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記
9月10日上午,連續兩年參加高考的河南商丘10歲女孩張易文在家人的陪護下,來到商丘工學院新生報到處辦理入學手續。張易文參加了單招考試,考試分數為352分,被該校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錄取,為大學專科三年制。(9月11日中國青年網) 從報道中可知,2016年張易文首次參加高考,總分考了172分。由于張易文從未參加過義務教育,而是在父親開設的私塾讀書,事情引發網友熱議。坦白說,很難說在以后的日子里,張易文沒有被“埋沒”的可能。而且,張易文的父母似乎總難洗脫拿自己的女兒當“小白鼠”,炒作自己私塾的嫌疑。
作為對比,今年12歲,以總分620分被浙江大學醫學試驗班(5+3)錄取的陳舒音,其經歷更容易讓人接受。陳舒音一直在學校就讀,有著完整的求學經歷。而作為“過來人”,我們都會明白,大學起點的差距,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意味著什么。
從張易文到陳舒音,其實是兩面不同的鏡子,都能照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復雜心態。一方面,我們自然期望兩位小姑娘在人生長跑中能一直領跑,而不是成為新時代的“方仲永”。另一方面,對千千萬萬的家長而言,更要明白順應規律,讓孩子茁壯成長。是天才固然是好事,即便不是天才,成為一個人生根基牢固的人才也很好。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