚。悼詞念完后他們向母親鞠躬,整個儀式也完成了。

  “母親算是和父親團聚了,我們倆也沒什么可牽掛的了。 ”吳先生還沉浸在悲傷中,他告訴記者,他是父母唯一的孩子,送走了老母親,從此他的親人只有妻子和遠在外地工作的女兒了。他和妻子、女兒商量過,等百年后,也要將自己的遺體捐出來,為后人多做一點貢獻,也算發揮了最后一點余熱。

  吳先生告訴記者,他的母親之前是企業工人,退休前在青島童裝四廠工作,她非常勤勞、儉樸,相夫教子,聰明能干,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她性格中的堅韌一直是自己學習的榜樣。

  幕后:

  追隨丈夫捐遺體“團聚”


  “婆婆最后的心愿完成了,她走得很安詳。”吳先生的妻子說,婆婆是2013年到紅十字會登記成為捐獻志愿者的,當時是受到了公公2012年捐獻遺體的影響,希望百年后能和公公到一個地方“團聚”。

  “父親最早提出這個想法是2007年,那時母親不同意,我和妻子也不同意,全家開了好多次家庭會議。我女兒是學醫的,她知道醫院里教學的遺體不夠用,非常支持爺爺的決定。 ”吳先生告訴記者,直到一年之后,全家人才同意了吳以祿的想法,陪著老人一起簽下了遺體捐獻同意書。 “父親小時候念過私塾,讀過學堂,有文化有見識,還精通音樂。 ”吳先生說,父親心靈手巧,學什么就會什么,退休的時候還是八級電工。 2012年12月13日吳以祿因病去世后就實施了遺體捐獻,是青島市第306位遺體捐獻者。 “父母盡的這點力量能為祖國醫學的進步發揮作用,那么他們二老的偉大決定就值了。 ”吳先生說。

  延伸:

  今年已實現82例遺體捐獻


  “我市今年已經實現了82例遺體捐獻,去年全年的捐獻數字是67例。 ”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我市遺體捐獻的數量連年增多,也說明了大家的文明程度跟隨時代發展有了提高。

  據介紹,青島大學醫學院用于醫學教研的遺體需求量每年在150具左右,而這個數量從來沒有滿足過。尸源缺乏時曾經出現過幾十個學生解剖一具尸體的情況。人體解剖學是了解人體結構的基礎課,醫學院學生正是從遺體上認識了第一根動脈、第一根神經,最終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生。而一位眼科醫生走上手術臺前,至少要經歷50次眼睛解剖的實踐。

  “我市是國內較早開展遺體捐獻的城市之一,從1997年正式接受遺體捐獻以來,共有3000多人簽下了自愿捐獻遺體(器官)志愿書。”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我市第一位捐獻遺體的是原青島醫學院教授沈福彭,1982年去世后,遺體捐給了當時的青島醫學院。

  記者 孫啟孟 攝影報道

  / 新聞鏈接 /

  如何申請遺體捐獻


  市民如有意愿在自己身后將遺體(器官、組織)捐獻出來,可直接到各區市紅十字會或撥打80790667咨詢市紅十字會,領取一份志愿捐獻遺體登記書,然后在登記書上填好志愿者本人意愿以及直系親屬的同意意見。

  本人因身體原因無法提出正式申請的,可由直系親屬根據捐獻者生前意愿,代為提出申請。捐獻者去世后,由家屬與市紅十字會聯系遺體接收事宜,實施捐獻。

   [編輯: 張珍珍]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捐獻遺體 丈夫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