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9月22日訊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山東擔負著重要責任和特殊使命。我省明確了“項目化”思路,集中力量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以重點項目帶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整體推進。
105個項目齊頭并進,成為我省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實施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工程,2015年,從設施建設、研究闡發、普及教育、保護傳承、傳播交流等方面,在全省評出22個重點項目,省財政撥付1億資金進行專項扶持。2016年,又在全省范圍征集評選出83個重點項目,省財政給予了8100萬的專項資金扶持。
特別是“鄉村記憶”工程是山東率先在全國提出并實施的一項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工程,也是“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的載體工程。
今年經過申報推薦、初步篩選和專家評審,共評出2017年度重點項目43個,將于近期發布。
傳統文化如何落地?除了國學課堂,山東還在這樣做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山東以總書記講話精神為指導,傳承創新齊魯優秀傳統文化,以德化人,用文化之光照亮心靈。
這幾天,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編寫的國學教材剛剛印出樣書。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山東將在全省中小學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編了這些教材,就是為了讓學生系統地去學,當然小學初中高中,不太一樣,如何去教,我覺得你剛才說的系統地學,這個非常重要。”楊朝明說。
楊朝明至今記憶猶新,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孔子研究院,向大家明確表明,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總書記談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表達一個明確的態度,就是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對于我們來說,既要登峰又要落地,登峰就是把我們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所謂落地,就是把傳統文化怎么推廣到民間,推廣到大眾,走進我們國民的心里。”
傳統文化落地,學校是主場。此前,楊朝明編纂的國學教材已在很多國學課堂試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曲阜國學院,暑期1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正在學習傳統國學,餐前誦讀感恩詞,餐后餐盤干干凈凈。深圳學生黃首龍說:“以前就是偷偷倒掉,現在學習了感恩詞,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就告訴我們吃飯應該節約,不能浪費。”
學生家長潘志霞說:“他從小懂得感恩之心,他長大了之后他就知道做事有分寸的,會尊重他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結合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傳播,以文化自知推動文化自信。
孔子研究院儒學會館館長李文文說:“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如果問你,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什么?我們在很多場合做過調研,非常遺憾,大家都給問愣了,所以我們覺得在做具體落地的事情太有意義了。”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干部是主導。為此,山東在濟寧建設干部政德教育學院,并創新形成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禮樂教學“四位一體”的教學體系。楊朝明和出版社合作的《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系統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種最核心的傳統美德,成為政德教育的好教材。
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副院長李敬學說:“當前我們的干部隊伍,問題主要出在德性,出在黨性修養的缺失上,這個反映在生活當中,那就是理想信念的缺失,這跟幾十年來,我們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不夠,是有關系的。”
如今,每年都有2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在此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汲取為政之德。鄒城市唐村鎮黨委書記高勝,在參加完政德教育后,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用活傳統文化,破解社會治理難題。如今在唐村鎮,每村都推選老黨員、退休教師等德高望重的老人作為新鄉賢,每家每戶都總結懸掛家風家訓,鄉賢文化、家風文化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
山東省鄒城市唐村鎮黨委書記高勝說:“鄉賢文化如何進村入戶,在引導群眾傳承家風家訓的過程當中,干部和群眾就找到了溝通的切入口,解決了話說到一起,心貼到一塊的問題。”
這幾年,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累計培訓700多期,培訓學員4萬多人;這幾年,山東精心打造世界儒學大會、尼山論壇、尼山書院、鄉村儒學、鄉村記憶工程等文化品牌,全省公共圖書館全部建成尼山書院,建成城鄉儒學講堂1萬多個;這幾年,山東在全省城鄉建成“善行義舉四德榜”9.5萬余個、記錄下3000多萬件次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
(據新銳大眾、山東廣播電視臺綜合報道)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