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7月19日消息 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下簡稱《中醫藥法》),已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青島市作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這部法律的頒布將對青島中醫藥事業帶來怎樣的變化?對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影響?為此,記者采訪了青島市中醫藥管理局專職副局長趙國磊。
立法是中醫藥發展的里程碑
記者:《中醫藥法》是我國首部保障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法律,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出臺的,有什么深遠意義和影響?
趙國磊: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醫藥衛生體系的特色和優勢,是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堅持中西醫并重,中醫藥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為:中醫藥服務能力不足,特色和優勢發揮不夠充分;現行醫師管理、藥品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適應中醫藥特點和發展需要,一些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無法通過考試取得醫師資格,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品種萎縮明顯;中醫藥人才培養途徑比較單一,人才匱乏;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傳承、發揚面臨不少困難,立法勢在必行。黨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加快中醫藥立法工作,中醫藥界也一直呼吁制定一部較為全面的中醫藥法,幾乎每年兩會都有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制定或加快制定中醫藥法的議案、提案和建議。在多方努力和社會關注下,2008年《中醫藥法》列入立法規劃。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8月、12月進行三次審議后通過了《中醫藥法》。
《中醫藥法》的通過對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中醫藥法》明確了中醫藥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加大了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力度,建立了符合中醫藥自身特點的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了中醫醫師、診所和中藥等管理制度,堅持扶持與規范并重,加強對中醫藥的監管,有利于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促進中醫藥事業長足發展。可以說,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
加大對中醫藥扶持力度
記者:《中醫藥法》明確提出要加大對中醫藥扶持力度,青島的中醫藥工作有哪些扶持政策和創新舉措?
趙國磊:《中醫藥法》對如何加大扶持力度提出了明確規定,包括明確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將中醫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應當將中醫醫療機構建設納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舉辦規模適宜的中醫醫療機構,扶持有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醫療機構發展;合理確定中醫醫療服務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項目分別納入醫保定點機構范圍和醫保支付范圍。同時,發展中醫藥教育,加強中醫藥科學研究,促進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加大對少數民族醫藥傳承創新、應用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扶持力度。
作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我們應該堅定信心,乘勢而上,在扶持政策上加碼突破,奮力開創青島中醫藥工作的新局面,為推進健康青島、衛生強市建設作出新貢獻。近年來,青島建立了由分管市長為總召集人、市政府相關部門、區(市)政府共同參與的中醫藥工作(中醫藥健康服務業)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青島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在衛生、計生機構改革整合中,成立了正局級規格的青島市中醫藥管理局,各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全部配備了專(兼)職中醫管理干部。市政府投入4.5億元實施了旨在擴大中醫藥事業發展空間、建筑面積達6.2萬平米的國醫堂建設項目(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擴建項目),使青島市中醫醫院(海慈醫療集團)規模居半島地區中醫醫院首位。
市委市政府特別重視中醫藥工作。近年來,青島以深化醫改、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為契機,積極落實中醫藥政策,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在全國率先實施中醫體質辨識與調養指導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率先開展“養生保健進萬家”行動,率先實行門診中醫優勢病種納入醫保統籌支付范圍并按單病種(日間病房)管理,率先實施中醫專家存案制度,率先實行中醫醫療質量信譽等級評定制度,率先開展“送湯藥上門”服務,大力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鼓勵醫療機構提供“膏丹丸散”中藥加工服務,大幅調整了327個中醫及民族醫診療類項目價格。目前,青島共有中醫醫院26所、國醫館100個;其中,三甲中醫醫院3所(居計劃單列市第一名)、二甲中醫醫院5所。中醫類別執業醫師3421人,中醫床位共計6650張,萬人口中醫床位7.39張(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4%、全省平均水平37%)。有1個中醫院士工作站、8個國醫大師工作站,9個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6個省級重點專科、8個市級重點學科、26個國醫示范門診。全市所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及85.2%的社區衛生服務站、70.2%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實現了中醫藥服務“廣覆蓋”。
全面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
記者:青島如何利用《中醫藥法》出臺的有利時機,在發展青島中醫藥事業上將有哪些工作任務和舉措?
