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作為一部與每位公民息息相關的法律,民法總則應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草案引起了全社會廣泛關注,已提交審議,還需群策群力進一步完善,使其成為依法治國的新標桿。 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聽取關于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這是編纂民法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中國將迎來“民法典時代”。
民法典堪稱“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也是民事法律體系中的“小憲法”。編纂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夢想和追求。從此前一審的“毛坯”到三審后的“精品”,民法總則草案在反復打磨、論證之后,終于在3月8日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無論對于國家還是我們每一位國民,這部法律都至關重要,也將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
在民法總則草案字里行間,清晰可見的是對公民權益的切實保護。如今已然是大數據時代,然而此前一些法律法規并未及時跟上時代步伐。此次民法總則草案,具有鮮明的信息化時代的立法特征。其中明確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信息。這正是對越來越突出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回應。草案還對知識產權客體進行了詳細列舉,擴大了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同時規定了對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保護。
互聯網社會的顯著特點還在于綠色、平等以及權利的全面覺醒。民法總則草案中首次將綠色與平等、自愿、公平、誠信等一同確立為民法基本原則,成為與時俱進的一大亮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被作為民事活動的基本要求。這樣的規定,既彰顯了當代中國綠色發展理念,也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在財產權方面,草案則第一次使用了“平等保護”的表述,對物權法進行了重大完善,彰顯了民事法律“私權平等”的價值取向。而關于見義勇為的一系列相關規定,則是對社會正氣的匡正,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和弘揚。
制度創新也是民法總則草案的顯著特征之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眾多、人口老齡化等社會新特點,民法總則草案與現行法律相比,進行了很多突破和創新。比如,對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增加了協議監護和遺囑監護,也關注到對失能老人的保護問題。而民政部門的國家監護職責被進一步強調,突出了國家兜底功能。如同法律人士稱:“草案對未成年人民事權利的特殊保護制度,在世界上也是超前的、領先的。”
作為一部與每位公民息息相關的法律,民法總則應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草案引起了全社會廣泛關注,已提交審議,還需群策群力進一步完善,使其成為依法治國的新標桿。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也需要一部與之相適應的民法典。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