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路站設計為拱形車站,利用工業化的拱形構架使站廳具有節奏感。
文/半島記者 婁花 付曉曉 圖/半島記者 王濱
“嘎啦”、“腳閘車”、“打呼雷”、“左巴來子”、“錚綠”……一句句青島人耳熟能詳的方言組成了位于地鐵青島站內的四面方言墻。12月7日,方言墻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看。此外,沿途其他地鐵站的風景也個性十足,五四廣場站大廳內的花崗巖面柱子上刻有五四時期的青島場景、人物、建筑等圖像,蘊含青島對五四運動的發源地這段歷史的一種紀念。中山公園站內的多媒體墻面以窗簾式的造型展開,利用多媒體及新影像技術展現百年青島。這些設計無一不吸引了試乘的市民駐足觀看。
最具親切感
方言勾起滿滿回憶 7日,青島站進站客流比較大,試乘乘客總喜歡跟站廳層的方言墻合影,還有乘客情不自禁讀了起來。“哦,鼓渣湯就是疙瘩湯吧,調羹是不是勺子啊?”來自科技街的市民方霞看著使用了指紋印記的造型元素,將青島方言文字化呈現,并組合成青島老建筑、船等剪影式的造型,頓覺格外親切。
青島站站長劉辰涵介紹,本站有中央美術學院四幅這樣的銅鑲嵌作品,體現了青島獨特的地緣性及歷史融合性,沉穩而有底蘊。巧用石材銅鑲嵌工藝將青島百年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青島站(青島火車站)車站沿廣西路布置,西段為泰安路、費縣路、郯城路、蘭山路、廣西路5條道路交會口,本站為地下三層島式車站。設計上以歐式元素為主,整個站廳采用歐式拱頂造型,利用燈光效果勾勒出梁柱效果,簡潔大氣,石材的柱子更體現歐式風格。
最具歷史感
柱子上玩起新花樣 走進五四廣場站內,大廳里一根根花崗巖面柱子格外引人注目。這些柱子可不只是作為“支架”那么簡單,仔細看看,有些柱子上面刻有浮雕。“沒想到普通的柱子還能玩出花樣,仔細看看還挺有意思的。”一位市民指著柱子上的浮雕對同伴說。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浮雕作品正是利用本站圓形立柱較多的特點展開的藝術創作,它們突破了傳統浮雕語言,以五四時期的青島場景、人物、建筑等圖像浮雕化處理再現了歷史情景,沉穩而低調,蘊含著對青島作為五四運動的發源地這段歷史的一種紀念。五四廣場站位于香港中路與山東路的交會口處,沿香港中路東西向布置,地理位置很重要,是2號線和3號線換乘車站。
最具設計感
這是大理石不是窗簾 在中山公園站廳,不少市民都會去摸一摸貌似窗簾的大理石,“原來這不是窗簾啊,我還以為是布窗簾呢,還想拉一下。”市民王藝感慨,這個設計比較好玩,“窗簾”旁邊是顯示屏,不斷變化著青島的風景,“這種設計展現的是拉開新的一幕。”該站站長介紹,中山公園站展現的是青島、行跡與發現,運用影像多媒體與傳統浮雕的作品,窗簾式的展開,多媒體影像呈現出青島百年歷史軌跡、文化風物。利用多媒體及新影像技術,呈現出多觀看視角、時間推移,空間的變化,展示多維的青島,作品注重公眾與作品的互動和參與。
中山公園站位于香港西路路中,呈東西向布置。本站為地下兩層單柱拱形車站。設計手法上,吊頂采用傳統歐式元素與現代材料結合,通過點、線、面的變化,使得整個空間具有歐式風格。
最具節奏感
拱形設計線條流暢 江西路站位于南京路與江西路交叉口南側,沿南京路設置。本站為拱形車站,在站廳的設計中,采用中西建筑符號的元素,利用工業化的拱形構架使站廳具有節奏感,模數化的墻面造型力求體現當代工業成就。雖然風景在“上空”,但有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了這個亮點。“拱形有線條美,線條流暢,像一頁卷邊兒的紙張。”一位市民一邊評價,一邊用手機留影。
與江西路站風格相似的還有延安三路站。延安三路車站位于延安三路與香港西路路口。該站也是地下拱形車站。整個“天花吊頂”采用虛實結合的分割手法,營造出海面上高低起伏的海浪造型,工業氣息與海洋風景相得益彰。
最具安全感
唯一的半高式安全門 敦化路車站為塔柱式車站,采用分離島式站臺,站臺層利用天然巖柱支撐。按照原有的設計,在站廳大量保留原有地質巖石風貌,墻面天花吊頂盡可能地外露巖石,通過巖石本身粗獷與現代材料對比的設計手法,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但是考慮到可能存在漏水等問題,安全起見,該設計并未付諸實踐。
裸露巖石的設計雖然夭折,卻為敦化路站留下了另一項“遺產”:半高式安全門。這是地鐵3號線所有站點中唯一的半高式安全門。半高式安全門原本是為了讓乘客在候車的時候看到軌道上方的裸露巖石,方便觀賞。設計方案更改后,半高式安全門保留了下來。據工作人員介紹,“遮蔽的范圍少了,但提供的安全保護并沒有打折扣,乘客依然在安全的環境下候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