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須蟲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國和消費國,但目前二手手機回收率卻不足2%。記者采訪發現,目前,一方面,消費者普遍抱怨回收價格偏低、回收渠道混亂,另一方面,一些正規回收處理企業又基于成本考慮,對二手手機業務積極性不高。(2月15日《經濟參考報》) 如何科學有效地化解舊手機回收問題正變得日益迫切。二手手機回收率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經濟問題。在處理環節舊手機的拆解、無害處理,需要不小的成本,處理后的材料和產品又缺少市場競爭力,容易發生成本倒掛。這也是垃圾回收處理的癥結所在,要么導致任意丟棄,要么在小作坊式變廢為寶中泄露隱私、損害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垃圾回收處理真正缺少的,是誰給回收處理埋單的機制問題。就目前來看,要想處理真正實現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還須建立和完善相關環保經濟政策。比如,圍繞舊手機的處理,由國家建立基金,補貼處理企業,對相關稅費實施減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等。
當然,解決舊手機的回收處理問題,還需要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努力。舊手機的回收也應建立健全回收處理消費埋單制度,在每部手機在生產入市時,征收一定額度的回收處理基金。基金分為回收與處理兩部分。回收的部分,在回收時支付給消費者,處理的部分在處理環節支付給企業。據此,用支付的手段,建立完整封閉的回收處理渠道,形成良性循環。事實上,國家此前出臺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規定,向生產企業征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費用,建立基金用于補貼正規的回收處理企業,遵循的也是類似思路,只是還須進一步精細化。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