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基層的光輝]青島市北7位優秀社區書記受表彰

2017-10-23 06:4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市北區寧夏路街道臺湛路社區黨委書記王平(右)到社區居民家中走訪。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他們默默地工作在社區一線,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大事小事跑在前,臟活累活帶頭干,是社區群眾心中的“好當家”……

  近日,本市對30名青島市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予以通報表揚,其中市北區受表彰數量最多,共有7人,他們分別是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事跡被拍成電影在全國公映的夏玉波,被老百姓稱為“不穿警服的110”的隋金鳳,永遠把居民放在心上的王文娟,社區“主心骨”梁瑛,居民貼心人王秀華,對社區事業滿腔赤誠的欒翠竹,居民眼里的“王管家”王平。

  作為老城區,市北區有著鄰里相熟、守望相助、人氣興旺等天然優勢,而社區黨組織在其中起著“連心橋”“服務站”“穩壓器”等重要作用。

  七尺硬漢成了“王管家”

  王平是市北區寧夏路街道臺湛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今年57歲。在社區當家人這個基層崗位上,男性并不多,王平憑借著熱心和責任,一干就是13年,七尺硬漢成了居民眼里值得信賴的“王管家”。

  10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臺湛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時,并沒有看到王平的身影。原來,社區有一棟居民樓院投訴外賣擾民的情況,王平前往現場處理。臺湛路社區共有4017戶居民,老舊樓院居多,物業小區少,因此存在的問題較多,王平每天要處理解決的事情就很多。作為社區的“王管家”,他在工作中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只有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幫助對方解決實際困難,工作才能順利開展”。

  當天,記者領略到了王平獨特的工作方法。走在路上,一名老太太老遠看見王平就跟他打招呼。王平很熟悉地走過去,問她去干什么。當得知老太太要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王平提醒道:“過馬路的時候慢點,去了超市別老揀著便宜的買,吃點好的……”拉著家常中,老太太打開了話匣子,“王書記,我家里最近……”

  王平說,他平時經常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和掌握居民的情況,“老太太家里有困難的話,我們會定期上門走訪”。

  王平認為,社區書記官雖不大,作用很大;職務不高,水平要高。由于王平時刻把居民冷暖放在心上,居民家里有大事小事都愛找他幫忙。

  社區里有一位70多歲的喪偶老人,前些年找了一個新老伴,沒想到遭到兒子的強烈反對。老兩口無奈,找王平幫忙勸說兒子。王平了解情況后,得知兒子對父親的新老伴存在誤解,于是分別從中華傳統美德、法律知識、對后代的榜樣等多方面曉之以理地對其進行開導。老人的兒子聽后非常慚愧,很快接納了父親的新老伴。

  由于王平的調解工作成效顯著,臺湛路社區還專門成立了“王書記調解工作室”,組織黨員一起為居民調解糾紛。

  發動居民自治老樓院

  “王書記幾乎每家都能叫上名字,有什么特殊情況,他都知道。”社區居民王女士家住在社區服務中心附近,王平有時候上下班路上就會過去走訪一下。有一次看到她家門口有一個大馬蜂窩,王平立即找來專業人員幫其挪走,讓王女士非常感激,“他真的就像我們的大管家”。

  在許多人眼里,社區工作不過是些家長里短、婆媳鄰里、雞毛蒜皮的小事,但王平卻有自己的看法:“社區日益成為各種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各種社會矛盾的‘聚焦點’、各種社會群體的‘聚集點’,因此社區無小事。只有社區和諧了,社會才會和諧。”

  臺湛路社區老舊樓院多,各種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針對老舊樓院整治的問題,王平帶頭發動政治覺悟高、熱心公益事業的群眾,前后多次登門入戶做工作。

  2013年的小年夜下著大雪,當所有人都還在家中準備過小年的時候,王平徒步一戶戶登門慰問,鞋子濕透了,襪子里都結滿了冰渣。但在他的努力下,鎮江路44號自治委員會成立起來了,王平帶頭捐款籌集管理資金,居民被他所打動,紛紛加入到樓院自治的隊伍中,眾籌資金為老舊樓院管理出一份力。

  鎮江路69號原本是一個臟亂差的開放式樓院,王平號召樓院里熱心志愿的居民參與到社區環境建設中。樓院居民感動地說,他們一開始還納悶大院這么干凈是誰干的,后來發現是王書記每早都來掃地。在王平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鄰居加入社區環境建設的志愿隊伍。王平又發起居民進行自治,由居民自籌資金,自治家園,自我管理。去年,該樓院成為市北區民生項目,政府投入資金進行改造,曾經的臟亂差大院,如今成了社區園林式花園。

