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海底荒漠10年"脫貧"記:休閑海釣拉動漁業轉型

2017-08-13 08:42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養殖工人在海洋牧場里播撒飼料。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付曉曉實習生 唐儀

  碧藍海水卷著浪花拍打著岸邊,白色垂釣船隨著海浪起伏,養殖網箱和游釣平臺漂浮在遠處的海面上……在位于黃島區石雀灣海域的青島魯海豐海洋牧場,除了遼闊海景和海釣釣場,監控視頻顯示的水下世界里,浮游生物搖曳生姿,魚類恣意游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海洋資源日益衰竭的殘酷現實下,向海而生的青島早已吹響漁業轉型的號角,以魯海豐為代表的海洋牧場應運而生,四處開花。

  海底布礁,由捕撈變放牧

  近年來,北歐、日本等國家的先進海洋牧場技術在山東東南沿海開始了試驗,青島的海洋牧場項目應運而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柳學周表示,以投放人工魚礁為主的海洋牧場建設,是一條養護海洋資源的生態道路。人工魚礁能為藻類、貝類生物提供附著基,吸引魚、蝦、蟹等在附近游動、聚集。除了創造環境使魚類自然聚集,牧場還通過增殖放流的方式向海洋補充資源,最終起到修復海洋生態和恢復海洋的目的。

  “我們的海洋牧場是2007年開始建的,面積有5萬畝,在此之前,由于過度捕撈,這片海域荒漠化非常嚴重,海里幾乎什么都沒有了。”據青島魯海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顯剛介紹,為了讓海里有魚,魯海豐海洋牧場已經先后投資2.8億元建設人工魚礁區3000畝,投放大石塊、混凝土構筑件30萬空方,各類廢舊船只100多艘,同時放流魚苗430萬尾、投放鮑魚苗1368萬頭、海參苗680萬頭。

  由捕撈變成放牧,意味著對海洋由索取變成回饋。汪顯剛說,“通過人工魚礁建設,牧場所在海域的荒漠化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目前有浮游生物57種,魚類40多種。通過海洋資源的流動,對改善牧場周邊海域生態也有一定的作用。”

  立體養殖,養出海上糧倉

  海洋生物資源的聚集不是一蹴而就的,海洋牧場的養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柳學周說,“布設人工魚礁后,海洋生物的食物鏈是一層層地建立起來的,從浮游植物到浮游動物,再到小蝦、小魚、大魚,一般來講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在等待海洋生物資源聚集、生長的過程中,災害和病害是頭號敵人,一旦發生會對海洋牧場造成巨大打擊。魯海豐海洋牧場的水下監控系統24小時全程監測著海水深度、水溫、鹽度、葉綠素、溶解氧等指數的變化,以便能夠及時應對海水可能出現的不良變化。

  這套監控系統也用于監控牧場里的海水養殖,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率。除了能做到可視、可測、可控,與傳統海水養殖相比,海洋牧場的養殖在設備上也有明顯優勢。魯海豐海洋牧場的工作人員孫洪升告訴記者,“我們有180個深水抗風浪網箱,每箱可以容納近2萬條魚,而且體積大也有利于水體交換,魚不容易生病。”

  上有養殖網箱、下有人工魚礁,海洋牧場采用的是一種立體養殖的方式。孫洪升說,“網箱里魚的糞便和消化不了的配合飼料排入海里,可以被海里的魚消耗,部分魚苗培育到一定程度會放流到海里。建設人工魚礁吸引海洋生物聚集,帶來海水水質的改善,也對養殖有利,整個生態系統從上到下循環起來了。”

  昔日資源瀕臨枯竭的海域,如今已成為海上糧倉。海水養殖更是回報豐厚,目前已為魯海豐海洋牧場帶來2.8億元的收入,是支撐牧場運營的重要經濟來源。 

  發展海釣,從一產轉三產

  建設海洋牧場是養護海洋資源的生態道路,也是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一種出路。為延伸漁業產業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海洋牧場建設的主攻方向,發展海釣是實現產業融合的一個突破口。而發展“游釣型海洋牧場”,正是魯海豐海洋牧場的規劃目標。

  記者在魯海豐海洋牧場看到,一條長長的碼頭向著海心延伸,白色垂釣船忙著從碼頭駛出、駛進。據孫洪升介紹,這個游釣碼頭占地8300平米,停船岸線1500米,可停泊休閑垂釣船只近百艘。此外,這里還建設了垂釣網箱平臺10個、垂釣池一處。同時,這里還投資建設了酒店、停車場、海草房群,形成了富有膠東特色的海釣休閑旅游度假基地。

  “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三產業是藍色海洋經濟的大趨勢。”汪顯剛說,魯海豐海洋牧場不是一個單純的養殖基地,集養殖、觀光休閑、垂釣、旅游度假等于一體的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

  漁業轉型,帶動漁民增收

  海洋牧場不是來錢快、收益高的項目,青島魯海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為建海洋牧場已先后投入了10.7億元。

  據悉,建設海洋牧場是漁業資源萎縮背景下、政府和企業打造漁業新業態的主動作為。作為漁業轉型的一種方向,海洋牧場是青島市加快建設藍色糧倉的重要舉措。據了解,目前青島已建成10處休閑型海洋牧場和一處公益性海洋牧場,總面積5890公頃,包括魯海豐海洋牧場在內的5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而漁業的轉型也帶動了漁民的轉產轉業。魯海豐海洋牧場里從事養殖的漁工九成以上都是附近村子里原來用小船捕撈的漁民。據汪顯剛介紹,魯海豐海洋牧場直接吸收了100多名漁民就業,也通過相關產業間接地為漁民創造了500多個崗位。“牧場帶動了周邊交通、住宿、漁家宴、特色海產品銷售等產業發展,促進了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也帶動漁民增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有了。”

   [編輯: 劉曉明]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