趙國磊:2016年,青島被確定為11個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個副省級城市。為此,市政府第115次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通過了《青島市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青島中醫藥工作的主要任務,通過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協調機制,構建政府引領統籌、衛生計生部門與其他部門聯袂協作、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1+2+X”模式,全面深化中醫藥綜合改革,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預期用5年時間,使全市100%的基層醫療機構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做到“區(市)有中醫院、鎮(街道)有國醫館、村有中醫人”,居民對中醫藥知識知曉率提升10%;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成為推動青島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把青島建成國際中醫健康旅游度假中心,確保青島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居國內領先水平。
在創新改革中醫藥政策和服務模式方面,一是落實在全民醫保體系中鼓勵提供和接受中醫藥服務的具體政策。在公立醫院改革中制定具體措施向中醫醫療機構傾斜,合理調整中醫藥服務價格,充分體現中醫藥人員技術勞務價值。二是加大對中醫藥的財政投入力度。每年市財政用于中醫事業發展的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重點支持中醫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等項目。三是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實施全域統籌、服務規范的“送湯藥上門”服務,解決患者接受中醫藥服務過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推進“互聯網+中醫藥”,探索建立中醫藥服務支付平臺,允許中醫上門提供傳統診療服務,實現線上需求鏈接線下服務。
在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方面,一是創新實施“中醫藥+旅游”發展戰略。打造中醫藥旅游產品,遴選打造一批中醫藥養生旅游點(線),推出一批中醫藥文化特色小鎮(街區),使中醫養生保健成為醫療旅游、養生旅游、休閑旅游和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實施“中醫藥+養老”發展戰略。建立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引導療養院開展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療養服務。支持中醫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橫向聯合,啟動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醫養結合項目,打造全市中西醫結合老年病防治中心和健康服務業示范基地。三是創新實施“中醫藥+海洋”發展戰略。加強海洋藥用資源養殖和海洋藥物科普平臺建設。成立海洋藥用資源普查研究室,摸清全市海洋藥物的基本情況。依托中國海洋大學,設立完善海洋醫藥相關專業,培養一批海洋醫藥專業人才。四是創新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依托現有公園設施,引入中醫藥文化和健康理念,建立融健康養生知識普及、養生保健體驗、健康娛樂于一體的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在海軍青島第一療養院等建立10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五是創新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鼓勵醫療機構開設提供非醫療性質的養生保健部門(區域)—養生館,鼓勵社會性養生保健機構參與項目建設,納入技術指導與政策支持范圍,鼓勵中醫藥專家對養生館提供技術支持。六是鼓勵中藥的規范化種植(養殖)和生產加工。引導鼓勵農戶種植青島地道藥材,提升種植農戶在藥材種植和采集方面的業務能力。
在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方面,一是加強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整合中醫藥資源,完善青島市中醫藥發展集團內部運行長效機制。新建恢復膠州市中醫醫院,改善基層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為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必要的中醫特色診療設備。二是提升中醫藥研究水平。推進與山東中醫藥大學的戰略合作,加快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研究院、研究生院、技術轉讓中心、中醫藥特色診療中心)建設步伐。三是加強傳承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引進院士、國醫大師、國內知名中醫專家等一批高端中醫藥人才,建立一批院士、國醫大師、名中醫工作室,并配備學術傳人。四是鍛造知名學術品牌,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開展中醫藥技能大賽、尋找“傳統醫學達人”,舉辦全市中醫藥學術交流大會,將“名師論壇”打造成青島知名“學術品牌”。
我們預計,到2020年要使青島中醫藥服務的總體水平居于國內先進行列,在部分學科、專科領域居于國內領先地位,使青島人民享有更優質、更方便的中醫藥服務。
《中醫藥法》惠澤百姓健康
記者:《中醫藥法》除了為推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外,隨著法律的正式實施,能夠給群眾健康生活帶來什么影響?
趙國磊:《中醫藥法》是國家法律,它看似與百姓遙遠,實則與百姓健康息息相關。一是中醫藥“治未病”作用將得到更好發揮。為深入貫徹落實《中醫藥法》,持續開展健康青島建設,推進“養生保健(治未病)進萬家”活動,近期青島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第二屆“三伏養生節”暨《中醫藥法》大宣講活動,全市的188個“治未病”中心(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中心)、養生保健基地、養生保健指導門診所在單位和100個國醫館同時進行為期1個月的養生保健宣傳活動。活動期間,青島常住居民可就近到活動單位免費接受養生保健(治未病)義診咨詢指導服務。二是開展社會辦中醫試點,放寬機構準入。鼓勵舉辦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取消具體數量和地點限制,同等條件下優先審批。將中醫診所由現行的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將申請舉辦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診所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年限要求由滿5年調整為滿3年。這樣,中醫醫療保健服務網絡就會更加完善,群眾就近就能看上中醫。三是隨著中醫藥醫保優惠扶持政策的加強,中醫藥的就診報銷范圍和比例將更加優惠,讓群眾看得上中醫、看得起中醫、看得好中醫。四是中醫人才將層出不窮,后繼有人。調整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師承教育,加強中醫醫療、教學、科研協同發展,加強對中醫醫師和城鄉基層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和培訓,將涌現出一大批扎根基層、貼近百姓的實用型中醫藥人才。五是保障群眾合法權益。中醫藥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對中醫藥作虛假、夸大宣傳,不得冒用中醫藥名義牟取不正當利益,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將出臺五個配套文件,完善行業規范,促使中醫藥工作者依法從業,制止中醫健康謠言和偽中醫養生信息,保障群眾的健康權益。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