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德斌
針對目前電視節目中真人秀泛濫,一位不愿具名的全國政協委員表達不滿:一幫演員在節目中打打鬧鬧,掙的錢卻超過他的一個幾百人的中型企業。全國政協委員陳維亞表示,部分年輕演員收入虛高是一個現實存在,出現這種情況必定是有原因的,從市場意義上講叫需求決定市場,說明它有這個土壤,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3月13日中國青年網) 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做企業不容易,這一點很多人都明白。很多“小鮮肉”片酬驚人,這也是事實。很多節目質量不高,可以提意見乃至批評,片酬畸高的問題也值得重視。但是就收入而言,本著理性的態度來看,“小鮮肉”的收入和企業家并非一個行業,其實不具有可比性。演員所處的行業屬于第三產業,乃是為消費者生產、提供娛樂節目。這與企業生產、銷售商品,滿足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并不矛盾。
眼下,演藝圈流行“小鮮肉”、觀眾喜歡看娛樂節目,這是一種現實。娛樂業就是不斷變換新花樣,觀眾的口味也在不斷變化,一股潮流捧紅一批人,今天的老演員以前也是當紅“小鮮肉”,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對于很多演員來講,這個職業是高風險的青春飯,絕大多數明星都是流星,紅幾年就過氣了,需要抓緊時間賺錢。也因此,我們看到演藝圈彌漫著商業炒作的浮躁氣息,各方都在向錢看,收視率、票房成為唯一標準。
這樣的狀態能否持續下去呢?目前看資本還在繼續密集涌入,娛樂業的成熟度也不夠,加上受到互聯網的沖擊,商業模式亦處于顛覆變革階段,各種亂象還會延續一段時間。當塵埃落定之后,觀眾也厭倦了,就會出現新的變化,“小鮮肉”模式或許不再吃香,轉而被新的模式代替,老樹發新芽也未可知。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