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八旬老大夫逝后捐獻遺體角膜 兒子緬懷文章催淚

2017-07-11 11:40   來源: 半島網-半島客戶端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醫者仁心,鞠躬盡瘁。今年6月7日,青島一位86歲的退休醫生在去世后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和遺體,用于治病救人和醫學研究,老人生前為醫療事業奉獻了一生,去世后又竭盡所能,讓更多的人得以獲得幫助,讓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

  



  “這就是一個醫生的普通一生,他的一切都與醫院有關,他提供醫療服務,他靠醫療謀生,他的兒子做了醫生,他的遺體捐給了醫學院。”日前,一位醫生兒子緬懷去世父親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引發關注,文字樸實感人,引人淚目。

  



  今年6月7日,86歲高齡的萬同泰老人因患壺腹癌去世,按照老人生前的遺愿,老人的家人將他的兩只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出來,分別用于救治病人和醫學教學研究。萬同泰老人曾是原四方區醫院,現市北區醫院的一名兒科醫生,老人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受父親影響,萬同泰在青島大學醫學院進修學習后,也成為了一名醫生,這一做就是一輩子。老人不僅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醫療事業,老人的兒子也受其影響,成為北京協和醫院的一名婦產科醫生。

  然而,就在一年半以前,噩耗傳來,老人在一次檢查中被診斷為壺腹癌,鑒于老人高齡、體弱,難以耐受高強度治療,因此家人決定采取姑息治療,安放支架,以減輕痛苦。然而,老人的身體日漸衰弱,意識到自己來日無多,老人就把自己的一個心愿告訴了病床前的子女。老人提出捐獻遺體。“不搶救和捐遺體,是老爸給我打的屈指可數的電話中最后兩次的內容。”老人的兒子在文章中寫道。“一開始,我們以為父親怕給我們做子女的添麻煩而產生的這個想法,但父親告訴我,他雖然做了一輩子醫生,但也沒有為醫學做出什么貢獻,希望死了以后,為醫學做最后一次貢獻。”老人的女兒萬希秋告訴記者。

  看到老人如此堅決,同為醫生的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想法,家人們很快聯系了市南區紅十字會,簽署了捐獻遺體同意書,辦妥了相關手續。

  “父子一場,終有一別。”今年6月7日,老人因病重搶救無效去世,按照老人生前的意愿,老人的家人聯系了紅十字會和青島大學醫學院,當天,老人捐獻了兩只眼角膜和遺體,讓生命得以延續,讓更多人獲得幫助。

  “沒有葬禮,沒有親朋好友的到場,妹妹和堂兄幫他把衣服穿好,戴上他心愛的帽子。青醫來車把他接到了醫學院。在那里,醫學和他,相互致敬。每年春天,青醫會組織醫學生在紀念林里舉辦向大體老師致敬的儀式。如今老爸也成了大體老師中的一員,希望那里的學子們能夠善待大體,努力學習,不負前輩。”(劉騰騰)

  附:“協和老萬”萬希潤緬懷父親原文

  從此,我成為了失去父親的孩子

  2017年6月7日是忙碌的一天,上午出國際門診,中午胡亂扒拉了幾口飯后,要做一臺卵巢癌手術,手術后還要按照醫務處安排去良鄉醫院為一位急診開顱術后病理為絨癌的患者會診。我讓患者家屬下午四點到醫院等我,手術后直接接我去良鄉。

  像大多數卵巢癌手術一樣,困難而順利,下臺后趕緊沖個澡,匆匆來到大門口找到患者家屬,準備去良鄉。家屬表情有些惶然,囁嚅道:萬大夫,您先給您夫人打個電話吧,您家里出事了。

