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倩倩
有一種責(zé)任,叫上有老下有小;更有一種幸福,叫上有老下有小。夏莊街道天泰城社區(qū)蔡海明的家里,每天都在詮釋著什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幸福,用真情演繹著一個普通家庭的文明家風(fēng)。
蔡海明(右一)一家其樂融融。
“幸福快樂是可以傳染的” 55歲的蔡海明與53歲的妻子趙靜曾在青海工作,現(xiàn)都已退休,和八十多歲的岳父母同住一小區(qū)。如今女兒和剛滿兩歲的小外孫也跟他們住在一起,一家人相互扶持,溫馨和睦,其樂融融。“每次看到他們一家六口人在小區(qū)里散步,那個陣勢,那些笑容,讓我感覺到滿滿的正能量,幸福快樂是可以傳染的。”鄰居劉女士說。
蔡海明寡言儒雅,他對半島記者說,“妻子是我的代言人”。趙靜則幽默地說:“現(xiàn)在家中丈夫是廚師,女兒是管家,我是最沒有用的人,就給外孫讀讀書,唱唱兒歌。”優(yōu)雅的氣質(zhì),和藹可親的面龐,讓人很難相信她是一個生活不能自理多年的病人。
趙靜因1997年一場車禍股骨頭壞死,由于采取保守治療,結(jié)果病情加重,2013年開始只能依靠輪椅行動。“大家可能覺得最應(yīng)該垮掉的是我,我怎么還這么快樂,這么堅強?其實不是我堅強,是我要在無奈中尋求一種平衡,一種愛的力量。母親給人是健康的、積極的、堅強的一面,一個家的精神面貌就會不一樣。所以,我的母親給了我一種堅韌,一種樂觀,一種愛,她帶給了我,我又帶給了大家。”趙靜說。
“長大了要做媽媽的腿” 幸福的家庭背后,是鮮為人知的心酸。2013年開始,趙靜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當(dāng)時女兒蔡星鈺剛剛大學(xué)畢業(yè)參加工作,被迫辭去了銀行的穩(wěn)定工作,成了媽媽的“專職保姆”。不久,趙靜回到青島的父母身邊。“原本想著妻子回到岳父母身邊,可以方便互相照顧,后來看到岳父母年邁,我就決定提前退休來青島照顧這個家。”蔡海明一邊照顧著殘疾的妻子,一邊照顧著年邁的岳父母,直到有一天因心腦血管疾病暈倒在家中。已經(jīng)在青海結(jié)婚生子的女兒蔡星鈺再一次放棄事業(yè),帶著剛滿月的兒子來到青島,擔(dān)負(fù)起照顧這個“老弱病殘幼”四世同堂大家庭的重?fù)?dān)。
“心疼女兒,感恩女兒,這個年紀(jì)本應(yīng)該對社會做貢獻(xiàn),卻留在家里照顧我們。”談及女兒,趙靜既自豪又心酸,“女兒從小就很懂事,我出車禍那年她才6歲,她就說‘長大了要做媽媽的腿’。”
“仰著笑臉去面對苦難” 蔡星鈺的丈夫在青海工作,這幾年夫妻倆一直兩地分居。“我老公是一線礦工。我婆婆四年前患了宮頸癌,公公直腸癌二次復(fù)發(fā)轉(zhuǎn)肝癌,治療需要花費很多錢,一線礦工收入高點。”蔡星鈺告訴記者,雖然兩人每年在一起的時間不足1個月,但感情非常好,“我們有時間就會發(fā)微信,因為能打電話的時間太少,我要把孩子哄睡了再去干家務(wù),老公下班后則要去醫(yī)院照顧公公。”
“兒子喜歡叫媽媽,已經(jīng)教會他叫爸爸了,可跟他爸爸視頻的時候就不喜歡叫,可能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采訪中,蔡星鈺雖然數(shù)次哽咽,但一直面帶微笑,激動時就仰著頭不讓眼淚流下來,“媽媽常說,要感恩一切,遇到苦難是一種無奈,總要仰著臉,笑著去面對。看到爸媽身體好好的,姥姥姥爺好好的,我就覺得我很幸福。”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