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新聞輿論工作]把好故事傳播出去 把正能量激發出來

2017-02-19 07:30   來源: 半島客戶端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寫在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

  每一天,我們都在記錄歷史;每一天,我們都在創造歷史。

  這個春節,《最牽掛的人》《小賬本連著大情懷》《厲害了,我們的2016年!》等多個視頻短片,在互聯網上刷屏,點擊量均在億次以上。這是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要新聞媒體推出的“現象級”融媒體產品,成為今年春天“暖場”力作。

  主流媒體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加速在互聯網開疆拓土,全力在移動端排兵布陣,這是順應媒體格局深刻變化作出的必然選擇,也是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的行動自覺。

  一年前的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歷史和現實角度,深刻闡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地位作用、職責使命、原則要求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黨的最高領導人親自主持召開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這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年來,全國新聞輿論戰線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針,牢記職責使命,銳意改進創新,新聞輿論工作呈現出嶄新氣象,迸發出強大活力,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顯著提升,吸引力、感染力、親和力、說服力不斷增強,展現出“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磅礴氣勢,凝聚起全民族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守好輿論陣地——求取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所謂最終裁決公布,由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推出的《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圖片報道,創造了單條微博閱讀量超2.6億、轉發超300萬的微博傳播新紀錄,一時間,這條微博配圖成為網友熱捧的新頭像、手機屏保的新圖標。

  回憶起一年前向總書記匯報的場景,人民日報評論員范正偉記憶猶新:“全媒體時代,社會思想呈現多元多樣態勢,黨報評論要確立解釋權、話語權、引領權,需要在不同群體、不同對象中夯實推進共識的基礎,求取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一年來,人民日報發揮評論優勢,創新理念拓展平臺,舉旗亮劍激濁揚清,堅持以正向、科學、專業引導輿論,使黨報評論成為公約數的凝聚者、正能量的激發者、主旋律的領唱者。去年“七一”前夕,人民日報推出的“寫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任仲平文章——《以信仰之光照亮奮斗之路》《以真理之光引領復興征程》,從“道義”和“真理”兩個維度,深刻展示了我們黨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

  輿論反映人心,輿論導向反映人心所向。對于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對于一個奮進在民族復興征程上的大國,一個積極健康、昂揚向上的主流輿論何等重要!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必須激發全黨全社會團結奮進、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才能起到應有作用。”

  新華社記者歷時半月,進行從工廠到村莊的“穿透式”采訪,全媒報道《開往春天的扶貧列車》總瀏覽量突破1億人次。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成功,《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系列報道也隨之展開,兩位航天員成了“新華社特約記者”,以“天宮二號”為電頭的新華社報道,成為世界航天史和新聞史上的創舉,網上瀏覽量超過1.6億人次。

  春運期間,“鐵路小夫妻”羅磊和劉穎隔著車窗互相目送的鏡頭,讓無數人落淚。這是中央電視臺新春走基層欄目一個觸動淚點的畫面。但許多人并不知道,采訪這條新聞的中央電視臺記者齊莉莉,孩子才7個多月。每次采訪結束,她趕緊找個沒人的角落,用吸奶器把奶擠出來,請餐車乘務員幫忙放到冰箱里。整整8天,齊莉莉給寶寶攢了25袋母乳,這是她完成采訪回家時帶給孩子的特殊禮物。“走基層有多艱辛,就有多珍貴。把更多鏡頭對準平凡的崗位、普通的人物,展示他們內心深處最閃光的部分和瞬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把好故事傳播出去,把正能量激發出來,這也正是時代賦予廣大新聞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

  “主流媒體更加注重貼近基層,更加注重話語創新,更加注重以精彩的故事吸引人、用深沉的情感打動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道越來越多,‘千人一面’‘千文一面’的情況越來越少。”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高曉虹教授說。

  長征,亙古未有的壯舉,中華民族的史詩。各大媒體以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為契機,以“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情,再現長征歷史,謳歌長征精神。

  解放軍報組織“雄關漫道”大型采訪,從開篇稿件到收官之作,始終貫穿“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鮮明主題。走過萬水千山,見證一路艱辛,新一代軍事記者的理想信念愈加堅定——堅持姓黨為黨,堅定維護核心,堅決聽黨指揮,努力把軍隊媒體建成愛黨、護黨、為黨的輿論主陣地,這就是永不能忘的初心。

