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小村巨變——高密市松興屯村建設美麗鄉村紀實

2016-09-20 21:14   來源: 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新華網濟南9月19日電(雒宸 孟瑾)從破舊的農村土屋到洋房別墅式的民居,從10多里路外的鄉村學校到在“家門口”就能上的省級規范化學校,從村集體收入每年不到2萬到村集體收入每年20萬,從精明的商人到村黨支部書記……

  高密市闞家鎮松興屯村位于高密市西部,因解放前村頭有三棵松樹而得名,現有271戶、722人,1608畝地。松興屯村曾是一個基礎設施薄弱、群眾觀念陳舊、經濟文化落后的邊遠落后村莊,2011年村“兩委”換屆以來,村支部書記徐林收懷揣“領著大家一起致富”的夢想,以“任期內村民年收入達到10萬元”為目標,組織發動本村干部黨員群眾,堅持走發展規模化、建設社區化、管理民主化的新農村建設路子。

  短短幾年時間里,松興屯村在徐林收帶領下,將一個貧困村變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樣板村。

  “兩委”之變:由一盤散沙到民心匯聚  以前的松興屯村“兩委”班子散如一盤沙,工作沒有緊密配合,上級交給的任務不能按期完成或者不完成,群眾最希望解決的問題解決不了,群眾的矛盾糾紛不處理,黨群干群關系比較緊張。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2011年換屆,高密市探索實施了農村黨組織書記“532”工程,即村黨組織書記50%左右的由農村黨員擔任,30%左右的由企業負責人或經濟能人擔任,20%左右的由市鎮干部擔任。2011年4月,松興屯村在外經商的“能人”徐林收懷揣“我要回到家鄉領著大家一起致富”的樸實想法,回村參加換屆選舉,并以高票當選支部書記。新班子上任后,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積極發揮帶頭和表率作用,使村黨支部真正成為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松興屯村村支部書記徐林收向記者介紹松興屯村的發展史。

  干部怎么干,百姓說了算。圍繞破解民主議事難題,松興屯村“兩委”積極實施“兩集中一報告”制度,每月5日左右召開社村集中議事會,每月10日公開“三務”情況,村級重大事項及時向社區、鎮報告。集中議事中做到“四個必須”:村民代表實際到會人數必須達到80%以上,議題必須80%以上的到會人員表決通過,票決結果必須當眾統計公布,形成決定必須向全體村民通報。這一工作法自推行實施以來,累計票決土地流轉、大棚種植等事務8項,其中否決不合理事項1次,充分讓黨員群眾感受到濃厚民主氛圍。

  聯系群眾要廣泛,解決困難是關鍵。根據黨員分布狀況和群眾居住情況,村里實行了黨員聯戶制度,把本村群眾每10戶左右劃分為一個小組,安排一名黨員或者群眾代表包靠,主要負責民情傳遞、政策宣傳、矛盾調解、參謀建議、事務代辦等工作,能辦理的事項馬上辦理,不能辦理的傳遞給黨小組組長,組長解決不了的上報到黨支部,形成了“群眾—黨員或群眾代表—黨小組—黨支部”四級聯系服務體系,有效解決了村委直接面對村民事務時“想管管不了、想幫幫不上”的問題。

  “兩學一做”當表率,和諧發展作貢獻。松興屯村黨支部以黨員積分制為抓手,組織全體黨員圍繞“服務群眾、崗位奉獻、推動發展”等內容作出公開承諾,通過量化考核積分,提高黨員黨性意識和服務意識。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搬到田間地頭,在大棚生產區設立黨員示范區和責任區,切實將“學”與“做”落實到群眾中去。成立由老黨員、老農民組成的村務監督委員會,建立黨務、村務、財務“監督清單”,號召人人都當監督員,收到了良好的村級治理效果。自2011年以來,該村連續5年無信訪上訪事件、無刑事案件、無違反計劃生育現象。

  產業之變:由傳統農耕到高效農業

  2011年以前,松興屯村和當地大部分村莊一樣,村民依靠種植小麥、玉米和外出打工維持生計,辛勤忙碌一年下來,只能解決基本溫飽。村集體經濟收入不到2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僅有5000元,低于全鎮平均水平。

