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發展鄉村旅游一朝興起采摘游 何愁秋果壓枝頭

2017-10-19 06:43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膠州市洋河鎮曲家爐村目前每天都有游客前來采摘旅游。



  

比比看誰摘的果子更大。



  

齊術太的大棗園里,游客們正在采摘大棗。



  

游客們進園采摘,走時都會買走一些水果。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金秋時節,膠州市洋河鎮曲家爐村村民孟兆啟的15畝果園迎來采摘季,山野果園一派豐收景象。以前到了收獲季節,孟兆啟每天都要起早貪黑,摘了蘋果后去十里八鄉趕集賣果,一年也就能賺兩萬元左右。如今,孟兆啟的蘋果再也不愁賣了,因為一進入九月底,四面八方的游客就慕名來到他的果園采摘,孟兆啟不用出園,15畝果園就能給他帶來10萬~15萬元的收入。

  同樣“足不出戶”,靠著吸引游客前去采摘游走上致富路的還有萊西市姜山鎮垛埠社區的齊術太。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他百畝果園里的1800棵棗樹,紅棗飄香、碩果累累,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前來采摘。齊術太僅靠1800棵棗樹,一年純利潤約50萬元。

  半島都市報系列融媒體報道“喜迎十九大·金秋行”記者近日走進膠州、萊西等采摘園進行探訪。政府搭臺,農民唱戲,為了幫助村民致富,當地政府部門均積極發展農業旅游,為村民在家門口開拓致富新渠道,也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光體驗,富了農民,恣了游客。

  每天擁入八方客

  召喚親戚來幫忙


  10月14日恰逢周末,天剛蒙蒙亮,53歲的孟兆啟與妻子就來到果園,把供游客采摘的果籃擺好后,一頭扎進果園,采摘起蘋果、桃子。一個個沉甸甸的蘋果、桃子掛滿枝頭,孟兆啟挑品相好的果子摘下來,放進筐里。現在洋河鎮正在舉辦鄉村慢生活體驗節,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游客來他們村采摘游,孟兆啟的15畝果園一天至少能接待100名游客,一天賣出兩千斤水果不成問題。今年黃金周期間,他的果園一天能賣出四五千斤水果。因為周末人多忙不過來,孟兆啟還叫來侄女一家前來幫忙。

  上午10時,到孟兆啟的果園里來采摘的游客多了起來。此時,曲家爐村通往果園的路上,路兩側已經停了四五十輛車,車牌多為魯B牌照,也有魯V牌照的轎車。王琴和朋友一家開了兩輛車在孟兆啟果園門口停好后,徑直走進果園要采摘蘋果。“從膠州市區開車半個多小時就過來了,這幾年每年都來,熟門熟路了。”王琴說,周末帶著老人孩子來村里觀光采摘,既能放松心情,又能體驗豐收的喜悅。

  “這邊是紅富士、紅香蕉,那邊是青島紅、明月……”孟兆啟將王琴他們引導入園,給每人發一個塑料筐。“蘋果、桃子不比櫻桃、葡萄,摘下來吃一個兩個就飽了,因此游客多數都是摘下來帶走。”孟兆啟說,他們村里統一定價,蘋果3元一斤,平均每批游客都能買走一二百元的水果。

  由于孟兆啟果園里的水果種類多、口感好,深受游客歡迎,光靠采摘,一畝地能收入近萬元。如今,僅靠采摘游,孟兆啟的15畝果園一年能收入10萬~15萬元。

  不再趕集賣水果

  腰包照樣鼓起來


  孟兆啟承包這處果園已經30多個年頭,如果不是采摘游,一到收獲的季節,孟兆啟還要起早貪黑地去十里八鄉去趕集賣果子。孟兆啟記得最開始那些年,由于不懂技術,他種的蘋果、桃子、梨等水果品相一般,光靠趕集賣也賣不動,只能以很低的價格賣給水果販子。到最后一算,不僅沒賺到錢,反而都賠了。當時其他果園也都遇到這種情況,果農們都灰了心,陸續都把果樹砍了改種其他的農作物。“當時我們村的書記不舍得砍,一個勁兒地給大家做工作,最后村里大多數果園都維持下來。”孟兆啟說,由于果樹少了,水果雖然相對好賣了一些,但是一年拼死拼活,也就能收入兩萬元左右。