  如何讓紀念長征報道吸引更多年輕人?四川日報充分利用省內長征紀念地眾多的優勢,組織采訪小分隊,分赴雅安、涼山、瀘州、阿壩、甘孜等地,采用VR全景、視頻訪談、網絡直播、H5動畫、手繪地圖、互動游戲等方式,圖文音視立體呈現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生動反映長征沿線地區的滄桑巨變。

  一季度增幅6.7%,二季度增幅6.7%,三季度增幅6.7%,全年增幅還是6.7%……2016年的中國經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表現無疑是最好的,但6.7%的增幅還是引起了一些議論。

  “一時一事上中國經濟發展會有波動,但長遠看浩蕩東風。”各大媒體以令人信服的數據和事實,有力提振信心,穩定預期,回應質疑。

  經濟日報舉全社之力精心打造融媒體專欄“經濟圓桌”,約請專家把脈經濟形勢,解讀經濟數據,分析熱點話題。同時,在“海外看中國”專欄刊發海外人士對中國經濟的看法和評價,有力回應“唱空”中國經濟的各種論調。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欄目推出關注就業系列報道“當幸福來敲門”,聚焦大學生、農民工、去產能下崗安置人員等群體,通過講述普通人的就業經歷,宣傳就業扶持的相關政策,鼓舞信心,給人啟迪。

  就業就醫就學、樓市股市匯市、全面二孩、食品安全、霧霾治理、社會治安……圍繞這些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各媒體找準思想認識的共同點、情感交流的共鳴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化解矛盾的切入點,既回答“怎么看”,又回答“怎么辦”,理性客觀聲音上升,非理性聲音應聲而降。

  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對市級媒體的輿論導向和社會效益實行考核,引導媒體正確處理好陣地和市場、導向和效益的關系。“對于新聞輿論工作,我們做到加快發展與加強管理‘兩手抓、兩手硬’,確保在任何情況下導向不變、陣地不丟,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云虎說。

  用好創新引擎——優勢向互聯網拓展,資源向移動端匯聚

  一位白發蒼蒼的耄耋老人,滿懷深情地用俄語唱起《國際歌》。她是黨的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的女兒瞿獨伊,曾是新華社駐莫斯科首任記者,與中國共產黨同齡。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唱著他自己翻譯的《國際歌》從容走向刑場之時,她才14歲……這是去年“七一”前夕,新華社制作的一部微電影《紅色氣質》中的一個感人畫面。這部按照院線標準制作的微電影,被3000多家網站和客戶端轉載,網上瀏覽量突破2億人次。

  “全媒體傳播已經進入移動優先的新階段,創新是最重要的引擎,創意是最稀缺的資源。我們的新聞報道有沒有影響力,能不能傳得開,靠的是創新,比的是創意。”參與《紅色氣質》等融媒體產品制作的新華社記者李柯勇深有感觸。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從紀念建黨95周年,到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從景色宜人的西子湖畔,到風光旖旎的達沃斯小鎮……各大媒體亮絕活、出奇招,報網端微百花齊放,文圖音視爭奇斗艷,無人機航拍、VR/AR技術、人工智能等“十八般兵器”一齊上陣、競相發力,創新傳播、融合傳播、全媒傳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

  今年1月,人民日報社全媒體新聞大廳正式啟用,與此相配套的“中央廚房”運行制度也在加緊完善,包括設立總編調度中心、建立采編聯動平臺、改革采編部門設置、創新績效考核體系等。其中兩項重大改革舉措引人注目:一是實行采編分開,采訪部門不再承擔報紙版面編輯任務;二是統籌采訪力量,各采訪部門按照專業對口原則,統籌調度人民日報兩微一端、人民網的專業采訪力量。一“分”一“合”,分出了專業化,合成了創新力,采編資源盤活了,內容技術疊加了,全媒生產提速了,黨報傳播優勢在互聯網和移動端形成了新的高地。人民日報20個采編部門的109名編輯記者,按照“跨部門組建,興趣化組合,項目制施工”原則,成立了21個融媒體工作室,實施資源嫁接,組織跨界生產,去年11月以來,為人民日報的報網端微提供融新聞產品300多篇。

