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李滄區金水路171號的青島國際院士港全景。(資料照片)
院士港內配套設施齊全。(資料照片)
半島記者 徐杰
曾受冷落的一片樓宇,如今成了全球高端人才積聚的搶手之地,國際級水平的院士團隊紛紛入駐。位于李滄區金水路171號的青島國際院士港,讓這片占地88畝的土地煥發了新生。10月24日,青島國際院士港再次引入一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于俊崇簽約入駐,將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研發項目。截至目前,院士港共接待36名海內外院士親臨園區參觀考察,王玉田院士、周壽桓院士、袁隆平院士等7名院士已成功簽訂合作協議,5名院士項目正在重點推進中。通過“引進一個院士,帶來一個團隊,落地一個項目,帶動產業優化”的連鎖效應,將李滄區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院士聚集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成為全國知名的研發之區、創新之區、設計之區和智慧之區。
■煥發新生
閑置樓宇變身院士港
成高端人才搶手之地 青島國際院士港位于李滄區金水路171號,毗鄰2014年青島世園會原址,比鄰濱海大道、中國海洋大學,占地面積約88畝,建筑面積19.6萬平方米,共建有26棟多層辦公樓和3棟高層辦公樓,是青島市內唯一一個多層、低密度、高舒適性花園辦公園區。根據未來發展要求,青島國際院士港進行了整體布局和功能區域劃分,包括院士創新創業區,博士創業孵化區、創業加速區,人才公寓以及商務配套區。
然而,在幾年前,青島國際院士港所在的這片土地,還是一片冷落的閑置樓宇。據介紹,前幾年,李滄區李家上流社區建了近20萬平方米的商務樓宇,原本打算做總部經濟,由于跟島城南部沿海核心區相比缺少吸引企業的優勢,愿意來此的企業數量不多,造成了大部分樓宇閑置。也正是這片鬧中取靜、環境優美的地方,給青島國際院士港的誕生帶來了火花。在創新思路的指引下,李滄區政府經過充分論證將這里重新定位,憑借良好的配套和學術氛圍,建設國際院士港的計劃也逐漸清晰起來:將其打造成為國際一流、世界首創的院士園區,成為院士創業的“桃花源”。栽下了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最終青島國際院士港讓這片土地煥發了新生。
來院士港參觀考察的院士對這里的條件和環境是滿意的,但研發資金才是最大的問題。為了解除院士團隊的顧慮和難題,李滄區組建了風險投資基金,確立了寬容失敗的理念,讓院士團隊可以潛心研發,不被資金困住手腳。院士們如果想獲得風險資金的投資,首先要求帶來的研發項目是國際一流水平,全職院士須在項目企業中為第一大股東且占股30%以上,院士每年累計在院士港工作時間不少于3個月,項目的產業化也必須落戶在李滄區。
■如火如荼
7名院士簽約入駐
還有5個正在推進 記者采訪了解到,青島國際院士港定位于網絡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設計等產業領域,重點引進各國世界級水平的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以及海內外博士團隊。采取“政府引導、企業經營、市場運作、專注創業”的運作模式,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以制度創新促進科技創新,以人才高地建設推進創新高地建設,以環境優勢增強競爭優勢,為李滄區追趕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產業支撐。
24日,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于俊崇,與青島國際院士港簽約入駐,將在此開展智能機器人項目的研發。記者了解到,于俊崇院士1965年畢業于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工業熱能專業,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核反應堆工程及設計研究工作,在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和安全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相關數據顯示,青島國際院士港正式運作以來,截至目前,共接待36名海內外院士親臨園區參觀考察,王玉田院士、周壽桓院士、袁隆平院士等7名院士已成功簽訂合作協議,5名院士項目正在重點推進中。“通過院士創新創業活動,將培養出一批科技創新和創業人才,轉化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千億級產業鏈。”青島國際院士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希冀達到目標是“引進一個院士,帶來一個團隊,落地一個項目,帶動產業優化”的連鎖效應,將李滄區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院士聚集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成為全國知名的研發之區、創新之區、設計之區和智慧之區。
●王玉田院士 研發治療毒品成癮腦中風等藥物 王玉田院士是國際著名神經生物學家,在神經科學方面尤其是對學習與記憶以及突觸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并將理論突破應用于臨床實踐,擁有多項國際保護的藥物專利和一項可用于藥物開發的新型技術專利。他還是獲得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院國際榮譽(Howard Hughes 學者榮譽獎)學者的第一位華人,曾兩度入選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研究員,2006年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王玉田院士目前正在從事Tat-GluA2-3Y治療神經疾病的臨床前期和臨床期研發。記者了解到,該藥物是王玉田院士開發的多肽類國際專利藥物,對毒品成癮、阿茲海默癥和腦中風這三大神經疾病均有顯著療效。在未來兩到三年,王玉田院士團隊將完成該藥物的臨床前期開發,并向中國CFDA和美國FDA同時進行IND申報,獲取新藥臨床批件,從而將該藥物推入多中心人體臨床試驗。
●周壽恒院士
研發脆性材料
激光精密加工設備 周壽恒院士是光電子學與激光技術專家,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委主任,中國電子學會量子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分會秘書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近年來,隨著太陽能光伏、LED燈、節能玻璃等行業的興起,市場需求迅速擴大,同時對應用于這些行業的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加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壽桓院士領導的團隊對脆性材料激光精密加工技術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應用基礎,掌握激光器技術、軟件控制技術及加工工藝等核心技術。針對太陽能光伏玻璃、LED燈、節能玻璃等行業,周壽恒院士團隊推出了在線式太陽能光伏玻璃激光打孔機、LED燈玻璃支架激光切割機、LED燈陶瓷基板切割、節能真空玻璃激光焊接系統等設備和解決方案。其中,脆性材料激光精密加工設備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短脈沖激光器及微炸裂生產工藝,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質量國內領先。
●袁隆平院士
在青島培育
高產海水稻品種 10月12日,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青島國際院士港簽約落戶。作為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袁隆平院士入駐青島國際院士港后,將擔任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主要從事耐鹽堿高產水稻、超級雜交稻和高光效應用三個方向科技成果的轉化。其中,耐鹽堿高產水稻(簡稱“海水稻”)是利用遺傳工程技術,將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堿性野生稻培育成可供產業化推廣的、利用初級淡化(1%鹽度)海水灌溉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kg/畝的水稻品種。超級雜交稻方面將研發新品種,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畝產在1000kg/畝以上的超級雜交稻新組合。高光效應用則是利用C4植物高效光合作用基因,提高C3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較大幅度增加作物的生物學產能。
記者了解到,該研發中心設立后將申請國家海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力爭打造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積極爭取國家級生物育種重大課題,使研發中心成為本領域國際領先的研發中心。并將研發中心成果在國內外進行產業化推廣,特別是面向“海上絲綢之路”的東南亞國家,打造世界知名的水稻生物育種產業化中心。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