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斯涵涵
如果說“熊孩子”的“我小我任性”是一種讓人無奈的軟暴力的話,出手打人就是一種違法行為了。掌摑不等于教育,提升文明意識不能以暴制暴,否則不僅不能帶來公德意識的提升,相反還會帶來法治文明的倒退。 大年初二,淄博穆女士帶兒子看3D電影,因孩子時常和她交流,遭隔壁兩女子警告后,孩子仍然說話。隨后隔壁兩女子打了母子二人,母子二人臉上均有淤青。該女子希望打人者能自首。(2月12日齊魯網) 仔細看記者的采訪,穆女士的兒子屬于那種好動、調皮、我行我素的孩子,隔壁兩女子兩次警告,依然沒有收斂,連周圍其他觀眾都說這孩子太過吵鬧。挨打后隨母親去電影院查看監控,也不停地爬上爬下,讓工作人員都頭疼不已。
孩子天性好動活潑,好奇心強,這是好事,但尊重他人和規則、懂得文明禮貌,應該由家長從小教育。就此事而言,觀影之前告訴孩子在電影院里不能大聲說話,不要影響別人是最基本的禮儀,這樣孩子就會有所準備;當孩子克制不住自己,任性吵鬧的時候,父母應該嚴厲禁止孩子,直至將孩子帶離影院,讓孩子們從小知道,不遵守規則必須受到處罰,而不是認為“小孩子就是這樣“,“對孩子要寬容”??上н@種錯誤觀點是不少家長的“共識”,驕縱孩子也是不少家長的通病,因而各種不文明行為導致的沖突層出不窮。
當然,打人者也并非值得效仿,遇到這種頑劣的小孩子和自私的家長,二次警告后毫無效果,的確讓人氣憤,但這絕對不是出手打人的理由。可以和家長講道理,也可以向影院投訴,讓工作人員來維護秩序,維護自己觀影的安寧權。電影院內大聲喧嘩的確是一種不文明行為,尚屬于道德層面,打傷他人則違反了《治安管理條例》等法規,應當受到法律追究。尤其是打人者也帶著孩子看電影,如此“掌摑教育”會給幼小心靈里留下何種印記?
然而,網絡上的一片叫好聲則令人不安。如果說“熊孩子”的“我小我任性”是一種讓人無奈的軟暴力的話,出手打人就是一種違法行為了。掌摑不等于教育,提升文明意識不能以暴制暴,否則不僅不能帶來公德意識的提升,相反還會帶來法治文明的倒退。
文明涵養非一蹴而就,需要潛移默化一以貫之,規則意識不能一夕養成,更不能靠掌摑促成。無論年齡大小,任何人違法背德都應該受到相應警誡或處罰。以小見大,追根溯源,“熊孩子”是如何產生的?該如何對待“熊孩子”?公共空間每個人如何謹守一顆公正,全面遵紀崇德、摒棄暴力的道德之心?厘清諸多問號,營造文明氛圍,提升法治水平,建設和諧社會,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