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清明尋根:青島人祖先何處來?"大槐樹"在哪?

2017-04-03 10:39   來源: 半島客戶端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學義

  清明來臨,認祖歸宗。“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這是一支廣為流傳的民謠。

  “大槐樹”究竟在哪里?最初的青島人是從哪里移民來的?半島全媒體記者采訪了多位知名專家,查閱了大量史料,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我們從今天起推出關于“清明尋根”的專題討論,歡迎廣大讀者參與,我們一起聊聊青島人的祖先從哪里來,包括各個區市的居民的移民源頭。

  朱元璋曾大肆屠殺山東人嗎?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這是一首在青島廣為流傳的民謠 。它代代相傳,潛藏著一個宏大背景,那就是明代山東大移民。

  明代為什么向山東大移民呢?主要是因為山東人煙稀少。人煙稀少主要因為戰亂,其中又有諸多傳說。

  第一種傳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大肆殘殺山東人。在這個故事里,朱元璋做乞丐時曾到山東要飯。一日他到了山東的“沂縣”(另有說法是“邑縣”),看到一個婦女在烙餅,就求她給口吃的。誰知,這個婦女很惡毒,不但沒給朱元璋,還把餅給孩子擦屁股之后,丟給一條黑狗吃,然后又放狗把朱元璋給咬了出來。此事讓朱元璋懷恨在心,稱帝之后,命大將徐達為征魯將軍,說山東“沂縣不留”。而徐達錯聽成了“一縣不留”,看到皇帝暴怒之下又不敢再問,于是領兵將山東人屠戮殆盡。

  

徐達并沒屠殺山東人。



  第二種傳說將殺人的罪狀安在了朱元璋手下大將胡大海身上。同樣的討飯不成遭狗咬的故事,地點也從山東換成了河南。在這個故事中,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大賞功臣。而胡大海卻金銀財寶田宅奴仆都不受,只表明一心要復仇。朱元璋深知胡大海嗜殺成性,猶豫再三,許他“殺一箭之地”。于是,胡大海率軍殺到河南境內,此時天上一雁飛來。胡大海心中大喜,挽弓搭箭,一箭正中雁尾。那雁帶箭飛過河南,又飛向山東境內。于是,胡大海領軍隨雁屠殺,直殺得河南和山東兩地“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胡大海并不兇惡。



  這兩個傳說故事在山東和河南流傳甚廣,但是否屬實?記者查詢歷史資料發現,傳說中有太多附會之處,內容也多為虛構。山東雖然確實有地名中有“沂”和“邑”,但并無“沂縣”(邑縣)。據《明史·列傳十三》中記載,朱元璋在南京稱帝之前,確曾派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從山東開始,北伐中原。當時“濰膠諸州縣”(濰坊、膠州等)也的確是徐達親自統兵打下來的,但并無屠城記載。而且,史書中稱徐達“所至不擾”,也就是說一路秋毫無犯。此處可見,傳說中的“征魯”應為“征虜”二字的訛傳。

  如果說朱元璋被人們扣黑鍋,是因為他后來屠戮功臣,并對文人實行高壓政策惹人恨的話,那胡大海則完全是冤枉的。根據《明史·列傳第二十一》記載,胡大海從來沒機會帶兵到河南和山東,他于1362年在浙江金華被暗算而死,此時距離朱元璋在南京稱帝還有整整六年。而且,根據史書記載胡大海在大將中,算是比較仁慈的。他常常告誡自己:“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毀廬舍。”只不過,在《大明英烈傳》等演義小說中,胡大海去世的時間被延后了,而且,還被描述成像張飛一樣的粗魯人物,為世人所熟知,于是,就被扣上了“殺人魔王”的帽子。

  

朱元璋向來是個狠角色。



  “永樂掃北”的真相是什么?

  第三種說法是在青島流傳甚廣的“燕王掃北”,又稱“永樂掃北”。說燕王朱棣,后來的明成祖,年號為永樂,曾大肆屠殺山東人。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后,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據說他眼見情勢危急,就借清明節給朱元璋掃墓之機,提出“清君側”“靖難”誅奸的旗號,起兵發難,在民間則稱為“掃碑”,后來又訛傳為“掃北”。而山東人多有忠君思想,踴躍抗擊朱棣軍隊。這番叔侄大戰,致使山東人嚴重傷亡。朱棣大軍攻占南京,篡位成功。后來派兵北上平息邊患,借此機會,對曾經抵抗過他的地區進行報復,致使山東十室九空。

  這種說法真假參半。朱棣率軍南下是實,史稱“靖難之役”,山東也確實是主戰場,老百姓死傷眾多。然而,朱棣對山東的老百姓并未像傳說中那樣痛恨。據《明史·本紀第五》記載,在朱棣登上帝位之后,就下詔書,免除山東徭役三年,以休養生息。另外,根據正史中的資料,永樂年間確實投入相當多的兵力用于抵御韃靼和瓦剌的侵襲,但其行軍路線并未經過山東,所以根本不可能借北伐機會,殺害眾多山東人。

