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龍敏飛
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是各大博物館宣傳自己的好窗口,這一天國內的許多博物館每年也會舉辦各項活動,不僅面向游客,更是介入所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依然以三種方式呈現:免費開放日、展覽講座以及博物館夜游活動。(5月17日澎湃新聞)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不少博物館都推出了一些活動,以此來吸引游客前來參觀,這早已成為一年一度的“大戲”。但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是,不少人去博物館,也基本是“到此一游”的心態,至于博物館展示的文物具有什么價值,有什么文化魅力等,許多人似乎并不關心。當“博物館日”變成了“博物館游”,已經偏離了博物館的價值本位。
另外,還有一對現實矛盾值得審視:近些年博物館的數量不斷攀升,但博物館資源的利用率卻不高。何以至此呢?原因顯然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個人的原因,隨著社會日益浮躁,個人的心態也變得浮躁,不少人很難沉下去探索博物館里面文物的文化價值;另一方面則是博物館方面的原因,許多博物館展陳方式陳舊呆板、講解說明晦澀無趣的情況屢見不鮮,也讓不少人敬而遠之。緣于這樣的現實,一個現實命題被提上議程:怎樣才能吸引更多人走進來,讓博物館活起來?或許這正是多數博物館面臨的現實命題。
答案其實早已明確,那就是創新。因而,博物館日我們應思考如何讓博物館活起來。一方面,自然是每一個個體都應該有拒絕浮躁沉下心欣賞文物價值的自覺;另一方面,則是博物院方面也應積極承擔教育職能,2015國務院公布的《博物館條例》就明確規定,博物館肩負著教育功能,不僅要收藏、保護、研究,還要向公眾進行展示。只有個體自覺與博物館創新結合起來,博物館才能真正活起來,體現其應有的文化與教育價值。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