  轉機出現了。孟兆啟清楚地記得,10年前,膠州市洋河鎮政府提出舉辦采摘節的時候,他和很多果農的第一反應是“不靠譜”,“讓城里人隨便進果園里采摘,不光吃不了多少,糟蹋浪費了咋辦?”但是,隨著第一屆洋河采摘節的舉辦,孟兆啟逐漸嘗到了甜頭。“政府出錢給我們宣傳包裝,招攬來游客來我們果園里采摘,就等于把一批批顧客帶到了我們家門口,每位游客臨走時都不會空手而歸。”到了2008年第二屆采摘節的時候,光靠孟兆啟和老伴兩個人,他家的果園遇到節假日就照顧不過來了,必須要雇親戚幫忙。從第三屆采摘節開始,村里一半的果農都不用趕集賣水果了。從運出去賣,到家門口銷售,農民們的腰包就鼓了起來。

  去年,洋河鎮將原來單純的秋果采摘節升級為青島(洋河)鄉村慢生活體驗節,為期一個半月的體驗節吸引了游客10萬人次,帶動當地農民增收1200余萬元。受益于這個節日,預計洋河鎮今年全年可接待游客30萬人次,帶動村民增收近4000萬元。

  果樹更新又換代

  農民上網學技術


  孟兆啟的眼界也跟著打開了。隨著采摘游客流量的增大,當地政府開始積極組織當地果農培訓學習,也派技術人員入園進行指導,對果樹品種進行更新換代。14日當天,記者看到孟兆啟頭上戴著的帽子上寫著“新型職業農民”幾個紅字。孟兆啟笑笑說,這是前幾天他出去學習培訓時發的,如今他每年要出去學習四五次,凡是政府組織的培訓,果農們都爭前恐后報名。

  新型職業農民的“帽子”也不是隨意戴的。在果園里加裝滴灌帶實施水肥一體化、改良樹形讓果實透風透光、引進套袋機節省人工成本等等很多先進的技術和經驗,都是孟兆啟在一次次的技術指導和培訓中學到的。同時,孟兆啟學習新技術的欲望更加強烈,他跟著兒子學習上網,忙完了一天的農活后,晚上就會上網搜索研究外地的果園種植先進技術。“以前總是問地要產量,現在才知道這是錯的,水果品質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品質高,一樣多賣錢。”為了提升水果品質,孟兆啟今年注冊了一個富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村里近20戶村民加入其中。“現在城里人都喜歡健康綠色有機果蔬,我們計劃提高果蔬的硒含量,以后打算讓果兒論個兒賣。”這個跟黃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農民,也有了自己的“小目標”。

  采摘配上農家樂

  一年收入三十萬


  在曲家爐村,像孟兆啟一樣經營果園的有40多戶,果園面積1000多畝。到了采摘節期間,整個村子家家戶戶門口掛起一串串玉米,統一包裝,統一布置,迎接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到來。除了靠果園采摘賺得缽滿盆滿,農家樂也是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在距離采摘園不遠處,就是村民們經營的一家家農家樂。到了中午時分,農家樂院前都停滿了車。11時許,在一家名為洋河味道的農家樂大院里,一會兒工夫就開進來五輛車。41歲的村民冷志田放下手中正要裝箱的葡萄,趕緊招呼前來用餐的游客。“咱們這里都是農家菜,除了鯉魚是我出去買的之外,其他所有菜都是咱們自己種的。”順著冷志田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在院子前面,就有一片菜地,種植著蘿卜、黃瓜、豆角、大白菜等時令蔬菜。“有的城里游客來了還喜歡帶孩子到田間勞作,我現在也接待這類游客。”冷志田說,就在前一天,他剛剛接待了來自青島一所幼兒園的兩個班,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到田間地頭收菜。

