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歲的姥姥,守著這處老宅,也守住了年味。
文/圖 半島記者 劉雪蓮
春節(jié),帶9歲的女兒回她爺爺奶奶家過年,兩位老人住在陜西寶雞鳳翔的一個小村子里。距離我上次回去過春節(jié),已經(jīng)十載。村里的房子翻新了不少,曾經(jīng)的土路都變成了柏油馬路,但是村子卻愈發(fā)寂靜,老人們默默留守,他們在祖國各地的孩子,在春節(jié)這短暫的幾天,從全國各地回來,還沒有給這個小村子增加多少溫度,又匆匆離開。
年味大集難尋了 回老家時,特意讓女兒帶著iPad,好記錄難得一見的濃濃年味。臘月廿八,一家三口到鳳翔縣城趕大集,本想尋尋年味、備備年貨,但十年前記憶中的紅火年味已不在。集市周邊起了高樓,屈臣氏、肯德基,在給你親切感的同時,也瞬時讓你產(chǎn)生回到青島的錯覺。
集市上,手工制作的過年物品已經(jīng)罕見,不缺的是各種流水線上生產(chǎn)的貼畫、福字等,有兩個攤位的攤主在手寫對聯(lián),但作品一般,問者也寥寥。在集市上轉(zhuǎn)了一大圈,女兒的iPad居然無用武之地,因為實在沒啥可拍的,倒是回去的時候,抱著買的一堆年貨,遲遲打不上車,讓女兒聲稱以后再也不來趕這個大集。
安靜的除夕夜 記憶中,十年前的小村子,大年三十的夜里熱鬧無比,家里,親戚們聚在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外面,鞭炮、煙花不斷。可這個雞年的春節(jié),原先和我們一起過年的親戚,早就已經(jīng)搬到了城里,于是兩位老人加上我們一家三口,早早吃了餃子,過了一個特別安靜的大年三十夜。
到跨年時,零星響起幾掛鞭炮聲,很快又靜了下來。很少有人家放那種又長又粗的鞭,半天響不停,大多是短短的一掛,點燃聽個響,這響聲,在空曠的村子里,瞬間也就消失了。村子里的老人已經(jīng)折騰不動這些鞭炮、煙花,年輕的一代們對這些也不感興趣了。
回老家過年,走親戚拜年總是少不了。大年初一去鳳翔縣城親戚家拜年,路邊平日里揮手即停的小公共汽車一直處于滿員狀態(tài)。無奈,蹭旁邊鄰居家的順風車,開車的小伙子20多歲。“你看現(xiàn)在村里的路修得多好,但是,走路的人少多了。”小伙子一邊開車,一邊感慨,說自己小時候,村子里大人小孩那么熱鬧,那時村里都是土房、土路,條件那么差,現(xiàn)在村子里的房子新了,路也都修好了,但村里剩下的大多只是老人和孩子。
公公婆婆有三個孩子,三個孩子都上了大學,分別在天津、青島和合肥安了家、有了孩子,陜西老家只剩下兩位老人。而在這個小村子里,幾乎每家每戶都在上演同樣的情形。村里年輕的一輩們分散在祖國各地,如果誰家有孩子在寶雞市工作,都會被村里老人羨慕,因為離家近啊,開車很快就回來了。
年味淡了親情不淡 大年初二,去另一個村子給老公86歲的姥姥拜年。老人的兒子們在外面都蓋了又大又亮的新房,但老人堅持守著自己的老房子。
姥姥房子門前的那條路,還不是柏油路,只是土路上鋪了層石子。在這樣的路上,停了一輛寶馬車、一輛奧迪車,在外鄉(xiāng)打拼的孩子,到了春節(jié),總要回家的。這里有老房,有老人,有割舍不斷的親情。春節(jié)很短暫,歸來的游子們還來不及溫暖自己曾經(jīng)成長過的小村子,就又要出發(fā)了,但是每年的春節(jié),親情,就如同父母手中的線,總會將遠飛的兒女拉回身邊。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