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中國成就,世界矚目——來自基層蹲點現場的報道
新華社記者
5年前,一個英國人不遠萬里來到武漢,在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光谷注冊成立了生物科技公司,在帶來英國生物醫藥技術并實現商業化的同時,更見證了這個東方國度的發展奇跡。
“我與中國親密接觸的5年,正是這個國家取得顯著進步的時期。”西蒙·霍沃思說,在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中國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我有強烈的預感,現在輪到中國走上世界舞臺中央并承擔更多的責任。”
中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官方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來中國大陸工作的外國人員達90余萬人次。
發展令人驚嘆 機遇全球共享
“現在的中國發展太快了,在中東,5年只夠修一條路,而在這里可以建起一座城。”在福建石獅經商14年的也門人馬萬贊嘆。
走進馬萬的貿易公司,遠遠便聽到一陣急促的阿拉伯語對話,那是他正在用微信視頻向中東客戶介紹公司產品信息。
敞亮的展示廳內,服裝、玩具和箱包琳瑯滿目,這些由福建等地廠商生產的商品經馬萬公司中轉,將銷往中東各國。
馬萬說,福建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上就有很多阿拉伯人來這貿易,如今許多中國企業又從這里走向世界。下一步,他將借“一帶一路”東風開拓非洲市場。
在烏魯木齊新疆邊疆賓館市場,操著一口流利漢語的俄羅斯商人娜佳正在電話里給廠商交代中亞客戶的需求。她在此經營服裝生意已快兩年。
娜佳說,隨著國際物流業的發展以及新疆與周邊國家直飛航班的增加,外國人來新疆采購商品更加便利,“一帶一路”倡議更為歐亞共同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這里發展太快了,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著我,希望未來繼續留在中國淘金。”她說。
扶貧力度空前 變化翻天覆地
位于黃土高原干旱地區的寧夏西海固。71歲的新西蘭畜牧專家蒂姆·哈維做完心臟搭橋手術不足一年,爬坡越嶺,走村入戶,為農民解答養殖問題。
哈維已在中國工作30余年,足跡遍及中國多個貧困地區。他表示,中國在扶貧領域的力度及成就令人欽佩。
“我十分贊賞中國政府過去幾年為加快農村發展所作的努力。相較于城市發展,幫助農民脫貧、讓農村地區享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紅利,是件極具挑戰的事。”
哈維說,這些年,中國政府加大了對道路、鄉村建設等基礎設施的投入,西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期待未來五年能有更多的資金流入農村地區,幫助他們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云南的邊遠貧困地區,德國專家夏愛克義務行醫扶貧15年。
得知中國政府計劃在2020年前使中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夏愛克表示“十分振奮”。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要解決貧困問題絕非易事。我非常欽佩中國政府能夠在醫療健康領域投入如此之多。”夏愛克說。
點贊“中國發明” 欣見“中國制造”
2012年,從事微納操作機器人和仿生機器人研究的國際知名科學家福田敏男來到北京理工大學全職工作。5年來,已指導數十名中國學生攻讀博士學位。
這位日籍專家認為,中國現在越來越重視科技發展,是一件好事。
“中國的機器人市場充滿機遇和潛力。中國以2025年為目標,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實現制造業現代化,微納機器人將得到更廣泛的重視和應用。性能更好、效率更高、花費更少——這是中國制造優越性的體現,這也是微納機器人的研究方向。”
10月的深圳,暑熱漸消。剛及而立之年、在這座中國“創新之都”打拼多年的以色列小伙藍龍回望過去5年,覺得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創業熱潮。
“5年前中國還沒有現在這樣的創業氛圍,大學畢業生都希望找一份穩定工作,而現在更多年輕人選擇創業,更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
高鐵、網購、移動支付和共享單車被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彰顯出中國式創新的強勁活力。藍龍對此感同身受。
“中國的創新思維讓人大開眼界。如果中國教育能將創新意識傳遞到每一個年輕人的心中,未來的中國一定會變得更加強大。”藍龍說。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