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七夕節里有我們中國人的詩與遠方。在愛情的語境里,它訴說的是敢愛敢恨、不離不棄和忠貞不渝;在文化的范疇內,它與詩歌、戲曲、美術、民俗等緊密相連。如何拓展活動形式,做好文化傳承,這值得整個社會認真思考。 今天是農歷七月初七,傳統的七夕佳節,也是七夕節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11個年頭。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發源于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然而,說來有些尷尬,因為習慣了陽歷,很多人準確知道今天是七夕節,還是因為線上線下無處不在的促銷信息。商家主打“甜蜜經濟”。有機構調查顯示,26~35歲消費者的七夕送禮喜好浪漫主題,排在前三位的禮物分別是永生花、酒店預訂和蠟燭;36~45歲消費者則更趨生活化,愛買大閘蟹禮券、牛排和掃地機器人。
牛郎織女的故事深入人心,七夕節成了人們口中的“中國情人節”,這一天當然適合表達愛情。其實,從漢代開始,七夕節的乞巧、示愛等內涵,就已基本確定下來。江浙一帶從唐宋時期開始,就十分突出七夕節的愛情元素。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美好愛情都值得贊美和祝福。因為平日里生活過于忙碌,加之不少中國人訥于表達,所以在這樣的節日表達一下愛意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七夕節表達愛情,最根本的還是要相信愛情。一方面,表現在對選擇禮物的態度上。在商家促銷和渲染之下,難免有人“只選貴的,不選對的”。其實,最大的浪漫還是一片真心實意,否則縱使在紙醉金迷里打滾,也只不過是場金錢的游戲。另一方面,七夕節也是相親火爆的日子,人們愿意借“鵲橋”的彩頭來解決自己的人生難題。對此當然應該給予祝福,只是需要提醒一下,縱然免不了物質條件的博弈,也請在愛情的前提下談論未來,近日爆出的各種“相親鄙視鏈”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七夕節還是古代的女兒節。千百年來,女性們在庭院里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祈禱祭拜、穿針引線,在葡萄藤下傾聽牛郎織女的私語聲……如同學者馮驥才所說,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角的節日。它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誕生了無數璀璨的詩篇。比如,“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薄敖痫L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都讓人們耳熟能詳,也是人世間最長情的告白。
七夕節里有我們中國人的詩與遠方。在愛情的語境里,它訴說的是敢愛敢恨、不離不棄和忠貞不渝;在文化的范疇內,它與詩歌、戲曲、美術、民俗等緊密相連。如何拓展活動形式,做好文化傳承,這值得整個社會認真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包括傳統節日在內的文化遺產保護,已成為民族發展的重要命題,也集中體現著我們的文化自信。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