  2014年,冷志田看到政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村里的采摘游生意越來越紅火,于是他承包了20畝地,建了葡萄采摘園,還建了3層小樓,開設了農家樂,供游客吃飯住宿。不出所料,他的農家樂生意非常紅火。就在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冷志田農家樂的七間客房天天爆滿,中午來就餐的游客每天都達30多桌。一年僅靠葡萄采摘和農家宴,冷志國就能收入二三十萬元。

  大棗甘甜聲名遠播

  外地游客加入采摘隊伍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萊西市姜山鎮垛埠社區的齊術太也是忙得“吃了上頓顧不上下頓”,他百畝果園里的1800棵棗樹,每天都迎來大量游客采摘。近日,在垛埠嶺大棗合作社的果園,一棵棵棗樹上掛滿紅棗。這些棗個頭都比較大,摘下一顆咬一口,清脆多汁,甘甜爽口。此時,幾撥游客正在碩果累累的棗樹下采摘大棗。來自萊西市區的張美和張杰華手提著塑料籃子,邊摘邊吃。“這里的梨棗太好吃了,我連著來了三四年了。”張美告訴記者,當天她和朋友一家特意避開國慶假期的高峰期,從萊西市區自駕前來采摘,“我們都吃出經驗來了,梨棗一般十月份成熟,過了國慶假期來一點也不晚,還更甘甜呢。”

  47歲的齊術太是垛埠嶺大棗合作社的負責人,也就是這片果園的主人。成天待在果園里,他的臉曬得黝黑。當天,果園里來的游客里有幾位是齊術太認識的回頭客,他在院子里沏上茶,忙著招呼著大家。相比于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齊術太當天算比較清閑的,“假期那幾天簡直忙暈了,睜開眼就在果園里忙活,天天是吃了上頓飯,顧不上下頓,每天接待一撥又一撥的游客。”齊術太笑著說,保守估計,今年國慶8天假期,果園里來了四五千名游客來采摘大棗。

  齊術太介紹,凡是前來采摘的游客,入園一律30元/人,“能吃多少吃多少,不限量”,帶走的話按照15元/斤的價格銷售。由于齊術太果園里的大棗口味甘甜,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萊西市里的、即墨的、青島市區的,還有北京上海等外地的呢。”齊術太說,采摘的游客以本地的為主,外地游客能占一成。

  30畝1800棵棗樹

  一年純利潤50萬元


  齊術太的果園占地100畝,但僅30畝棗樹一年就能為齊術太帶來純利潤大約50萬元。這1800棵棗樹,平均年產量在4萬斤左右,由于口感好,深受游客歡迎,齊術太僅靠采摘就能將大棗銷售一空。這樣好的生意,擱在前幾年齊術太做夢也想不到。

  齊術太是垛埠社區的村民,2002年,他當時還在當地一家企業上班,每月工資2000元左右。聽朋友說起鄉村采摘旅游的火爆,齊術太動了心。通過多種方式,他承包了村里的100畝地。當年,他去陜西時發現當地的特產梨棗口感非常好,就果斷購進陜西梨棗棗苗,帶回果園栽種。但一開始的那幾年,棗子個頭小產量低,最主要的是口味一般,不受歡迎,棗子賣不出去,果園年年虧損三五萬元。在當地,當時還有一家棗園,棗子口感不錯,齊術太就前去拜師學藝,還特地去梨棗的原產地陜西學習棗樹管理技術。慢慢地,齊術太的棗樹產量逐年提高,棗子的品質也大幅提升。從2014年起,果園扭虧為盈。如今,為了打造精品有機大棗,齊術太給棗樹施生物菌肥,同時補充鐵、硒、鈣、鎂、磷等,使得如今的棗樹產量增加了60%,而且個頭大,最大的梨棗一個能有250克到300克。

