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聊城六旬翁葫蘆雕刻堪稱一絕 上百人慕名拜師

2017-03-08 11:24   來源: 大眾網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編者按:

  聊城,地處魯西平原,毗鄰河南、河北,位于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域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這里交匯,禮樂興邦的齊魯文化和慷慨悲歌的燕趙文化在這里交融。

  聊城歷史悠久,人文繁盛,涌現出無數英雄豪杰。這些人創造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構筑起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

  聊城以“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而著稱。京杭大運河和徒駭河縱貫市區,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環抱古城,光岳樓、鐵塔、山陜會館、、傅斯年陳列館、孔繁森紀念館等聞名海內外的文物單位,似顆顆明珠閃爍于城中湖畔,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獨特城市風貌。

  生活在一座城市,要讀懂她的內涵,了解她的故事。聊城,值得我們無限品讀。大眾網聊城站推出人文地理類新聞欄目——《聊城印記》,在往事中訴說聊城歷史,在現實中描繪聊城發展,在歷史、現在、未來的穿越交錯之間,記錄聊城,愛上聊城。

  人物檔案:

  李玉成 男,1956年5月出生,聊城市東昌府區閆寺辦事處李什村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他自幼學習葫蘆雕刻技藝,在承師繼法的基礎上,多年來孜孜以求,以針代筆,以墨為色,并從單一的刀工發展到刀刻與炮烙、鏤空、平涂四技兼用。多管齊下,相互滲透,相互為文的綜合技法,大大豐富了葫蘆雕刻的表現方式和作品的內涵與感染力。

  東昌雕刻葫蘆題材多以戲劇人物、古典名著、民間傳說、吉祥圖案及山水花鳥等為主,尤其擅長雕刻京劇人物。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市級展覽。1992年,4件作品入選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展;1996年,葫蘆雕刻《盜玉杯》獲得山東省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銀獎;2007年其作品入選首屆山東省農村文化藝術節、山東省民間書畫工藝美術品展覽,同年,又有6件作品入選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

  1993年被共青團山東省委、省農委聯合授予“山東省十大農村青年文化名人”榮譽稱號,1994年被選拔為“聊城市首屆優秀鄉土人才”,2009年被命名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11年1月被授予“山東省文化行業高技能人才”稱號,2012年被評為“2011年度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十大模范人物”。

  



  



  

李玉成參加博覽會。



  

李玉成作品。



  東昌葫蘆雕刻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后自然有一位領軍人物,他就是來自東昌府區閆寺街道辦事處李什村的李玉成。他自幼拜師學藝,潛心鉆研,以刀為筆,在葫蘆上雕刻如畫人生。他大膽革新,自成一家,致力傳承,不吝金錢免費傳授技藝。

  關于東昌葫蘆雕刻工藝的來源,在聊城本地有不少傳說。據傳,擅長繪畫和雕刻的宋代宮廷藝人王和尚,告老還鄉回到現在的東昌府區。因當地盛產葫蘆,于是王和尚就地取材,在葫蘆上雕刻出精美的圖案,用來養自己喜愛的蟈蟈兒。葫蘆雕刻內容以老百姓熟悉的戲文內容為主。

  李玉成說,聊城東昌府區地處黃河下游的魯西平原,適合進行葫蘆種植。這里出產的葫蘆表面光滑潔凈,顏色明亮,質地厚實牢固,適合進行雕刻加工。閆寺李什村便是主要種植地之一,另外還有堂邑、梁水鎮等。目前,東昌府區被普遍公認為是全國最大的葫蘆種植基地,2014年被命名為中國雕刻葫蘆文化藝術之鄉。

  李玉成自幼受同村藝人李尚賢的熏陶,后拜其為師,潛心學習葫蘆雕刻。李玉成聽老輩人講,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葫蘆種植及雕刻盛極一時,村里人十有八九都懂得葫蘆雕刻,年輕人挑著擔子到各大集市上售賣,每次都賺得盆滿缽滿。直到文化大革命,李什村都保有家家種葫蘆賣葫蘆的傳統。

  東昌葫蘆遠銷國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進入兩廣市場。李玉成呵呵一笑,這里頭有個說道,甚至帶有玩笑的色彩。當時,村里有個叫李尚才的嫌相親對象長得太難看,背著一麻袋葫蘆離家出走。18年后,恰逢文化大革命,李尚才因沒戶口被遣返聊城老家,這才知道去了廣東。村里人開玩笑說,你把咱聊城葫蘆帶進了廣東市場,不簡單。

  李玉成說,東昌葫蘆雕刻受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和迫害比較嚴重,差點因此斷代。李玉成回憶,文革期間,東昌葫蘆雕刻被視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凡帶有迷信及神話色彩圖案的葫蘆都被紅衛兵砸爛。一時間,種葫蘆的也越來越少,年輕人只能選擇到生產隊干活,多數老藝人停止了創作。

  即便在文革過后,鮮有人重拾舊業,唯獨李玉成重新拿起刻刀再次學習。在師傅李尚賢先生的悉心教導下,李玉成潛心研究,博眾家之長,以墨為色,獨成一體。近年來,李玉成從雕刻技藝上進行大膽革新,由單一的雕刻發展為烙花、雕刻、鏤空等技術共存;從色彩上,由從單一的黑色發展為雙色和彩色。

  2009年,李玉成被批準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身為傳承人意味著要擔負起傳承的重任。可惜的是,李玉成的三個子女因忙于學業對葫蘆雕刻的興趣并不濃厚,李玉成只能收徒。幾年來,慕名拜師的人數多達百人,近至河南,遠至甘肅,李玉成只收了五人。

  李玉成不吝金錢,免費傳授技藝,但有嚴格的收徒標準。首先得喜歡,想從事這行就得有足夠的興趣和熱情,否則很容易半途而廢。最重要的一點看人品,是否踏實,品行是否端正,作為藝人,必然力求德藝雙馨。李玉成說,想拜師的來了一撥,走了一撥,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

  傳統葫蘆雕刻已是夕陽產業?市場上開始出現葫蘆雕刻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手工雕刻葫蘆的市場。李玉成說,他并不排斥機器制作的葫蘆,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市場需求。不過,手工雕刻葫蘆有自身的優勢,那就是具有升值和收藏價值,它屬于藝術品,而機器制作的只能稱作工藝品,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記者 侯曉

   [編輯: 張珍珍]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聊城 葫蘆雕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