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毛建國
近日有傳言稱北京水質污染造成淡水活魚大量下架,媒體現場探訪發現,的確有多家超市停售淡水活魚。北京市食藥監局表示,網傳北京市水質污染、水體污染導致淡水魚污染的傳聞不可信。部分超市停售淡水活魚屬于企業自主行為。(11月24日《北京青年報》) 圍繞北京“活魚下架”,有著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魚缸裝修說”基本可以歸結為段子一類;而“消費口味變化說”,看起來“很厲害”,但消費口味不是“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總有一個延續性;至于“政府通知說”和“水質污染說”,已經有了否認,有關方面表示了“不可信”。
還有一種說法,“活魚下架”與國家食藥監局水產品專項檢查消息泄露有關。新聞中有一句話,目前正處于全國統一的“畜禽水產品禁用物超標專項整治”時期,既然是整治,那就離不開抽樣,抽樣檢驗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獸藥殘留,更為湊巧的,北京就是傳說中的抽檢城市之一。
在一個過得硬的市場里,“專項整治”與“活魚下架”之間,并沒有什么必然聯系。只要品質過硬,不管怎么抽檢,都沒有什么可怕的。可是,萬一品質有問題呢?市場主體很有可能出于不自信,從而主動采取下架應對。
這不禁讓人想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出現的“主動打烊”現象。這里活魚“主動下架”,與有些地方發生的小攤小販“主動打烊”差不多。當然,所謂“抽檢說”,也只是猜測。而在公眾看來,不論原因是什么,“活魚下架”事件的發生,從一個側面說明,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消費者,對于當前市場并沒有足夠信心。這種不自信,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當前市場有點像“皇帝的新衣”,只是“說起來很美”。在一定意義上,北京“活魚下架”是面多棱鏡,暴露了當前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很多深層次問題。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