  每年棗子成熟的季節,齊術太都會舉辦采摘節,以此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今年已經是第十屆采摘節。現在果園里的棗樹已經增加到了三個品種,除了梨棗之外,還有水晶和芒果棗。這三個品種的成熟期不同,水晶成熟期在9月15日左右,水晶下市后,梨棗的成熟期在10月1日到10月20日左右,而芒果棗的成熟期則在10月20日到11月初,三個品種的棗子正好將果園的采摘節維持1個半月的時間。

  齊術太的果園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萊西旅游局、姜山鎮政府等都對我們進行過資金扶持和推介。”如今,齊術太對果園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今年8月份的那場臺風,吹落了不少大棗,讓齊術太果園里的大棗減產一半,但讓齊術太欣慰的是,今年來果園里的游客更多了,到目前為止已達到1萬多人。

  今年,齊術太又有了新的打算,除了種植棗樹,他又在果園里種上了大櫻桃和秋桃樹,“要做就要做高品質的產品,走高端路線。”這是齊術太的生意經,他還計劃在果園里開農家宴,為游客們提供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

  果園大棗脆且甜

  外地游客來嘗鮮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萊西市姜山鎮垛埠社區的齊術太也是忙得“吃了上頓顧不上下頓”,他百畝果園里的1800棵棗樹,每天都迎來大量游客采摘。近日,在垛埠嶺大棗合作社的果園,一棵棵棗樹上掛滿紅棗。這些棗個頭都比較大,摘下一顆咬一口,清脆多汁,甘甜爽口。此時,幾撥游客正在碩果累累的棗樹下采摘大棗。來自萊西市區的張美和張杰華手提著塑料籃子,邊摘邊吃。“這里的梨棗太好吃了,我連著來了三四年了。”張美告訴記者,當天她和朋友一家特意避開國慶假期的高峰期,從萊西市區自駕前來采摘,“我們都吃出經驗來了,梨棗一般十月份成熟,過了國慶假期來一點也不晚,還更甘甜呢。”

  47歲的齊術太是垛埠嶺大棗合作社的負責人,也就是這片果園的主人。成天待在果園里,他的臉曬得黝黑。當天,果園里來的游客里有幾位是齊術太認識的回頭客,他在院子里沏上茶,忙著招呼著大家。相比于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齊術太當天算比較清閑的,“假期那幾天簡直忙暈了,睜開眼就在果園里忙活,天天是吃了上頓飯,顧不上下頓,每天接待一撥又一撥的游客。”齊術太笑著說,保守估計,今年國慶8天假期,果園里來了四五千名游客來采摘大棗。

  齊術太介紹,凡是前來采摘的游客,入園一律30元/人,“能吃多少吃多少,不限量”,帶走的話按照15元/斤的價格銷售。由于大棗口味甘甜,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萊西市區的、即墨的、青島市區的,還有北京上海等外地的呢。”齊術太說,采摘的游客以本地的為主,外地游客能占一成。

  引進外地好品種

  舉辦采摘有保證


  齊術太的果園占地100畝,但僅30畝棗樹一年就能為齊術太帶來純利潤大約50萬元。這1800棵棗樹,平均年產量在4萬斤左右,由于口感好,深受游客歡迎,齊術太僅靠采摘就能將大棗銷售一空。這樣好的生意,擱在前幾年齊術太做夢也想不到。

  2002年,齊術太當時還在當地一家企業上班,每月工資2000元左右。聽朋友說起鄉村采摘旅游的火爆,齊術太動了心。通過多種方式,他承包了村里的100畝地。當年,他去陜西時發現當地的特產梨棗口感非常好,就果斷購進陜西梨棗棗苗,帶回果園栽種。但一開始的那幾年,棗子個頭小產量低,最主要的是口味一般,不受歡迎,棗子賣不出去,果園年年虧損三五萬元。在當地,當時還有一家棗園,棗子口感不錯,齊術太就前去拜師學藝,還特地去梨棗的原產地陜西學習棗樹管理技術。慢慢的,齊術太的棗樹產量逐年提高,棗子的品質也大幅提升。從2014年起,果園扭虧為盈。如今,為了打造精品有機大棗,齊術太給棗樹施生物菌肥,同時補充鐵、硒、鈣、鎂、磷等,使得如今的棗樹產量增加了60%,而且個頭大,最大的梨棗一個能有250克到300克。

