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劉教授"堅守41年 手機號成了"遺體捐獻熱線"

2017-07-05 08:13   來源: 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軍

  劉志才原本打算今年6月底就徹底“退休”,但是這次又沒能退下來。其實,5年前他就已經退休了,但因為沒有接班人,而又被返聘。在過去5年,他曾因各種原因想過“不干了”,但還是沒放下他做了41年的工作:在青島大學醫(yī)學部負責接收捐獻者遺體。

  

劉志才更新遺體捐獻者數(shù)目。



  從農業(yè)技術員到高級實驗師

  每天早晨8點20分左右,劉志才從黃臺路的家里出發(fā),步行約10分鐘,來到位于登州路22號的青島大學醫(yī)學部松山校區(qū)的辦公室。從1976年進入當時的青島醫(yī)學院至今,41年里,劉志才專注于一項工作——收集、處理和管理人體標本。

  劉志才1952年出生,老家濰坊諸城。初中畢業(yè)后,劉志才在公社務農。作為少數(shù)能識文斷字的文化人,他成為農業(yè)技術員,教村民給莊稼施肥用藥。

  1974年10月,當時的青島醫(yī)學院要辦技術員班,學制兩年,屬中專性質,畢業(yè)后留校工作。劉志才不想學醫(yī),但他的小學老師幫他報了名。陰差陽錯,原來想學農的劉志才學了醫(yī)。

  兩年的學習和實習后,1976年7月25日,劉志才正式進入青島醫(yī)學院工作,任醫(yī)學院人體結構學教研室技術員。人體結構學教研室的工作分為三部分,除上課前為學生準備好需要的標本外,另兩個部分最重要、最特殊:接收遺體和將接收的遺體制作成標本。

  劉志才像釘子一樣釘在這個崗位上,后來隨著青島醫(yī)學院并入青島大學,他的工作單位到了青大。2012年退休的時候,技術員出身的劉志才已經是高級實驗師,“相當于副教授的級別”,因此,外人也稱呼他為“劉教授”。退休那年,劉志才獲得了“青島市勞動模范”稱號。但由于工作一時無人接替,于是他又被返聘。

  見證遺體捐獻觀念的變化

  之前由于常年接觸福爾馬林藥水,劉志才雙手被不斷灼燒,幾乎每周都要蛻一次皮。2006年,劉志才做了最后一個標本,此后,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另一件事:接收捐獻者遺體。

  1982年2月9日,青島醫(yī)學院教授、著名人體解剖學專家沈福彭教授去世,沈教授生前和他的好友、著名物理學家束星北教授約定,兩人去世后將遺體捐獻出來供醫(yī)學研究和教學,沈福彭教授成為青島也是山東省第一個遺體自愿捐獻者。1983年10月30日,束星北教授去世,遺體也捐獻給了醫(yī)學院。兩位教授開創(chuàng)了青島遺體志愿捐獻的先河,也成就了一段佳話。劉志才和兩位教授有過同事經歷,對兩位教授的舉動非常欽佩。

  此后,青島的遺體自愿捐獻開始逐漸升高,上世紀80年代每年捐獻者有10例左右,上世紀90年代每年有20例左右,2000年開始慢慢增多,2016年達到70多例,今年已有44例捐獻者。目前,青島遺體捐獻總數(shù)達到了695例。

  劉志才見證了青島遺體自愿捐獻的全過程。在他看來,這幾十年里,人們的觀念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捐獻者越來越多,“有一位城陽老人,填寫了捐獻志愿書,后來搬家到海陽了。他怕去世后我不去接他的遺體,還特地給我打了兩次電話,我跟他說我一定會去。”在劉志才看來,這些捐獻者的做法偉大,想法樸實。

  具體接收遺體數(shù)目,劉志才算不清了,估計也有一千多例。“拉遺體這么多年,我可以當團長了。”他打趣地說。

  手機一年365天都開著

  劉志才沒有節(jié)假日,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他的手機都開著,以保證捐獻遺體的去世者家屬能聯(lián)系上他。劉志才有兩個手機號,其中一個印在《遺體自愿捐獻書》上對外公布。現(xiàn)在,這個號碼幾乎成了“捐獻熱線”,“等到不干了,這個手機號就交上去,接班的人繼續(xù)用”。

