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海建
快遞單寄件人姓名一欄填上一個“奇”字,無需出示任何身份證件,包裹便成功寄出。從去年11月1日起實施的快遞實名制,經過一年多時間,真的名存實亡了嗎?“雙11”來臨,在快遞業最繁忙的時間節點,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結果卻不容樂觀(11月11日中國新聞網)。 實名的好處,路人皆知。然而有個悖謬的現象,很是令人費解:在討論快遞實名制的時候,媒體總習慣于暗訪快遞公司做得怎樣,但很少有人來問問,快遞實名制的“婆婆”究竟是誰?規避實名制的行業罰單有哪些?如果這些前提性的問題是混沌不明的,那么,指望快遞公司主動自覺地查驗身份、嚴苛實名,這簡直就像是指望貪腐官員良心發現來反腐一樣的天方夜譚。
起碼眼下來看,2016年的“剁手節”,別指望實名制在快遞上落到實處。攬權的時候,也把煩累監管的責任攬過去;抽檢的時候,也把日常監管做起來——分清主次責任、明晰先后順序,快遞實名制的善意,才會最終成為善治的組成部分。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