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東晉高僧法顯列國取經歸來從嶗山登陸(圖)

2016-07-21 06:36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島城民間法顯研究第一人“東夷”

  



  1990年,一次偶然機會,當時的青島小伙張梁接觸到了“法顯文化”,并且產生了濃厚興趣,開始“追蹤法顯”,到現在已經專職追蹤26年了。他曾到各地圖書館和博物館等,查詢并收集相關法顯資料。

  “1990年2月20日,我騎上自行車從青島嶗山出發,希望進行一次西部之旅。”張梁告訴記者,在敦煌,他偶得一書《古西行記》,書里講述了一人,名法顯,走入另一個文明古國,帶回經典,讓人眼界大開,更讓他興奮的是,法顯歸國登陸是在他的家鄉嶗山。

  研究法顯,成為張梁一生的追求。當年回到青島后,他辭去了工作,專心開始研究法顯文化。因為有關法顯的史料極少,張梁就四處查閱史料,探尋法顯在青島留下的印跡。在他的影響下,青島越來越多的民間文化學者、大學退休教授,開始對法顯文化產生了興趣,并不斷有人加入發掘法顯文化、傳播法顯文化的隊伍。不久,法顯文化三人行和法顯研究會等民間組織相繼成立。張梁給自己起了一個歷史厚重感很強的筆名“東夷”。在青島法顯學術界,提起“東夷”,許多人都被他研究法顯文化的精神所感動。

  嶗山潮海院記錄法顯故事

  



  位于嶗山區沙子口街道栲栳島南岸的潮海院,是一處印記著法顯足跡的地方,眾多研究法顯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這里就是法顯登陸青島、并生活過一段時間的地點。在朱艷以及青島民間法顯文化追隨者的引路下,記者來到潮海院。這里南面臨海,其余三面環山,空氣清新,潮海院內的千年古樹、古井,也記錄著法顯曾經與青島不解的緣分。

  潮海院內立有法顯的生平簡介:法顯,俗家姓龔,今山西人,著名旅行家、翻譯家、高僧,中國第一位到外國取經的人,比唐朝玄奘早了200年。法顯和尚3歲童真出家,20歲受具足戒,是個嚴守戒律,篤志修行的人。

  根據朱艷講述,公元399年,法顯已年過六旬,他和同伴一行人從長安出發,經甘肅張掖、敦煌、陽關、白龍堆大沙漠、新疆樓蘭、吐魯番、于闐、葉城,翻越帕米爾高原,進入北印度,然后途經克什米爾、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原北印度和西印度地區,進入佛教發源地中印度,一路走,一路學,最后進入南印度,包括現在的島國斯里蘭卡。大約413年前后,法顯滿載佛教經文,從海路回國,海中突遇暴風,漂泊到今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一番休整之后,再次啟航,當年8月26日,法顯一行到達嶗山沿海。

  “可惜在文革中,潮海院塑像被毀,寺廟被拆。后來經修復的潮海院辟為海軍招待所,由湛山寺方丈明哲題寫的院名‘潮海院’三個大字,正殿廊道里掛著高僧法顯的畫像、法顯西行路線圖和潮海院簡介。院內現存6株銀杏樹中,有4株經鑒定樹齡在1000多年。”島城民間法顯研究第一人張梁給青島早報記者介紹潮海院的歷史變遷,唐代時潮海院被毀,宋代重建,明萬歷年間重修,1939年時,房屋完好,有僧人20余人,住持為海靜和尚。至解放初期,只剩下住持海靜和徒弟二人住在寺中,1955年前后,海靜和徒弟相繼圓寂,土地和房屋歸栲栳島村所有,房屋用于村辦小學和農技學校,后因國防需要,劃歸栲栳島駐軍。

  《佛國記》打開30多國交流之門

  



  “國內有學者認為,法顯登陸青島只是一件偶然事件,可能沒有在嶗山長住,而是稍作休整后直接南下到了當時東晉都城南京。”朱艷說,但她對這個觀點有不同的看法,根據她近年來的研究認為,法顯在這里登陸,之后也是在潮海院里講經,潮海院原名叫石佛寺,由東晉太守所建,可能就是為法顯而建的,法顯在這里完成了聞名于世的《佛國記》,打開了中國與海外30多個國家文化交流的大門。

  對朱艷的說法,中國作協會員、青島城陽區作協主席馬立憲也有印證,他說,東晉時期的不其城(城陽)為長廣郡的郡治,篤信佛教的太守李嶷聽說法顯是到西方求經的名僧,就將法顯接到不其城內。法顯在這里逗留了一段時期,翻譯了部分佛經,并在靠岸登陸處創建了石佛寺,從此,佛教在嶗山地區聲望大震。

  林玉海也認為,法顯當年在青島登陸后,不可能立即返回當時的都城南京,極有可能在嶗山停留休整。因為在1600年前的東晉,佛教信仰比較盛行,法顯在青島尋得一處靜地講經,翻譯佛經是非常有可能的。而著名的《佛國記》初稿,也有可能就是在青島完成的。

  以青島為起源的“法顯文化”

  



  馬立憲介紹,古代中國有三位著名求法者:法顯、玄奘和義凈,法顯陸路去,海路還;玄奘陸去陸還;義凈則海去海還。只有法顯的足跡早早地在地球上畫出了一個大大的“圓圈”。按其歷史影響,可稱為“法顯文化圈”,法顯事跡選入印度中小學課本已有多年。

  打開地圖,沿著法顯行進的足跡看,更能說明1600多年前的 “法顯之旅”,恰好沿著“一帶一路”貫穿中亞、南亞、東南亞,逆時針劃了一個“C”字形的圈,起點和終點,正是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路”的起點西安與青島。青島因此也成了法顯求經途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法顯是在回國后因《佛國記》成名,所以“法顯文化”應該起源于青島。

  “法顯一生唯一的杰作是 《佛國記》,該書又名《法顯傳》或《歷游天竺記傳》,作為世界經典佛學名著,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版本,為各國學者關注和研究,為推動中亞、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歷史文化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朱艷說,1000年后《佛國記》又成為鄭和下西洋的指路明燈,對中國的航海、海洋文化、商務貿易、對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外國學者也認為,法顯是一個擁有偉大信念的人,他為求得佛法原典,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艱苦的旅程,也成為青島古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者。

  下篇預告

  在大珠山的巨石上,1000多年前古人留下的眾多石窟佛洞,讓人嘆為觀止。通過青島文物專家的數次現場調查發現,這些被稱為“石屋子”的石窟佛洞,不僅有著較高的石刻藝術價值,更多的文化遺存,還對青島海上絲綢之路有著重要研究作用,成為記錄歷史的直接證據。當時光倒流,回到那個太平盛世——唐朝,透過一個個中外歷史人物,仿佛在繁華的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看見了青島的身影。4月中旬,當記者和考古隊沿著歷史留下的印跡,透過大珠山港灣和隋唐時期眾多佛像石窟遺跡,一幅1000多年前青島古海上絲綢之路圖畫在我們眼前“復活”。而一個個沿海而生的“石屋子”歷史文化,每年都會吸引眾多國內外歷史研究者和游客前來觀賞。請繼續關注青島市文廣新局、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和青島早報聯合推出的“青島海上絲綢之路考古行”第四篇——“大珠山巨石留下神秘‘石屋子’”。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高僧 法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