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濟南有支百年歷史的高蹺隊 成員最大的76歲了

2017-08-08 14:14   來源: 齊魯壹點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高蹺作為一種民間街頭表演藝術在北方深受歡迎。在濟南的東舍坊,有一支百年歷史的高蹺隊伍,全由社區居民愛好者組成。從清晚期的高蹺會到如今的高蹺藝術團,東舍坊高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受濟南人推崇的節慶演出節目。

  



  不少高蹺動作

  具有一定難度


  每天晚上7點,張延超都會在東舍坊小區的活動室里施展一番功夫,加入東舍坊高蹺藝術團兩年的時間雷打不動。倒立、拿大頂、劈叉,這些高蹺基本動作如今對他來說已經非常熟悉了。“我在表演時主要負責三個角色,媒婆、公子、傻小子,其中媒婆綁的是高蹺腿,長度在1米以上,這種高度沒有地上的動作,有的話就綁四五十厘米長的蹺腿。”他說。

  張延超所表演的“公子”講述的是公子撲蝴蝶的情節,有六個有一定難度的武術動作,拿大頂就是手頭倒立,以頭、手支撐地面倒立,前滾翻又叫“張跟頭”,踩著高蹺翻跟頭,難度可想而知。另外還有“打折身”“趴蛤蟆”等動作。這幾個連續動作需要在四五分鐘內完成,除了這些角色,東舍坊高蹺隊的節目人物還有武松和石秀、青蛇和白蛇、漁翁、趕驢人,還有《西游記》和《八仙過海》故事里的各種形象。每場節目短小精悍,整場表演下來,短短的40分鐘凝聚著高蹺的精華,觀之讓人大呼過癮。

  120年前就名揚四方

  常有外地愛好者來學


  濟南的高蹺鑼鼓隊不止一支,但東舍坊高蹺卻是歷史傳承最久的一個,早在120多年前就已名揚四方。今年76歲的東舍坊高蹺隊會長董文臣家可謂高蹺世家。董文臣說,清光緒年間,東舍坊就成立了高蹺會,“我父親那一輩兄弟五個人都會踩高蹺,我這代七個兄弟也都玩,姊妹們也會踩一些基本的動作。”如今他的兒子董華鑫是東舍坊高蹺藝術團的團長,16歲的孫子也跟著他表演起了踩高蹺,這門技藝傳承到了第七代。

  民國初年,其他地方的愛好者都來濟南東舍坊學習高蹺,董文臣說,那也是東舍坊高蹺最活躍的時候,“甚至到燈節的時候,大家都從南門進城游玩,只要東舍坊高蹺不進城,就不開城門。”

  沉寂20年后重組

  成員平均54歲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東舍坊片區開始拆遷改造,原有的居民被分散到其他三四個社區,東舍坊高蹺也因此沉寂了20年。2013年8月,董文臣、李傳運、王立國等幾個高蹺愛好者出資購買了服裝和道具,發起成立了東舍坊高蹺藝術團,后來添了武術隊,成員很快達到八九十人。2014年,東舍坊高蹺成為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每逢正月初六至十四,高蹺隊就全員出動,沿著趵突泉、泉城路、大明湖、百花洲轉場演出,每到一地都能吸引來大批市民圍觀叫好。

  談到東舍坊高蹺的未來,隊員們最期待的就是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成員的年齡偏大,平均在54歲,最大的已76歲,現在隊里還有七個孩子跟著學習,最小的7歲,都是成員自己的孩子。”李傳運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于悅)

   [編輯: 張珍珍]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濟南 高蹺隊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