  我心頭一沉,肯定是我爸爸去世了。

  我打電話給太太,證實了我的想法。又致電妹妹,妹妹說,爸爸一點左右突然不行了,很快就過世了,衣服已穿好,根據爸爸生前捐獻遺體的意愿,青島醫學院已經派人來拉遺體。

  不搶救和捐遺體,是老爸給我打的屈指可數的電話中最后兩次的內容。我都同意了,也都簽了字。我也給作為同輩大哥的堂兄打了電話,解釋了我們遵從老爸意愿的決定。

  三天前的周末,我回青看望老爸,老人見到了我,又和遠在國外的孫子視頻通了話,最后說“我很滿足”,之后就再也沒有清醒過。

  老爸86年的歲月,走到了終點。

  從此,我成為了失去父親的孩子。

  ………………………………

  老爸的絕癥是一年半以前出現的,當時妹妹電話說老爸發黃,我讓查了個膽紅素,二百多。我說,壞了,肯定是胰膽部位的惡性腫瘤。趕緊安排朋友給做了影像學檢查,結果考慮為壺腹癌。妹妹騙爸爸說可能是膽囊炎,老爸說什么膽囊炎既不痛也不燒。我跟妹妹說,他是大夫,你怎么能夠騙得了他。況且,我是支持患者知情的,包括我的醫生爸爸。

  我和相關專業的朋友作了討論,也和爸爸做了溝通,鑒于爸爸高齡、體弱,難以耐受高強度治療,而且該類治療效果欠佳,因此我們決定采取姑息治療,安放支架,減輕痛苦。

  安放支架后,老爸的情況大有改觀,老爸很滿意,我們感嘆醫學的進步,在這以前,這種病人只能做外引流,很痛苦。我對老爸說,你和老媽都享受到了現代醫學的進步,她換了關節,你放了支架,都提高了生活質量。

  不過,我們都知道,癌瘤是不會停止腳步的。

  之后老爸因支架堵塞又換了一次支架,身體日益衰弱,雖然并不疼痛,但是自理能力越來越差了。老人知道來日無多了,就專門致電我要求辦理遺體捐獻手續。

  我怕爸爸是為了不給我們添麻煩而提出捐獻遺體,因此我說讓他再考慮考慮,我們不怕麻煩,也不怕花錢,搞墓地也很方便。但是只要他就是愿意捐獻遺體,我們也會全力支持。

  后來妹妹告訴我,老爸跟她說,自己雖然做了一輩子醫生,但也沒有為醫學做出什么貢獻,希望死了以后,為醫學做最后一次貢獻。

  我讓妹妹趕緊去青醫辦妥了遺體捐獻手續,老爸知道一切都已辦妥后,很欣慰。

  老爸所說的話,以前在文學報道中見到過,總覺得是作者的刻畫,未必真實。這一次,是自己的老爸親口所說,我真的是感動到淚水奪眶而出。

  我其實很不了解自己的父親。

  ………………………………

  我是從小在姥姥家長大的,直接從姥姥家來到北京上大學,從此離開了故鄉青島。雖然父母家和姥姥家相距不足一公里,但我一年也去不了幾次。平日里父母忙于工作掙錢養家,偶爾來姥姥家看看我和妹妹,我們和父母的親近程度是遠遠比不上和外祖父母的親近程度的。

  記憶中的父親,有些陰郁,有些慢條斯理,因為早禿,四季總愛帶著帽子。我上學時很是調皮,經常被轟回家叫家長,老爸就得請假去學校聽老師教訓,回來再調理我,說理為主,有時也配合上扇幾巴掌屁股,其慘烈程度是無法跟老媽的棍棒教育相比的。

  老爸和老媽的婚姻是時代的典型,持續性斗而不破,陣發性破而復合,真難為他們在這種婚姻中生了三個孩子,并且供養了沒有工作的姥姥、奶奶和只有12元退休金的姥爺。

  這種生活是艱難的,每到秋天,姥姥都會照例腌一大壇子咸菜,我人生的第一個化學知識就是去化工商店買苯甲酸鈉用于腌咸菜防腐。父母會定期拿走一些咸菜,用油炒了,作為日常主菜。老爸在單位被稱作“老八路”,因為他總是穿著洗得退色的衣服,主菜總是咸菜。偶爾我去老爸醫院,老爸會買個肉菜給我吃,同事們路過會驚呼,萬大夫今天兒子來了,改善生活了。

  這些事情,幼小的我那時并沒有多少感觸。現在回憶起來,卻是痛徹心扉。我們小時候雖然沒有什么奢侈的花費,但溫飽是從來沒有出過問題的,每到過春節時還會得到新衣服,偶爾還會得到塑料喇叭、小銅鑼之類的玩具,這一些都是父母辛勤工作省吃儉用換來的啊。