  每年棗子成熟的季節,齊術太都會舉辦采摘節,以此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今年已經是第十屆采摘節。現在果園里的棗樹已經增加到了三個品種,除了梨棗之外,還有水晶和芒果棗。這三個品種的成熟期不同,水晶成熟期在9月15日左右,水晶下市后,梨棗的成熟期在10月1日到10月20日左右,而芒果棗的成熟期則在10月20日到11月初,三個品種的棗子正好將果園的采摘節維持1個半月的時間。

  齊術太的果園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萊西市旅游局、姜山鎮政府等都對我們進行過資金扶持和推介。”如今,齊術太對果園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今年8月份的那場臺風,吹落了不少大棗,讓齊術太果園里的大棗減產一半,但讓齊術太欣慰的是,今年來果園里的游客更多了,到目前為止已達到1萬多人。

  今年,齊術太又有了新的打算,除了種植棗樹,他又在果園里種上了大櫻桃和秋桃樹,“要做就要做高品質的產品,走高端路線。”這是齊術太的生意經,他還計劃在果園里開農家宴,為游客們提供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

  ■記者手記 家門口吃上生態旅游飯

  果實結在樹上是風景,采在籃子里成商品,加上農村的田園風光,農民就能吃上生態旅游飯。各類采摘活動,不僅擴大了當地采摘品種的知名度,而且帶動了銷售,讓原先的運出去銷售方式,變成了“家門口”銷售方式,而且帶動了農家樂等,促進了農民增收和旅游市場的活躍。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瞄準了采摘節會經濟,爭相搭上這趟快車。

  鄉村采摘紅火的背后,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搭臺,農民唱戲,青島各級部門通過農業補貼、完善基礎設施、入戶培訓等方式大力發展生態采摘游。近幾年,洋河鎮立足“青島生態樂游小鎮”的定位,深度耕耘旅游產業發展基礎,挖掘山、水、林、園等生態資源優勢,打造了10多個像曲家爐一樣的鄉村旅游特色村,建設起了配套的餐飲、兒童娛樂、住宿、停車場等項目,讓游客玩得盡興。到2020年,洋河鎮計劃投入22億元,培育起集合農旅觀光、親子游樂、養生養老、鄉村慢生活于一體的旅游業態,讓更多的農民實現在家門口致富。

  據了解,萊西市2014年~2017年累計安排年度旅游發展資金1265萬元,專項鼓勵和扶持鄉村旅游發展。萊西主打“田園休閑”牌,共打造省級精品采摘園27處,新建改造鄉村旅游點84個,“休閑田園游”示范點40處。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鄉村旅游成為各地消費的新亮點。國家旅游局公布的信息顯示,十一加中秋超級黃金周,親子游、民俗游帶動特色小鎮、新型農村等成為消費熱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及,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

  青島的田園綜合體,利用“農業+園區”的模式將農業鏈條做深、做透,形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石、農產品精深加工為延伸、休閑旅游為主打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通過田園綜合體輻射帶動方圓5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鎮核心區發展,從而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農家樂、采摘大棚,到區景一體、產業一體的特色小鎮,青島正在探索推動實現鄉村旅游規模由小到大、布局由分散到聚集,業態由單一到豐富、思路由傳統到創新的轉型發展。下一步,青島將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條,挖掘文化內涵,打造精品項目,持續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和綜合價值,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精準扶貧。到2018年,全市培育形成42個旅游強鎮、85個旅游特色村,打造一批在國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影響力的鄉村旅游品牌。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鄉村旅游 采摘游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