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濟南泉城路街道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 “胡同管家”全方位管理老城區
“胡同管家” 在走訪了解居民需求。
文/片齊魯晚報記者劉飛躍
老城區迎來新“管家” 乍一聽,“胡同管家”似乎并無特別之處,不外乎購買服務進行物業管理。但如果放到泉城路街道轄區內,這一舉措就有了不同尋常的創新意義———泉子多,居民泉眼邊洗衣不文明;胡同窄,路邊停車太擁堵;平房多,線路老化不安全;老人多,生命通道被堵隱患大;地勢低,汛期內澇是常態……為了讓老城區的社區治理能有質的提升,泉城路街道經過兩個多月的考察,全面引入三家專業的物業公司。“看中的就是他們在停車管理、開放式小區管理及安保服務方面的特長和優勢。”街道辦事處主任路文告訴記者,初步探索出“物業精細化管理、城管全天候巡查、社區保姆式服務、政府規范化監管”的服務管理模式,在加快破解老城區管理難題上闖出一條新路。
就服務種類而言,“胡同管家”主要圍繞環衛保潔、綠化養護、交通疏導、秩序維護、安全防范、設施巡查六大內容推進綜合服務。每條胡同都有專職保安和物業管理人員,設置值守崗、巡查崗,負責老城胡同的全方位日常管理工作。目前,胡同管家共有119人,24小時不間斷服務,做到各種問題早發現、早制止、早上報、早解決,全面提升胡同居民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從試運營以來,41條背街小巷全面實現機動車零違停。
泉城路街道還協調了三聯、紅尚坊、開元廣場等單位、商場,拿出部分車位滿足轄區居民停車需求,并實行優惠,居民只需每月繳納100元—300元不等的費用即可。另一方面,如果居民有臨時進入禁停路段的需求時,也可短暫停放。
大治理依靠小網格值得一提的是,為實現精細化管理,泉城路街道把“胡同管家”融進了社區“網格”。泉城路街道把轄區劃分成43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兩名機關工作人員和一名民警,負責所管網格內所有的經濟社會、民生、環保、城管等諸多事項。每名網格員都是一名“全科社工”,能解決的問題現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上報,按照相關指令處理。
網格員巡查時會根據街道自主研發的“智慧泉城”平臺每天發布的巡查指令進行巡查,采取定人、定崗、定標、定責的“一包四定”模式,與“胡同管家”相互配合,發動更多的社區樓院長和志愿者、黨員參與社區治理中來,從而形成“全街道一盤棋”的聯動機制。在拆違拆臨工作中,泉城路街道依托“智慧泉城”平臺,開發了“拆違通”手機APP,99名拆違“啄木鳥”從拿起手機隨手拍下違建,到信息平臺接收,再由后臺匯總分析,通報相關社區到現場調查取證,最后到依法拆除,實現了摸底調查“秒回復”,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新探索需要細考核 泉城路街道在探索“胡同管家”這一新經驗和新做法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審慎的態度。“四個社區聘請了三家物業公司,就是在探索階段確立了競爭性。”路文說。而在考核機制上,該街道采取的全時段考評、全區域考評、當場檢查、現場扣分的辦法可稱“嚴厲”,對管理服務績效實行重獎重罰,一周一總結,一月一清算,當月兌現考核結果。同時逐步引入居民意見作為考核標準之一,通過給物業服務打分,讓居民掌握服務效果評價的主動權。
下一步,泉城路街道將適時推出“私人定制”服務———面向高齡老人、失獨老人提供各類免費便民服務;針對芙蓉街、西更道街等旅游景點,提升物業服務人員的老城文化知識素養,確保能夠勝任老城導游……
在泉城路街道,一場有關老城社區治理的創新實踐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