  幼小的我們,那時并不能體會父母的不易。

  ………………………………

  記憶中的父親,有些懦弱,特別是在他的兄姊那里,總是唯唯諾諾。幼年失怙的他不得不早早挑起生活的重擔,子承父業當了大夫。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父親平日里和聲緩語,陰柔有余,陽剛不足。

  我上大學時,是思想解放的八十年代,從中學走進海淀區大學集群各路思潮的海洋中,各種意氣風發,各種舍我其誰。父親很是擔憂,勸我不要惹事,不要參與政治活動。我有些不屑。

  老爸問我,你知道我曾經被打成右派嗎?

  我似乎有些耳聞,但并不清楚,家里人通常不提此事。

  老爸有些猶疑地的講了一下他的右派經歷,因恥辱而有些吞吐。

  老爸算是貧下中農出身,又趕上新社會把他送到青醫學習,成為一名醫生,對黨心懷感激。在被號召給黨提意見時,就積極響應號召給提了意見。然后,老爸水到渠成地成了右派,被趕到了月子口水庫工地勞動改造。

  從此,曾經敢于向毛主席提意見的青年噤若寒蟬再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遠離是非與紛爭。

  作為60后,年逾半百的我也經歷了諸多驚濤駭浪乃至血雨腥風的政治事件,或遠觀,或親歷,有激情,有哀痛。

  迄今,我未必比老爸更勇敢。

  ………………………………

  老爸的另外一個愿望就是不要做搶救,我很贊成。雖然我很愿意付出努力挽救老爸,但父子一場,終有一別。既然必須永別,我希望這個過程中老爸的痛苦越少越好。老爸也是這個意思。

  老爸疾病的痛苦時刻主要在最后的近一個月,癌瘤造成了十二指腸的梗阻,雖然放置了十二指腸支架,但效果并不好。靠靜脈營養+胃腸置管營養+止痛,老爸熬過了生命的最后日夜。

  老爸曾跟我說,希潤,幫幫我早些結束,我不要痛苦。

  如果有安樂死,我一定會同意。

  我不愿我的爸爸忍受痛苦。人生終有一別,唯求苦難舒緩。

  然而,法規使我無能為力。我只能拒絕任何有創搶救,拒絕不必要的藥物升壓強心等措施,盡可能地使用止痛藥物,讓老爸的痛苦少一些,短一些。

  所幸,我部分地做到了。

  老爸離去了,解脫了,他留給我的最后一句話是“我很滿足”,我感到些許心安。

  我繼續去良鄉會診,他活著的時候,我幫他做出最合適的決定,他過世了,我們繼續生活,直到我們也走到彼岸。

  一路上,揮之不去的畫面是,我和爸爸去海水浴場洗海澡,爸爸在笑;我過年回家爸爸用胡子扎我,爸爸在笑;我和爸爸去臺東浴室洗澡后喝羊肉湯,爸爸在笑……

  老爸,你其實還是挺愛笑的。

  ………………………………

  老爸把他的遺體捐給了他曾經受教過的青島醫學院,按照他的說法,這是他為醫學做的最后一次貢獻。

  像我一樣,他朋友圈的基本面是他的患者與家屬,有些家庭,三代都是他的患者。他曾經是內科醫生,后來做了兒科醫生,但原先的內科病人依然愿意找他看病。

  這就是一個醫生的普通一生,他的一切都與醫院有關,他提供醫療服務,他靠醫療謀生,他的兒子做了醫生,他的遺體捐給了醫學院。

  沒有葬禮,沒有親朋好友的到場,妹妹和堂兄幫他把衣服穿好,戴上他心愛的帽子。青醫來車把他接到了醫學院。

  在那里,醫學和他,相互致敬。

  每年春天,青醫會組織醫學生在紀念林里舉辦向大體老師致敬的儀式。如今老爸也成了大體老師中的一員,希望那里的學子們能夠善待大體,努力學習,不負前輩。(微信個人號 協和老萬)

   [編輯: 劉曉明]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