  土地流轉促規模種植。松興屯村的變革,從流轉土地、發展高效農業中找準突破口。2012年,該村經過多次外出考察和市場調查,以“保底+分紅”方式集中流轉土地1200畝,用于區域規模化種植。2013年4月,引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把黨員、農戶組織起來成立麗珠源合作社,通過上級扶持一塊、銀行貸款一塊、個人籌資一塊,投資2200多萬元建設大棚鮮食葡萄900畝,轉年葡萄掛果上市,每畝收入2萬多元,同時解決了本村及周邊村群眾200人的就業難題,帶動農民增收40%以上。

  

  結構調整促農民增收。嘗到大棚種植的甜頭后,2015年8月,徐林收再次籌資4200萬元,建設700畝蔬菜大棚,引進栽培壽光茄子、黃瓜等品種,并按照合作社和個人“一九”分紅比例,支持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租賃承包蔬菜大棚,自主進行管理經營。今年蔬菜收獲上市,每戶每畝收入7多萬元,村集體收入增加20萬元。這一合作模式,有效激發了干部群眾創業熱情,今后計劃流轉附近6個村2400畝土地,全部用于大棚種植,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脫貧致富。

  文化旅游促長遠發展。富裕后的松興屯村,緊緊抓住鄉村旅游興起的機遇,依托“麗珠源”葡萄品牌,大力發展田園采摘、農家生活體驗等鄉村旅游,并建設葡萄文化長廊、生態園、村史展館、農家樂,連續兩年舉辦葡萄文化節,累計吸引1萬余名游客在村里觀光、吃住。農業結構的調整,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松興屯村走上了長遠發展之路。

  環境之變:由破舊小村到美麗鄉村

  昔日的松興屯民房破舊不堪,雜草叢生,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村旁一條臭水溝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村里孩子上學走10多里路,全靠家里老人來接送。村民做夢都想過上城里人生活,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待遇。

  學校建在家門口,告別上學路途遠問題。2012年,該村多方籌資1200多萬元建設占地32畝的闞興學校。學校集幼兒園、小學于一體,按照省級規范化學校標準打造,面向社會招聘優秀教師,配備塑膠跑道、校車、專業實驗室等,軟硬件一流。目前,共有在校生633名,不僅實現了松興屯村“家門口”上學的夢想,也為周邊村莊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

  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告別環境臟亂差問題。村里利用土地增減掛鉤政策,籌資1.2億元建設了以248棟二層樓房為主,以6棟四層樓房為輔,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新型集中居住區,同時高標準綠化、亮化、美化,配備“雙污”排放、“雙氣”供應、“雙水”利用等先進設施。2015年11月29日,全村整體搬遷至新村,年近80歲的村民孫希忠說,到老也沒想到能住進新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如今的松興屯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低碳環保的環境生動呈現。

  抓好鄉村文化建設,告別生活單一枯燥問題。村里投資1000多萬元,把原廢棄灣塘和場院地改造成文化公園,建設完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利用學校操場舞臺搭建鄉村戲臺舞臺,組建松興屯村歌舞團隊,在節假日和農閑時節舉辦村民喜聞樂見的各種文藝演出活動,受到普遍好評。現在的村民,白天進農家書屋暢游“書海”,晚上到休閑廣場跳跳“廣場舞”,已成一種生活常態。

  下沉公共服務事項,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依托松興屯村的硬件設施,松興屯社區將駐地設在該村。規劃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和“一廳一校十室”,健全完善了坐班值班、首問責任、限時辦結、服務承諾等制度,設立檢察院聯絡點、綜治維穩工作站,引進4家社會組織負責文體活動室、“四點半學校”等功能室運營,為周邊7個村的群眾提供多元化、多層次服務。

  如今的松興屯村今非昔比,家家戶戶過上了小康生活。父老鄉親們交口稱贊,感謝徐林收為首的村“兩委”帶領大家改變了家鄉的面貌,讓大家過上了好日子。

   [編輯: 單小東]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