  無論是白天黑夜,只要一接到捐獻遺體的電話,他都會叫上接收遺體專車的司機,第一時間動身趕往捐獻者家中,趕上天氣不好,還要在暴雨大雪里來回奔走。有時候半夜十一點出門,回來已經是次日凌晨三四點了。為了不打擾老伴晚上休息,兩人一度分開睡,即使這樣,劉志才也把手機聲音調到剛好能在睡眠中聽到,半夜接到電話后悄悄出門。

  有一年小年當天,劉志才剛把最后一個菜炒完端上桌、準備和家人共進晚餐,接到遺體捐獻者家屬電話,他二話沒說,立馬出發(fā)。有一年大年初三,電話一響,劉志才奪門而出。“人家捐獻,很偉大,打電話過來,老讓人家等著,不好。”劉志才說,有一次凌晨5點他接到一個電話,向殯儀館叫車去接收遺體,但是殯儀館車要排隊,一直等到早上9點,去到捐獻者家中后,對方很惱火,劉志才只能賠不是,解釋原因。

  他也遇到過一些特殊情況無法完成捐獻,比如一位有捐獻遺愿的老人去世后,老伴打電話讓劉志才去接收遺體,但是去到后老人的女兒不同意捐獻。結果母女倆因此吵了起來,劉志才白跑一趟,不光不生氣還會安慰家屬,“捐不了就不捐,千萬不要覺得有什么不好。”

  填好表、蓋好章,在捐獻者家中辦完交接手續(xù),劉志才總是詢問對方是不是要做告別儀式。如果有告別儀式,家屬的要求他都盡量滿足。每次接收完遺體離開時,劉志才總是彎腰鞠躬,向家屬表示感謝。在舉行告別儀式的時候,他忙前忙后,和捐獻者家屬一起,向捐獻者鞠躬致敬。儀式結束,捐獻者家屬握住他的手表示感謝。劉志才告訴家屬,在遺體使用時,學生們還會舉行個儀式,緬懷捐獻者。

  全國各處走走再次“泡了湯”

  長期無規(guī)律生活,再加上吸煙和年齡原因,2015年年初,劉志才突發(fā)腦溢血。這次住院休養(yǎng)1個多月,春節(jié)都是在醫(yī)院度過的。剛出院劉志才就閑不住,緊接著就干活。老婆擔心他,發(fā)脾氣,但管不住他。住院回來,劉志才左手很長一段時間不受控制,他的精力大不如前,直到現(xiàn)在,劉志才還每天要吃兩次藥。

  2015年4月,劉志才感覺自己力不從心,于是學校又招進一位江西的學醫(yī)出身的“90后”小伙劉宇鋒來幫他,大小劉搭檔工作。劉志才膽大、不怕吃苦、做事認真,讓劉宇鋒非常敬佩。老劉很快成了小劉的偶像。現(xiàn)在,當需要接收捐獻的遺體時,爺倆通常一起出發(fā),尤其是在晚上。

  劉志才說,他原本打算退休后和老伴一起全國各處走走,要去的地方他都規(guī)劃好了,“去北京,去沈陽,去長白山,去北大荒,小學課本里說北大荒是‘棒打狍子瓢舀魚’,看看是什么景象。”除北上外,他還計劃南下去蘇州、張家界、井岡山、長江三峽……說起這些來,他顯得有些興奮。剩下時間再學習些農業(yè)種植技術,年輕時候想學農卻學了醫(yī),他感覺“有點遺憾”。

  不過,現(xiàn)在這些都已經成了一個愿望。因為年齡和身體的原因,今年初他決定退休,希望晚年生活能輕松自由,“但是又泡湯了”。領導找他談話,希望他繼續(xù)干下去,劉志才忍不住又答應下來,在不限期地繼續(xù)從事自己奉獻了41年的工作。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