  ■伊春路社區 解決居民糾紛 咱有“三事制”工作法

  伊春路社區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密集型老城區社區,在狹小的0.617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居住著4800戶15000多居民。如何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伊春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梁瑛帶頭繪制出一幅“社區一家親”的美好畫卷。

  記者多次見到梁瑛,發現她的耳朵上經常掛著一副耳機,耳機另一頭連著她的手機。這是梁瑛工作多年養成的習慣,因為社區事務多,她的手機就是一部移動的熱線電話。經常是居民的電話一個接一個打來,梁瑛戴著耳機接聽,就可以騰出手來將居民反映的事情記在本子上。

  每天事情很多,但梁瑛解決起來得心應手,這緣于梁瑛帶領社區黨委積極探索實行的“群眾議事出題目、黨員定事拿辦法、黨群干事促解決”的“三事制”工作法。

  “只要居民有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就采用這種辦法。先是樓組長召集所有相關居民來開會,他們自己通過討論尋求解決辦法,黨員根據居民的大多數意見來拿出解決辦法。”梁瑛舉例說,遼源路22號樓院原來是一個開放式老樓院,有的居民把車開進樓院內停車,這引起一些居民的強烈反對。雙方僵持不下,矛盾激化。于是,社區啟動“三事制”。

  “樓組長召集了樓上所有居民開會,如果70%的人同意停車,就可以停車;如果70%的人不同意,則不允許停車。”梁瑛說,最后經過全樓表決,70%的人不同意停車。于是在居民的監督下,社區拿出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為該樓院設立了擋車柱,徹底解決了這一糾紛。

  梁瑛介紹,采用這種方法,社區解決了防盜門安裝、困難家庭污水管道維修、房頂漏雨等很多民生問題。

  暢通服務群眾 “最后一公里”

  市北區不少社區都屬于典型的老舊城區,人員密集、社情復雜,一大堆雞毛蒜皮的繁雜事考驗著社區黨委為民解難排憂的能力。

  市北區洛陽路街道海琴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夏玉波在“小巷總理”這個崗位上干了19個年頭,她心系百姓為民解憂的事跡,曾被拍成《天天我都在》在全國公映,201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夏玉波針對社區“居民上班我上班、居民下班我下班”的情況,成立“365黨員工作室”,提出“有話慢慢說,天天我都在”的服務承諾,組織黨員節假日輪流值班為群眾服務,實現了響應群眾訴求零時差。

  登州路街道豐盛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文娟探索創建“黨群議事廳”工作模式,有事黨群共議、有話黨群同說、有難黨群同幫逐漸得到了居民的認同。

  市北區大港街道青海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秀華在社區創立了“黨員跑腿代辦站”,組建起由社區黨委和駐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為骨干的黨員跑腿代辦志愿者隊伍,變“群眾跑路”為“黨員跑腿”。

  浮山新區街道同樂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欒翠竹平時非常注重社情民意的搜集,去年她向市政府提出了為社區60歲以上老年居民購買意外傷害險的合理化建議,并得到采納。

  市北區海倫路街道哈爾濱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隋金鳳更是被居民親切地稱為“不穿警服的110”,因為她堅持群眾有難隨叫隨到。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社區工作歸根結底是要體現在用心為居民排憂解難,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上。

  作為老城區,市北區有著鄰里相熟、守望相助、人氣興旺等天然優勢,而社區黨組織在其中起著“連心橋”“服務站”等重要作用。近年來,市北區委立足老城區、老工業區實際,全面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了社區治理創新發展。

  市北區以居民小區、樓組等為基本單元,以300至500戶規模為標準,把全區劃分為1064個單元網格和124個拓展網格。在網格設立黨支部,在居民樓院設立黨小組,在樓道單元設立黨員中心戶,構建起了“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五級組織架構。建立城市治理網格化平臺,每個網格配置網格警、網格員和治安巡邏隊、黨員服務隊,居民群眾通過微信公眾號、手機APP上報的訴求由平臺統一受理,辦理情況由相應網格負責人進行監督,暢通了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同時,全面推行黨建項目認領模式,深入開展結對共建活動,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分別制定資源清單、需求清單、服務清單,設立民生服務項目,通過引導駐社區單位認領服務項目、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共同參與社會治理、服務居民群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理念在全區蔚然成風。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市北 社區書記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