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余明輝
面對招商引資考核的激烈競爭和壓力,為了完成上級“分解”下來的任務,江蘇淮安市有31家基層政府不惜通過“借用外資”來“實現”招商引資指標,涉及金額高達近30億元,基本囊括了該市的主要區縣和鄉鎮、街道。在此案中,7名招商引資“掮客”因非法經營外匯被判刑。(9月14日澎湃新聞) 庭審顯示,淮安一些地方基層政府借用港澳特區商人的身份,注冊純粹的空殼公司,從中介那里借來“外資”,注資完畢1~3天左右后,再以支付工程款、設備款的名義把資金轉回去。按照約定,每用這種方式完成“招商引資”100萬美元,中介可收取12.5萬~18萬元的人民幣作為手續費。有的基層政府還被指向中介出具履約承諾書。這樣的“招商作假”利益鏈,令人心驚。
而類似這樣的“招商作假”并非個例,而是幾成很多地方的“通病”。《人民日報》7月份刊文指出,一些地方為了營造繁榮、包裝政績,要求企業在招商會上重復簽約,用假數字堆砌“泡沫”,本來應該誠信的招商卻充斥著“作弊”、數字“注水”。江蘇淮安7名招商引資“掮客”因非法經營外匯被判刑,讓長時間以來積郁在群眾心頭的“招商作假”惡氣得到了釋放。
不過,人們依然擔憂:一則,這樣的“招商作假”被判刑具有可持續性嗎?從報道不難看出,淮安“招商作假”被判刑,是由于央行反洗錢偶然帶出的線索,才導致東窗事發,進而被處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二則,“除惡務盡”了嗎?就此次淮安“招商作假”案來看,每完成一筆100萬美元的境內外“招商引資”劃款,地方政府就要支付12.5萬~18萬元的人民幣作為手續費,而其作假招商總額高達30億,可想而知被浪費欺詐的手續費總額應該是驚人的,牽扯的人員也應該是眾多的。但淮安此次僅有7個“掮客”被判刑,而且都是緩刑,顯然有處理人員過少、刑罰過輕的嫌疑。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