  光明日報將“知識分子精神家園”搬到網上和掌上,客戶端的下載量從去年5月初的1000多萬,快速增加到去年底的4300多萬。去年11月中旬,“光明小明”開始通過客戶端提供服務,這是光明網在整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語音識別技術基礎上研發的,也是國內首個人工智能新聞信息服務平臺。

  湖北廣播電視臺集全臺之力打造融媒體平臺——“長江云”,并升級成“新聞+政務+服務”的綜合云,提供包括“源、云、管、端”的全流程服務,從面向全臺的新媒體平臺升級為面向全省的移動政務新平臺。去年夏天,湖北發生罕見汛情,他們集結了千人報道團隊,短短20天完成了8229分鐘的電視直播,創全國廣電直播時長歷史記錄。“長江云”創作的沙畫《不忘初心 砥柱中流》在網上的總點擊量超2億次。

  從主題宣傳到重大戰役,從典型宣傳到突發事件,各媒體把新聞現場變為融合報道的競技場,“對著鏡頭能講,拿起話筒能說,舉起手機能拍”的全媒體記者越來越多。

  去年9月,G20峰會在杭州舉行,作為主辦地媒體,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全員出動,全媒出擊,共推出圖、文、視頻等各類稿件2萬余篇。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的視頻《期盼G20,精彩浙江與你一起倒數》,短短一天點擊量突破600萬,轉發量超10萬。浙江手機報推出原創策劃專題《喜迎G20 VR全景看杭州地標》,魅力獨特,身臨其境。峰會前夕,浙報集團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推出全英文版“杭州私家旅游攻略”,點贊數超過1.5萬,被300多家海外媒體轉載。

  西藏日報建起包括3個網站、1個政府網群、2個手機報在內的新媒體矩陣,初步形成了報紙、雜志、網站、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各類媒體全面發展的傳播格局。今年,西藏日報多功能音視頻演播室與藏文編輯部、新媒體中心平臺、“中央廚房”建設也將全面啟動。中國西藏新聞網做到重大新聞藏文與漢語同步發布,微信公眾號開始向全國新媒體提供藏文譯稿。

  融合發展,關鍵是改革新聞生產的體制機制,再造策采編發的運行流程,激活創新創造的無限潛能。解放日報社進行了3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改革,率先實現了黨報主力軍從報紙版面向網絡陣地的戰略轉移,將全部采訪力量轉入新媒體產品“上海觀察”,同步向解放日報供稿,在考核制度上突出“優勞優得”導向,激活生產力,激發創造力。

  2016年10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在國內率先推出并實施“南方名記者培育工程”,著力培養具有新媒體采編運營能力的帶頭人,首批遴選出的15名“南方名記者”,通過組建工作室,推出多篇有影響力的融媒體產品,報紙筆桿子成功變身主流“網紅”。

  “我們將強化移動優先發展戰略,大力推動采編發流程再造和‘中央廚房’建設,加大全媒體人才培育力度,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全面深化,構建新型主流媒體發展新格局。”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說。

  從局部實踐到頂層設計,從多點突破到整體推進,從報道創新到制度創新,各媒體闖關奪隘、換擋提速,正在向深度融合、全面轉型、一體化發展的方向加速推進。

  講好中國故事——提高中國聲音“分貝”,刷新中國形象“顏值”

  2016年底,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環球電視網)正式開播,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要求“以豐富的信息資訊、鮮明的中國視角、廣闊的世界眼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世界認識一個立體多彩的中國”。

  中國國際電視臺包括6個電視頻道、3個海外分臺、1個視頻通訊社和新媒體集群。在全球建立幾十個駐外記者站(分臺),居國際電視媒體前列。目前,各國頻道海外累積用戶近4億,實現對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傳播。

  “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這就需要我們密切跟蹤前沿技術,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接地氣加專業表達才能實現有效傳播。”現場聆聽了總書記重要講話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康輝介紹,在G20杭州峰會報道中,中央電視臺的視頻新聞素材和提供的公共信號,被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335家境外電視機構采用7579次,創下了外媒采用數量的新紀錄。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關注前所未有,但在國際傳播中,存在著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迫切需要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讓世界聽得到、聽得清、聽得進中國聲音。

