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楓逸
我們正處于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沖擊著我們的眼球,但我們不能做盲聽盲從的受眾,失去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的能力。一些網友對謠言不加甄別、不加思考盲目轉發,無形中扮演了造謠者的幫兇。 近日,一段網友質疑買到“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主要指出其購買的紫菜產品經冷水泡發后拉扯不斷,因此該網友得出“紫菜是黑色廢舊塑料袋冒充”的結論,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擔憂。這是真的嗎?2月23日,半島記者聯系到了視頻中出現的紫菜產品生產商——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表示已針對此次惡意毀謗事件向公安機關報案,并發表了相關聲明。
“塑料紫菜”的視頻其實存在諸多疑點:雖然實驗者手中確實拿著一片黑色的薄塑料袋狀的東西,但“拉拽不開,嚼不碎,點燃后有燒塑料袋的味道”等信息都是出自實驗者的口頭描述,并不能通過視頻得到證實。多段視頻內容大同小異,每個都針對1家特定企業的紫菜產品,不排除有惡意詆毀、造謠之嫌。
近年來,類似的食品謠言盛行,給消費者造成了恐慌,也給食品行業帶來極大傷害。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報告統計,當前食品安全謠言占我國各類網絡謠言的45%,位居第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司副司長申敬旺曾歸納了食品安全謠言的四種類型:一是舊聞翻炒型,即把監管部門查處的案例掐頭去尾再進行編輯。二是利益沖突型,多見于企業之間的商戰。三是情感宣泄型,大多是網民在互聯網上表達不滿。四是玩笑型,即一些針對食品行業企業的娛樂、惡搞。
然而,無論是哪種類型謠言,假的總歸是假的。很多時候只需稍微理性分析,就不難將其戳穿。比如,有視頻稱“無核葡萄吃了避孕藥”,眾所周知,避孕藥是動物激素,對人和動物才有效,對植物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實際上,很多謠言都是“冷飯熱炒”,上網隨便一搜,就能找到當年有關部門和專家人士的澄清辟謠。
時下,我們正處于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沖擊著我們的眼球,但我們不能做盲聽盲從的受眾,失去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的能力。一些網友對謠言不加甄別、不加思考盲目轉發,無形中扮演了造謠者的幫兇。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將在微信、微博發布假消息等9種常見行為列入刑事處罰范圍。日前發布的《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將編造、散布、傳播虛假食品安全信息列為食品安全欺詐行為。可見,盲目傳謠信謠,不僅讓自己平添煩惱,陷入不必要的恐慌,還可能為此承擔法律責任。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