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衣食住行一"鍵"牽 小手機見證國人全新生活形態

2017-10-14 09:28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手機購物使用率從9.7%到66.4%;每100個手機用戶中,29人使用網約車;每10個手機用戶中,近4人使用網絡外賣;每3個手機用戶中,有2個人在使用移動支付。”這五年,圍繞一臺臺小手機,移動互聯網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手機網購各種商品和服務的便捷和豐富程度讓世界吃驚。

  

這五年,網絡外賣催生了外賣送貨員這一職業,大量騎著電動車穿梭在街頭巷尾的外賣送貨員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圖為北京一位女送貨員在送餐。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這五年,衣、食、住、行、辦公開始依賴它

  你還記得五年前你用手機主要干啥么?有統計顯示,五年前,人們在手機上主要是瀏覽新聞,收發微博、微信,圖文是主要表現形式。當時大家網購更多是通過電腦而不是用手機。現在智能手機不再是單向的信息載體,成為了“個人信息終端”乃至“身體的延伸”。

  “現在一些基本需求,涉及衣食住行的都是靠手機完成。比如網購東西、網聊、刷微博、打車、點外賣、騎摩拜、外出地圖導航等,當然,用得最多的還是微信。”還在北京讀碩士研究生的符瑤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

  符瑤說,“五年前,我用的還是三星S5230(功能手機),當時感覺能用好多年,但這幾年隨著手機應用功能升級換代越來越快越多,小米、魅族等手機我都買過了,仿佛是一夜間,大家都在頻繁地更換手機。”

  確實,這五年移動互動網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全球手機產業的格局。五年前諾基亞、三星和蘋果手機占據中國市場前三。而現在國產手機品牌已經崛起,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2017年2季度,華為、OPPO和小米繼續占據著全球手機出貨量前五中的三個位置。

  “手機還幫我化解過尷尬。”經商的沈陽女孩劉彤(化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有一次她去超市,買了一堆東西,結賬時才發現沒帶錢,后面還排著很長的隊伍,都在“看猴似的”瞅她滿身找錢包,幸虧發現支付寶里還有錢,趕緊支付了。

  1992年生、已經步入職場的白靜(化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原來感覺還沒這么強烈,但現在真的是什么事都是靠手機解決,包括工作上領導布置任務也是在微信上。“手機只要不在我身邊,我就感覺少了點什么,時間也過得特別慢。”白靜說。

  同樣,移動互聯網已深度介入公共服務,辦理個稅、查詢公積金、認證養老金領取資格、交通違章繳罰款等,過去許多需要“面對面”辦理的事項,現在只需拿起手機輕觸屏幕,就能快速解決。例如,截至今年8月,40個城市開通了“刷臉政務”,真正做到“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今年3月,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的一則報道這樣描述上海地鐵里的場景:幾乎每位乘客,都在看著智能手機的屏幕,他們在地鐵奔馳的同時,正通過手機應用進行通信、網購、轉賬、預訂出行等。這顯示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之快,經濟規模之大,令人震驚。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強大活力從用戶流量使用情況上就可見一斑。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8月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人均達到1835M。要知道,2013年春節期間,人均接入流量才為26.4M,這還是比當時平日流量高33.6%的情況下。

  “2012年我每月才用30M流量,有時都用不完。”不止一位用戶向中新網這樣表示,“現在什么都離不開手機,每月2GB的流量都不夠用。”

  

2016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某展臺上,工作人員用智能血糖儀為觀眾現場“扎針”測量,數據實時顯示在手機上。中新社記者 張浩 攝



  中國移動網絡經濟營收規模將破萬億

  在全球視野來看,當前,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在中國,圍繞移動互聯網的新的消費需求被激發,新的消費業態不斷出現,為經濟發展增添了新亮色。

  手機市場的變化及手機應用的豐富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真實反映。據統計,我國移動應用程序總量已超過1000萬款。信息服務、消費娛樂、交通出行、教育醫療、金融商務、民生保障等各領域移動應用快速普及、交叉融合、相互促進,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

