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8月31日消息 “當里個當,當里個當,煎餅大蔥是特色,槐花包子請品嘗……”一段山東快書的說唱,引來觀眾會心一笑。昨晚,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演出的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在青島大劇院歌劇廳首演。兩個多小時,120多名演員,用一臺大戲,講述了“第一書記”馬向陽具有戲劇性的扶貧經歷。千余觀眾現場感受了這臺歌劇的山東味、幽默感。更有百余名青島的“第一書記”應邀觀看該劇,他們紛紛表示該劇“很真實”“演到我心里了。”
馬向陽下鄉記
馬向陽守護“大槐樹”
馬向陽扶貧,歡樂又溫暖 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是根據同名熱播的電視劇改編的。該劇塑造了一位農科院的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當第一書記扶貧濟困的感人故事。馬向陽是大槐樹村長大的孩子,對故鄉充滿感情,一腔熱血來到家鄉,一心要讓大槐樹下“長出金子”,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然而,沒想到困難重重,弄的他一度想打退堂鼓,落后的小農意識,封建的宗族勢力,村干部工作失誤,欠下村民的債務引起的風波……馬向陽在老祖奶的啟發下,用一顆赤誠的心巧妙的化解了重重矛盾,帶著大槐樹村的鄉親們走上了致富路。
六場戲,四十多個唱段,其中又有山東呂劇風格的唱段、山東快書的植入以及膠東方言的對白,聽得觀眾現場歡樂陣陣。“丑角兒”梁會計的戲曲式表演,四個“嚼舌根”的農村大嫂的夸張演繹,成為劇中主要笑點。“一聽這個調調就親切,就是咱山東的”在山東味兒和幽默感里,久違的民族歌劇的親切傳遞給了觀眾。而劇中馬向陽在誤會與波折里,依然堅持為鄉親付出,他滿含情感的唱出《那些年》,堅持要把諾言來兌現,又傳遞出“第一書記”精準扶貧的赤誠心與責任感,很多島城的“第一書記”看完之后感慨萬千,歌劇用文藝的形式表達了“第一書記”與鄉親們之間的溫暖之情。
大型歌劇回歸青島舞臺,過癮 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總導演黃定山把它定義為“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色的鄉村喜歌劇風格”。作曲臧云飛表示“《馬向陽》不僅是青島的、山東的,還應該是全國的,做好了還是世界的。”而編劇代路則把握了“精準扶貧”的主旨。該劇還被列為文化部2017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的九部之一,青島市歌舞劇院可謂舉全院之力打造該劇。
最終《馬向陽下鄉記》的舞臺上,50多名歌唱演員、70多名演奏員,用一臺大戲證明了青島出品的輝煌再現。“青島已經40多年沒排演歌劇了”青島演藝集團黃港董事長在該劇開排儀式上感嘆過,曾經青島歌劇可是在全國名列前茅。昨日的演出,觀眾的笑聲和掌聲,給予了該劇直接的肯定,“現場聽交響樂演奏,聽專業演員演唱表演,太過癮了!”散場時,不時有觀眾哼著劇中的小調,意猶未盡。青島市歌舞劇院張樂群院長一直心懷緊張關注朋友圈的各種評論,“夜深了,無論演完出的和看完演出的都興奮的依然在刷屏……”雖然首度與觀眾見面獲得好評,但張樂群表示,該劇還要繼續打磨,“我們的目標是《小二黑結婚》。”
據悉,今晚《馬向陽下鄉記》還將在青島大劇院上演一場。
通訊員 劉巖成 文 梁湘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