  人民日報首創外媒定制推送外宣方式,2016年向國際主流媒體定制推送700余篇原創作品,翻譯成20多個語種,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家重要媒體落地8000多次;海外版在實現首次擴版和全球改彩的基礎上,大力拓展海外合作,綜合發行數量實現翻番,突破百萬份;人民網加強本土化網站建設,外文原創稿件海外落地超7萬條;環球時報社論被外媒轉載1.6萬余次。

  新華社增強對外供稿能力,2016年日均對外發稿量增加至4500條,有100多篇國際評論被西方主流媒體采用。針對南海仲裁案,組織播發“九問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五評南海‘仲裁結果’出爐”等稿件,充分闡明我立場主張,受到國際輿論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根據專業機構對新華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俄通社-塔斯社等五大通訊社的研究,新華社在國際通訊社中被引用的稿件數量明顯提升,居五大通訊社首位。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堅持“主戰場在海外”的發展戰略,遍布全球的100多家本土化整頻率電臺,每天用47種語言播出近3000小時節目,覆蓋50多個國家的首都或主要城市約5億人口,約24%的頻率在當地收聽排名位居前列,有些電臺已成為當地獲取中國信息的首選媒體。2016年兩會期間,他們首次與日本最大視頻網站聯合直播人大開幕式,瀏覽量超過1.6億。

  講好故事,事半功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中國日報推出“外國人講述中國故事”系列報道,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推出“好運中國”系列作品第一集——《這個英國小哥自拍了一段萌萌噠視頻解讀兩會》,利用無人機等最新拍攝手段,用網友喜愛的網言網語傳播兩會信息,全網播放量超過320萬次。G20杭州峰會期間,推出《又是這個英國小哥,他在杭州做了個夢,卻想明白了中國橋》視頻報道,觀看人次超過1500萬。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跨國采訪《“一帶一路”新發現》,分赴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等國家進行采訪,多角度展現中國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的新舉措、新進展,先后播出近30期節目;央廣網成功舉辦“絲路光影”大型攝影比賽,共征集到國內外網友提交的近1萬組攝影作品,總照片量達26萬多張。

  2016年,中國記協邀請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等31個國家的38個新聞代表團來華訪問,圍繞新發展理念和“一帶一路”等主題,精心設置交流議題,展現“中國道路”的實踐和成就。中國記協還接待了法國網絡“大V”代表團來華交流訪問,訪問團成員通過新媒體平臺發表文字和視頻介紹訪華見聞和體驗,其中一篇視頻播客點擊量超過220萬,在中法兩國網民中引發熱烈反響。

  借筒發聲,借臺唱戲,各大媒體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以及各種國際交流場合,提高中國聲音“分貝”,刷新中國形象“顏值”,加快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

  截至目前,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平臺賬號粉絲數突破3500萬,粉絲數居全球報紙類媒體第一位,互動率居世界媒體首位;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總粉絲量超過2300萬,日均互動瀏覽量突破2000萬次;中央電視臺在全球12大海外社交媒體平臺運營23個官方賬號,總粉絲量逾5000萬,總閱讀量超過192億,獨立用戶訪問量近129億,視頻觀看量逾10.3億。

  2016年7月,人民日報社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邀請來自10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212家外國主流媒體負責人出席,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主流媒體主辦的規模最大、參與國家最廣、參會媒體最多、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全球媒體峰會。2016年4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承辦首次在國內舉辦的2016亞洲廣播大會,與英國廣播公司、歐洲廣播聯盟等開啟實質性交流合作。

  “針對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認知錯位’和認識模糊,各主流媒體及時主動發聲,著力提升中國國際形象,新聞輿論工作與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更相匹配、更加適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教授說。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越是這樣,越需要勠力同心,眾志成城;越是這樣,越需要鼓舞人心,提振士氣;越是這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的責任越大,任務越重。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只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指引,牢記48字職責使命,就一定能夠不負歷史重托,勇立時代潮頭,成為傳播黨的主張、反映人民心聲的主力軍,成為弘揚天地正氣、凝聚社會共識的主力軍,成為有效引領輿論、提升中國形象的主力軍。(新華社)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輿論 移動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