  記者注意到,國內很多移動應用都是這五年內發生或急速爆發成為民眾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例如,五年前,網民不知網絡外賣為何物,而截至2017年6月底,網絡外賣用戶規模已達到2.74億;其他諸如網約車、移動直播等應用,五年前用戶幾乎為零,現在幾億的用戶規模成為常態;五年前的2012年6月底,手機旅行預定當時使用率為4.8%,現在(截止2017年6月底)為27.7%;手機購物當時使用率為9.7%,現在是66.4%。

  “截至2017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而2012年6月底,這個數字是3.88億,五年間差不多翻了一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手機網民在整體網民中占比也達到96.3%;2012年,這個數字是72.2%。

  這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主導地位正日益強化,移動互聯網正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之一。艾瑞咨詢6月份發布報告稱,2016年移動互聯網產生的營收已全面超過PC端達7907.4億元,預計2017年中國移動網絡經濟營收規模或將超1萬億元,隨著流量向移動端的轉移,移動網絡經濟將引領網絡經濟的整體發展。

  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的中國雄心

  從1994年中國首次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算起,中國互聯網事業起步相比發達國家較晚,但中國移動互聯的“彎道超車”折射了中國加快建設網絡強國的雄心。

  2014年2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強調,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站在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建議“十三五”規劃,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在多數研究人士看來,中國高速光纖的鋪設、智能手機的普及、領先的4G技術應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崛起等是中國移動互聯網這幾年快速發展的殷實基礎。

  這五年,國內固定寬帶平均接入速率從不足5M提升到超過50M,下載速率提高到14.11Mbps,是2013年初的4.8倍,即下載一部2G大小的電影只需145秒,不到兩分半。同時,中國4G網絡發展突飛猛進。2013年中國4G牌照正式下發,截至2017年8月底,中國4G用戶總數已達到9.3億戶,占中國移動電話用戶的67.2%,全球第一。

  白靜回憶,“差不多五年前吧,那時我還在上大學,沒有4G,晚上宿舍室友都躺在被窩拿手機刷網頁,集中上網時網絡特別卡,網頁刷半天都沒動靜,互相‘指責’‘你是不是在下載圖片?’”

  “那時大家手機上網最愛的一個功能是‘不加載圖片’,這樣網頁刷的還能稍微快點。現在完全沒這個擔憂了,別說下載圖片,就是在線看視頻、打視頻電話也不是問題。”白靜說。

  明顯,視頻類應用成為3G到4G的分水嶺。2017年二季度中國4G網絡訪問互聯網時的平均下載速率達到13.46Mbps,相比3G時的幾十K到幾百K的實際網速,下載一首高品質的歌曲只需1秒,下載一部藍光電影也就3-4分鐘。

  在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比拼中,中國也積極布局。2016年,中國啟動了5G技術試驗。目前,已經順利完成5G技術試驗第二階段測試工作。其中華為、中興、大唐、中國移動等眾多國內企業都在積極參與。今年年底前,三大運營商還會完成部分5G場外測試的工作。

  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

  如上所述,在豐富多彩的移動互聯網世界中,移動支付、網約車、網絡外賣、共享單車等商品和服務單獨在中國發展很快,這是為什么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接受中新網采訪時分析,這和中國互聯網企業勤于創新有關;另外也離不開中國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

  2015年12月16日,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指出:“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接受中新網采訪時分析,以中國移動支付為例,發展這么快,主要是中國用互聯網的方式對傳統金融進行了改造,使其達到了“彎道超車”的效果。

  譬如網約車——2012年,滴滴、快的等網約車企業出現,到2016年11月份,《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這期間,既給了這些新型互聯網企業發展創新的空間,又給后面管理政策的擬定出臺提供了充分的準備。

  記者梳理發現,“鼓勵各類主體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打造發展新引擎”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已經寫入。李易表示,“無論是網約車,還是共享單車,新興的經濟模式幾乎都得到了政策支持。”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在新動能快速成長壯大的同時,傳統產業改造步伐加快。平臺經濟、分享經濟、協同經濟等新模式廣泛滲透,線上線下融合、跨境電商、智慧家庭、智能交流等新業態方興未艾。”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0月10日在介紹十八大以來經濟領域進展成就的發布會上表示。

  根據官方安排,“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著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記者 吳濤 程春雨)

   [編輯: 李敏娜]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衣食住行 手機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