  第四種說法是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與元軍的戰爭,導致山東人口銳減。從《元史》記載來看,這一說法比較可信。當時,江淮地區爆發以劉福通、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其中,由紅巾軍將領毛貴所率領的東路軍于1357年攻入山東,據《元史·順帝本紀》記載:“十八年(即1358年),毛貴陷濟南路,山東郡縣盡陷。”

  在此之后,又有明軍北伐收復山東的諸多戰事。從1357年毛貴攻打山東,到1368年明軍收復山東,這11年間山東戰亂四起,連綿不斷,致使人口越來越少。據《明太祖實錄》記載:“特別是山東、河南受戰亂破壞最重,多是無人之地”。

  以上就是山東人煙稀少的諸多說法。如何讓山東擺脫戰爭的創傷,是整個山東大移民的最宏大背景。

  

人們的尋根意識越來越強。



  洪洞大槐樹與明代大移民

  那青島人究竟是從哪里移民而來的?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洪洞大槐樹”。而決心采取移民政策的正是朱元璋和他的兒子朱棣。

  因為山西地區未遭戰亂、人丁興旺,而且經濟比其他地區相對富庶,朱元璋和朱棣先后下詔,強行遷移大批百姓,終點則是人煙稀少的山東、河南等18地。據《洪洞縣志》記載,當時采取的政策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從1368年至1416年,近半個世紀中,如此大移民前后進行了18次,涉及800多個姓氏,上萬個家族。

  

洪洞移民遍及各地。



  如此多的移民,怎么會都來自“大槐樹”?青島著名文史專家魯海先生說,大槐樹其實并非移民的故鄉所在地,而是一個聚集點。眾多的史料顯示,當時的移民主要是底層貧民,沒有文化,更沒有用文字記載故鄉和家事的能力,他們記述并傳播信息只能靠歌謠。這一次遷徙,也被視為人類遷徙史上規模最大,也最慘烈的一次。

  傳說,當時為順利完成遷移任務,明朝官吏恩威并用,不惜設下騙局。他們在移民所屬的汾州府、遼州府、沁州府、澤州府等地的州府縣衙,廣貼告示,遍諭鄉民:凡愿意遷移者,允許他們到所遷地區“自行置屯耕種,免繳三年賦役”;凡不愿遷移者,限三日內到洪洞縣廣濟寺的大槐樹下領取“免遷證”。當時,愿意遷移者占比很少,不愿遷移者則從四面八方來到大槐樹下。結果,在那里被官兵團團圍住,強行遷到外地。于是,廣濟寺旁的那棵槐樹和樹上的老鸛窩,就成為他們關于故鄉的最后記憶。

  因明朝移民條律中規定,凡同姓同宗者不能同遷一地。相傳,移民們為有朝一日骨肉團圓時能夠相認,爭相把孩子的小腳趾甲用牙咬作兩半,作為記號。所以就有了“誰是洪洞遷來人?脫鞋小趾驗甲型”的歌謠。當然,對此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官兵怕移民逃跑,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作為記號。

  這個記號從此記在人們心里。有人說是“青島人的記號”,有人說是“漢族人的記號”。

  大槐樹成山東人尋根標志

  在山東各地,人們喜歡倒背手走路,據說這就是因為移民們在路上總被捆著雙手,天長日久就成了習慣,后來解開繩子仍舊倒背手走路。另外,因為移民都被繩索綁著,想上廁所時只好對押解他們的官差說:“差爺,解開手我要上廁所”。而時間長了,也就簡化成“差爺,解手”。于是,“解手”也就慢慢演變成上廁所的代名詞了。

  中國人向來有著極強的尋根意識,而洪洞的“大槐樹”也成為山東、河南等地認祖歸宗的一個標志,魯海先生就曾專門前往洪洞尋找祖先。如今洪洞已建起了一座“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門樓正面書有“遷民遺址”四個大字。還有一堵高大宏偉的影壁,上書一個大字——“根”,有一種震懾人心的力度。園中有一亭子,亭內有一石碑,那里便是古槐遺址,上書“古大槐樹處”五個大字。門楣上懸掛著一塊“尋根祭祖”匾。

  

洪洞大槐樹。



  據記載,這座亭子建于1914年,由曾在山東為官多年的景大啟等人募資所建。早年,傳說袁世凱手下的兵燒殺掠奪,但當他們進入洪洞看到大槐樹后,卻紛紛下馬,跪地膜拜,高喊“這是我們的老家呀”,不動洪洞一草一木。如今洪洞每年清明節都要舉辦“尋根祭祖節”,吸引了大批移民后裔前往認祖尋根。

  據洪洞縣大槐樹祭祖園的統計,當年遷往山東的移民,目前已遍布山東省17個市的109個縣、市、區,其中也包括整個青島市。

   [編輯: 張珍珍]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