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海建
大學女教師患癌被開除事件”曝光后,8月20日,蘭州交通大學派工作組到博文學院進行調查。8月22日,博文學院發出道歉信;8月23日,院長登門道歉,家屬獲得賠償。然而,近日多名原博文學院教師向記者反映,他們與劉伶利一樣,因為患病,有被學校開除的經歷。(8月25日《中國青年報》) 俗話說,拔出蘿卜帶出泥。劉伶利事件中,激憤的民意如一股掘進真相的倒逼之力,在司法判決力有不逮的地方、在肇事學院緘默不語的時候,通過起底博文學院“短板”的方式,伸張著民間邏輯中的正義。道歉了、補償了,姿態有了、回應來了,雖然有些遲,終究聊以寬慰。不過,輿論監督在拔蘿卜的時候,往往會掘出一堆“泥”,讓危機公關的洗白程序灰頭土臉,借以“教訓”當事人起初的傲慢與偏見。比如,網友起底了博文學院院長學歷造假,所獲得的各種殊榮多來自“山寨社團”。再比如,多名原博文學院教師被“因病開除”。
事件發酵至此,蘭州交大也好、當地教育廳也罷,恐怕就不好意思點到為止了。背后貓膩幾何、運營套路多深,除了給“劉伶利們”一個交代,或許還得給成千上萬的在校學子一個說法。道理很簡單,遵循“不作不死”的邏輯,校方在劉伶利事件上的不作為與亂作為,已經嚴重影響了學院信用,在將來的就業市場與輿論空間,無辜學子將背負這種無形的“負能量”。
一所高校,法律不被信仰、規則難以得彰,真相的蘿卜是以輿論力量深挖出來。如果劉伶利沒死,如果媒體未曾關注,誰又會關心院長的學歷、高校的治理?但反過來問,這些帶出來的“泥”,難道監管部門就該任性撒手、任其胡來嗎?涉嫌虛假宣傳、涉嫌用人違法、涉嫌學術不端……誰才是這些懸疑的“主判官”?
博文學院還有多少待洗的“泥”?這個問題,不能靠民智民力,更不能靠流言蜚語。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